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探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心電圖特征和臨床表現(xiàn)。 方法:回顧分析符合歐洲心臟病協(xié)會ARVC診斷標準的36例患者的心電圖參數(shù)、臨床表現(xiàn)、超聲心動圖、腔內電生理檢查等臨床資料,同時還分析了36例年齡和性別相匹配的正常人及26例特發(fā)性右室流出道(RVOT)心動過速患者的心電圖作為對照。 結果: 36例中男性26例(72%),女性10例(28%),年齡11~65(37±13)歲,首發(fā)癥狀年齡為5~62(32±
2、14)歲;33例(92%)表現(xiàn)為心悸、胸悶,11例(31%)同時伴有暈厥,2例(6%)有家族性猝死史。心電圖研究發(fā)現(xiàn),在36例ARVC患者中,10例(28%)出現(xiàn)Epsilon波;在29例無右束支傳導阻滯(RBBB)的患者中,22例(76%)右胸(V1-V3)導聯(lián)QRS時限≥110ms,17例(59%)Q的RSd1/QRSd2(V1~V3導聯(lián)與V4~V6導聯(lián)QRS波時限平均值之比)≥1.2,右胸導聯(lián)分別有16例(55%)出現(xiàn)T波倒置、1
3、8例(62%)出現(xiàn)右胸導聯(lián)S波升支時間≥55ms,18例(62%)出現(xiàn)室壁阻滯,15例(52%)QRS離散度(QRSd)≥40ms,14例(48%)QT離散度(QTd)≥65ms,而正常對照組和RVOT組各心電圖參數(shù)陽性率均明顯低于病例組(P<0.05)。27例(75%)記錄到持續(xù)性或非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29例超聲心動圖出現(xiàn)右室局域性室壁瘤。25例行腔內電生理檢查,20例誘發(fā)出右室起源的室性心動過速,即刻射頻消融成功11例,最終30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臨床特點的研究.pdf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臨床電生理研究.pdf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臨床特征及致病基因篩查.pdf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分子機制研究.pdf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肌能量代謝研究.pdf
-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病例討論
-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基礎與臨床簡介
- 中國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病例分析.pdf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臨床研究和家系突變基因篩查.pdf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microRNA的表達譜及調控機制研究.pdf
- 右室非流出道室性心動過速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臨床研究.pdf
-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的分子遺傳研究.pdf
-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治療2015aha專家共識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脂肪性質鑒定及脂質組學研究.pdf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病理學特征及其與橋粒蛋白的相關性研究.pdf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發(fā)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基因型與表型關系.pdf
-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的系列研究.pdf
- MicroRNA-184在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中的病理作用機制研究.pdf
- 基于蛋白質互作網絡挖掘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致病蛋白.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