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蘇州大學學位論文獨創(chuàng)l生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提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經(jīng)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論文不含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含為獲得蘇州大學或其它教育機構的學位證書而使用過的材料。對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人承擔本聲明的法律責任。論文作者簽名:童!!蘭!日凝:≯|sⅪ“非虛構”寫作論中文提要“非虛構“寫作論中文提要從寫作文本與其
2、所書寫的對象世界的關系觀照,文體大體上可分為虛構文體和非虛構文體。非虛構文體不是橫空出世的文體類型,它是經(jīng)歷漫長的社會變革與書寫文化的發(fā)展而逐步形成的。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中,“非虛構”是對20世紀虛構文學的反撥,無論是80年代興起的報告文學熱,還是90年代新寫實主義小說等都昭示著傳統(tǒng)文學的精神回歸。進入21世紀,非虛構寫作特別活躍,涌現(xiàn)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非虛構作品,促發(fā)了了非虛構熱潮?!度嗣裎膶W》的“非虛構”欄目和“人民大地”非虛構寫作計劃等
3、,對非虛構文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與此同時,也引發(fā)了研究者對非虛構文體的更多關注,有關“非虛構”的爭議頗為熱鬧。“非虛構”寫作不僅是一種建立在文本內容真實基礎上的書寫方式和文體類型,也指稱著以一切的傳播手法表達非虛構書寫意義的表現(xiàn)方式和傳播模式。本文通過對新聞、報告文學、紀實小說、亞紀實小說、私小說、傳記與日記文學等幾類非虛構文學體的全面考察,結合現(xiàn)代文學理論、文化理論,深入闡述非虛構文體的范疇、性質和特點等,對“非虛構”寫作做較
4、為系統(tǒng)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對于“非虛構”寫作的研究注意跳出原有“紀實”“文學”的窠臼,致力于跨學科的協(xié)調觀照論析,從傳播學五個要素~一傳播者、接受者、文本、傳播媒介、效果入手,分析文學生態(tài)中媒介與非虛構寫作的關系。媒介技術發(fā)展至今,非虛構作品已經(jīng)不再只能是以紙質出版物形式呈現(xiàn),而是可以以數(shù)據(jù)編碼形式等多樣態(tài)表達存在于電視、電腦、手機等媒體之上。相對于傳統(tǒng)的文學載體,在媒介融合之后,全球化和無實物化使得文學以全新的姿態(tài)綻放魅力。新的傳播意識
5、和傳播價值的新的設計,使得非虛構寫作重新回歸文學傳播的主流地位。如果說過去普通讀者之于非虛構寫作的關系是“接受式”的,猶如傳播學中的“魔彈論”所形容一一傳播媒介擁有不可抵抗的強大力量,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應;那么,隨著新媒介技術和大眾文化的深入發(fā)展,受眾對非虛構的信息獲取、審美需求與作家創(chuàng)作初衷之間就變成了“互動式”的關系,即拉扎斯菲爾德所說的“有限效果”。父輩文化中非虛構的“文本——人”的傳播關系變?yōu)榱恕拔谋疽灰豢臻g——人”的傳播。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非虛構”寫作論_686(1)
- “非虛構”寫作論
- 新世紀中國非虛構文學論
- 初中非虛構性寫作策略研究.pdf
- 重建文學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論新世紀“非虛構”寫作.pdf
- 論“非虛構寫作”《梁莊》的作者主體性_14540.pdf
- 在新聞與文學之間:“非虛構”寫作現(xiàn)象研究
- 2010年以來中國“非虛構寫作”研究_3924.pdf
- 新世紀中國非虛構文學論_169.pdf
- 在新聞與文學之間:“非虛構”寫作現(xiàn)象研究_1985.pdf
- 非虛構——新世紀女性寫作的轉向與突圍_8757.pdf
- 人民文學“非虛構”作品研究
- 《遺產》非虛構藝術研究_13187.pdf
- 點彩畫的視覺語言形式與動畫的結合_686.pdf
- 基于非虛構寫作的中學生關注身邊歷史征文活動
- 他們被表述——當代中國幾種非虛構寫作敘述者主體意識研究
- 梁鴻非虛構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
- 新世紀以來“非虛構”文學的敘事研究——以《人民文學》“非虛構”專欄為主要個案_10958.pdf
- 新世紀非虛構文學研究_81.pdf
- 非虛構文學中的文學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