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絡膜厚度和毛細血管密度與近視相關性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對脈絡膜厚度和毛細血管密度與近視相關性進行了研究。本研究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近視發(fā)生關鍵期兒童脈絡膜厚度及毛細血管密度分布特征。
  目的:研究近視發(fā)生關鍵期兒童脈絡膜厚度、脈絡膜毛細血管層血管密度分布特征及其與屈光度、眼軸的相關性,以期為近視發(fā)病機制及預防措施的探索提供依據。
  方法:招募小學1~3年級學生作為受試者,受試者經過嚴格篩查,合格者進入實驗。實驗錄入標準包括:年齡為7~9周歲;右眼等效球鏡

2、≤+1.50D,柱鏡度數≥-0.75D,且兩眼球鏡度數的差別小于1.00D;每只眼的最佳矯正視力在5.0及以上(標準對數視力表);眼位正常;眼壓正常(10~21mmhg)。排除標準包括患有除屈光不正以外的眼科疾病;既往眼外傷或眼部手術史;患有影響視力和視功能的全身性疾病;不能良好地固視視標,依從性不佳;眼位異常;正在或曾經接受有關緩解近視發(fā)生發(fā)展的物理或藥物治療(如角膜塑形鏡佩戴史、長期滴用低濃度阿托品等)。所有受試者經過電腦驗光、主覺

3、驗光、裂隙燈檢查、小瞳孔眼底檢查、眼壓測量,符合條件者進入實驗。雙眼散瞳后采用IOLMaster(Carl Zeiss Ltd,Welwyn Garden City,Hertfordshire,UK)測量眼軸,采用SD-OCT(RTVue-XRAvantiAngioVue;Optovue, Fremont,California, USA)拍攝眼底OCT圖像(在Retinal-Crossline模式下采集水平及垂直方向的眼底OCT圖像)和

4、OCTA圖像(在Angio3.0mm模式下采集脈絡膜OCTA圖像)。采用本實驗室編寫的程序分析眼底OCT圖像及OCTA圖像,獲得脈絡膜厚度值及脈絡膜毛細血管層血管密度值。分析脈絡膜厚度及脈絡膜毛細血管層血管密度的分布特征,以及脈絡膜厚度、脈絡膜毛細血管層血管密度、眼軸和屈光度之間的相關性
  結果:共錄入48例受試者,平均年齡8.39±0.83歲,平均等效球鏡-1.08±1.14D,平均眼軸24.04±0.79mm。平均脈絡膜厚度

5、中央區(qū)(黃斑中心凹直徑1mm區(qū)域)為239±59μm(范圍125~405μm),旁中心區(qū)(黃斑中心凹直徑1~3mm的區(qū)域)為235±55μm(范圍133~381μm),兩者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TEST,P=0.007)。脈絡膜毛細血管層血管密度中央區(qū)為27.70±5.23%(范圍19.88~43.65%),旁中心區(qū)為28.43±5.74%(范圍17.56~40.54%),兩者間有一定的差異,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TEST,P=0

6、.081)。眼底不同區(qū)域脈絡膜厚度分布不均(ANOVA,F=11.183,P=0.000):周邊區(qū)(黃斑中心凹直徑3~6mm)鼻側區(qū)域脈絡膜厚度顯著性薄于其他所有區(qū)域的脈絡膜厚度(ANOVA, P<0.05);旁中心區(qū)鼻側脈絡膜厚度除與周邊區(qū)下方無顯著性差異(ANOVA, P=0.102)以外,均顯著性薄于其他所有區(qū)域的脈絡膜厚度(ANOVA, P<0.05);除鼻側以外其余區(qū)域脈絡膜厚度間無顯著性差異(ANOVA, P>0.05)。各

7、區(qū)域脈絡膜厚度與等效球鏡均無顯著相關性(P>0.05)。中央區(qū)、旁中央區(qū)下方及顳側和周邊區(qū)上方及下方脈絡膜厚度與眼軸之間呈負相關(P<0.05),旁中央區(qū)的上方和鼻側以及周邊區(qū)的顳側脈絡膜厚度與眼軸之間近似負相關(P=0.073、0.058、0.073),周邊區(qū)鼻側脈絡膜與眼軸之間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223)。眼軸與脈絡膜毛細血管層中央區(qū)血管密度(r=0.317,P=0.036)及旁中央區(qū)血管密度(r=0.307,P=0.043)

