奧尼羅非魚無乳鏈球菌的鑒定及免疫預防的初步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9年海南地區(qū)魚類鏈球菌病的發(fā)病率高達50%,死亡率在30%以上。2009年8月從海南省幾個羅非魚養(yǎng)殖場患病的奧尼羅非魚(Oreochromis aureus× Oreochromis niloticus)中,分離到5株分別編號為LFY-08-23、LFY-08-23-2、LFY-08-23-3、LFY-08-23-4、LFY-08-23-5的菌株。經(jīng)過對5株分離菌株進行生理生化特性鑒定、Biolog系統(tǒng)鑒定以及利用原核生物16S

2、rRNA基因通用引物進行16Sr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這5株菌株與無乳鏈球菌(Streptococcusagalactiae)的生理生化特性相似,LFY-08-23的16SrRN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結果與S.agalactiae(EF092913,DQ303183,AF459432)自然構成一個分支,相似性高達99.8%。因此可以確定S. agalactiae是海南羅非魚鏈球菌病的主要病原。用分離的S. agalactia

3、e LFY-08-23菌株對100g左右和30g左右的斑點叉尾鮰進行人工感染試驗,結果表明該菌株對斑點叉尾鮰具有較強的致病力。分離到的S. agalactiae菌株對頭孢氨噻肟、丙氟哌酸、利福平等13種藥物高度敏感,對呋喃妥因、新生霉素、強力霉素等7種藥物中度敏感,對卡那霉素、鏈霉素、磺胺異惡唑等5種藥物不敏感。
   本文將無乳鏈球菌的苯酚滅活苗(P-SA)、胞外產物優(yōu)化滅活疫苗(ECP-modifiedbacterin)作為

4、免疫原,分別接種斑點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后,通過測定受免斑點叉尾鮰的凝集抗體效價、溶菌酶活性、血液白細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的方法,比較了斑點叉尾鮰對2種不同S. agalactiae疫苗的免疫應答。結果表明,對斑點叉尾鮰腹腔注射接種2種不同疫苗,與對照組相比,均能刺激受免斑點叉尾鮰較強的免疫應答,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血清中凝集抗體效價、溶菌酶活性、血液白細胞吞噬活性?;罹ザ竞?,對照組全部死亡,而兩個免疫組均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