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大鼠脊髓損傷神經功能恢復的評價.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后再生修復的研究一直是神經科學領域的熱點。近年來,間充質干細胞在神經組織的修復、再生和功能重建中所起的促進作用日益引起關注。干細胞移植于神經系統(tǒng)疾病與損傷的模型后,可促進損傷區(qū)的神經修復和再生以及神經功能的改善,為治療中樞神經系統(tǒng)缺血、變性、損傷性疾病及其它各種疾病展示了嶄新的希望。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臍血間充質細胞等均已被作為細胞來源用于脊髓損傷的神經修復,并顯示其有促進神經再生及改善動物神經恢復的功能。特別是骨髓

2、間充質干細胞因具有良好的體內、體外神經分化潛能,是目前最被看好的干細胞來源之一。然而,作為MSCs經典來源的骨髓組織,可隨老化而致干細胞含量及其增殖能力顯著降低。因此,尋找新的MSCs來源有著重要意義。最近從易于獲得、組織來源上較為原始的人臍帶組織中分離的MSCs,經傳代培養(yǎng)和誘導證實其具有向神經元樣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分化潛能,以適當的方案誘導后可高比例地選擇性分化為神經元樣細胞。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hUCMSC)的優(yōu)勢還在于:①取材方

3、便,易于獲得;②無倫理和道德等方面的障礙;③分離得到的細胞形態(tài)、表型相對均一;④臍帶內的MSCs含量高,且細胞增殖能力穩(wěn)定,可在短時間內獲得足夠的細胞;⑤hUCMSC不表達HLA-DR分子,免疫源性較弱。本研究旨在體外研究的基礎上,觀察hUCMSCs移植到大鼠脊髓損傷模型后存活、分化情況以及對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為細胞移植尋找一種新型的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細胞來源提供理論依據,進而為其在脊髓損傷治療中應用奠定基礎。 方法:hUCM

4、SC來源于剖腹產的正常胎兒臍帶,用組織塊培養(yǎng)法,經傳代進行擴增,棄去未貼壁細胞,細胞傳3-6代,hUCMSCs流式細胞學檢測細胞表面抗原,首先證實其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以備移植之用,移植時調至細胞終濃度1×105/μl。取SD大鼠70只,隨機分為3組:①脊髓半切+hUCMSC組(n=30),②脊髓半切+PBS組(n=30)和③假手術組(n=10)。脊髓半切模型經大鼠胸背后正中切口,咬除T8、9棘突和椎板,手術顯微鏡下用虹膜剪將T9左側半脊

5、髓剪斷。脊髓半切+hUCMSC組和PBS組又分為頭側注射、尾側注射和頭尾兩側注射三個亞組。微量注射器固定于立體定向架,hUCMSCs組將hUCMSCs懸液在10min內緩慢注入到脊髓半切頭側(頭側注射組)或尾側(尾側注射組)損傷臨近區(qū)域的灰白質交界處(距脊髓表面約0.7mm),每點6μl,總細胞數6×105細胞;頭尾兩側注射組于半切頭尾兩側損傷臨近區(qū)各取一點注射,每點3μl,總細胞數亦為6×105細胞,留針5min,拔針后針孔用醫(yī)用生物

6、蛋白膠封閉以防細胞外漏。移植后1、7、14、21、28天觀察大鼠神經功能恢復情況,采用改良Tarlov評分對動物進行行為學檢查,測量抓握、維持姿勢能力。于移植后28天用4%多聚甲醛灌注處死大鼠,取出脊髓損傷組織行連續(xù)冰凍橫切片,厚5μm;首先應用MAB1281免疫組化染色檢測移植到脊髓的hUCMSC是否存活,然后行免疫組化雙標染色檢測存活的hUCMSC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或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表達情況。 結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