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荸薺(Eleocharis tuberosa Schulut)是莎草科(Cyperaceae)荸薺屬(Eleocharis R.Br.)的多年生淺水草本植物。荸薺以地下球莖為食用部分,在我國長江以南各省都有栽培,是一種重要的地方特色保健蔬菜,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目前,分子標記被廣泛應用于植物的親緣關系分析、種質鑒定、遺傳圖譜構建、目標基因定位、輔助育種等各個方面,但在荸薺方面的應用較少。本試驗選取了24個荸薺品種(包括1
2、個野生種和23個地方荸薺品種),對球莖的縱、長徑、單球莖重、其淀粉含量等9個數(shù)量性狀,球莖形狀、臍部、表皮顏色等8個質量性狀,進行了聚類分析。并應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標記技術對24個不同地方荸薺品種進行了種質遺傳多樣性分析。其研究結果如下:
1.賀州芳林、桂蹄一號、廣西全州、安徽廬江等7個地
3、方荸薺品種單球莖重高,可溶性糖含量高,可作為鮮食材科進行引種和示范推廣:廣東番禺荸薺-Ⅰ、廣西平樂荸薺-Ⅰ等5個品種的淀粉含量相對較高,可作為淀粉型荸薺的引進和示范推廣。
2.形態(tài)學性狀的聚類分析把供試的24個品種分為二個類群。第一類群只有野生荸薺1個品種,第二類群為23個地方栽培的荸薺品種,第二類群中又可分為5亞類。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野生荸薺與23個地方栽培種的距離相對較遠,而23份地方栽培種間的距離較小,這與從形態(tài)上
4、難以鑒定品種的結果基本相符。
3.用SDS改良方法提取荸薺基因組DNA,其濃度和純度達到了RAPD和ISSR分子標記技術的要求。
4.建立適合于荸薺RAPD和ISSR分子標記技術的擴增體系。
5.從100條RAPD引物中篩選出適合荸薺種質分析的15條RAPD引物,共擴增出81條帶,平均每條引物擴增出5.4條帶,多態(tài)性為61條帶,多態(tài)性比例為75%。通過UPGMA聚類結果分析,建立了24個荸薺品種
5、親緣關系系統(tǒng)樹,在遺傳距離0.33處,24個品種被分為五類。
6.從96條ISSR引物中篩選出適合荸薺種質分析的11條ISSR引物,共擴增出86條帶,平均每條引物擴增出7.8條帶,多態(tài)性為69條帶,多態(tài)性比例為80.3%。通過UPGMA聚類結果分析,建立了24個荸薺品種親緣關系系統(tǒng)樹,在遺傳距離0.35處,24個品種被分為五類。
7.RAPD和ISSR實驗數(shù)據(jù)混合后的綜合聚類分析,在遺傳距離GD=0.35,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黍稷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
- 芋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RAPD分析.pdf
- 酥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煙草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及地方種質資源評價.pdf
- 板栗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蔥屬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絲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辣椒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及初級核心種質構建.pdf
- 黃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澳洲堅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西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分析.pdf
- 蕎麥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木豆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黃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及親緣關系分析.pdf
- 佛手種質資源收集、評價及遺傳多樣性分析.pdf
- 甘蔗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馬鈴薯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大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芝麻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青檀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及誘變育種.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