8、均呈正相關。等效球鏡、脈絡膜厚度與脈絡膜毛細血管層血管密度之間無顯著相關性(P>0.05)。
  結論:利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技術及血管重建技術可實現(xiàn)對兒童脈絡膜結構的清晰成像和脈絡膜毛細血管層的血管重建,通過后期圖像處理可以分析脈絡膜厚度和脈絡膜毛細血管密度。兒童脈絡膜厚度以鼻側及下方區(qū)域最薄,相應的中央區(qū)、顳側及上方較厚。與近視發(fā)生發(fā)展相關的脈絡膜變薄效應在兒童7至9周歲時開始凸顯,且隨著眼軸的增長,各區(qū)域脈絡膜厚度呈不均勻變薄

9、,垂直方向比水平方向的變薄效應更為顯著。近視發(fā)生關鍵期兒童脈絡膜毛細血管密度隨眼軸的增長而增大。
  第二部分:調節(jié)過程中脈絡膜厚度的變化與近視的相關性研究。
  目的:探索不同度數近視眼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在調節(jié)過程的變化(包括其變化幅度及變化速度)及其與近視的相關性。
  方法:招募本校的年輕學生或教師作為受試者,受試者經過嚴格篩查,合格者進入實驗。實驗錄入標準包括:年齡為18~35周歲;右眼等效球鏡小于-0.50D

10、,柱鏡度數小于等于0.75D,且兩眼球鏡度數的差別小于1.00D,盡可能保證球鏡度數在該區(qū)間內分布均勻;每只眼的最佳矯正視力在5.0及以上(標準對數視力表);單眼最大調節(jié)幅度大于5D;眼位正常;眼壓正常(10~21mmhg)。排除標準包括患有除屈光不正以外的眼科疾病;既往眼外傷或眼部手術史;患有影響視力和視功能的全身性疾??;不能良好地固視視標;依從性不佳;眼位異常。最終共30例年輕受試者納入實驗,以右眼為測量眼,按等效球鏡度是否大于-6

11、.00D分為中低度近視組(15例,平均等效球鏡-3.48±1.08D,平均年齡23.40±1.24歲)和高度近視組(15例,平均等效球鏡-7.16±0.80D,平均年齡23.07±1.91歲)。每位受試者均在黑暗環(huán)境中雙眼配戴全矯眼鏡觀看距離5m處的視頻20分鐘以放松調節(jié),隨后給予+5.00D的調節(jié)刺激(左眼在全矯的情況下注視相當于眼前20cm處的視標),刺激時間持續(xù)10分鐘后撤去(左眼配戴全矯度數附加+5.00D的鏡片并注視相當于眼前

12、20cm處的視標)。分別在給予刺激之前、刺激即時、刺激滿10分鐘、刺激撤去后即時、撤去后1分鐘、2分鐘、3分鐘、4分鐘、5分鐘及10分鐘后,使用自主搭建的超高分辨率譜域相干光斷層掃描儀(Ultra-high resolu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UHR-OCT)拍攝受試者右眼眼底圖像,獲取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完成眼底圖像采集后,再使用以上相同的流程,采用開放視野的紅外驗光儀(Grandseik

13、o WAM5500)獲取各個時間點受試者的調節(jié)反應值。
  結果:調節(jié)放松狀態(tài)下,中低度近視組脈絡膜厚度為221±36μm,高度近視組為183±53μm,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給予調節(jié)刺激即時,中低度近視組脈絡膜厚度顯著變?。≒<0.05);高度近視組與調節(jié)放松狀態(tài)相比無顯著差異。持續(xù)刺激10分鐘后,中低度近視組脈絡膜厚度變薄14.4±11.1μm,該減少量與刺激即時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度

14、近視組脈絡膜變薄11.3±7.9μm;兩組脈絡膜厚度的減少量無顯著差異(P>0.05),且和調節(jié)放松狀態(tài)比較均顯著性變薄(P<0.05)。中低度近視組在刺激撤離后即時脈絡膜厚度與調節(jié)放松狀態(tài)無顯著差異,而高度近視組在刺激撤離后2分鐘的脈絡膜厚度與調節(jié)放松狀態(tài)無顯著差異。在調節(jié)刺激下兩組調節(jié)反應量無顯著差異,均在刺激即時出現(xiàn)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調節(jié)反應(P<0.05),且均于刺激撤離1分鐘后恢復至放松狀態(tài)。
  結論:高度近視眼脈絡膜厚

15、度比中低度近視眼薄。在調節(jié)刺激下脈絡膜厚度變薄,中低度近視眼的脈絡膜厚度在調節(jié)過程中變薄的速度以及放松狀態(tài)下的恢復速度均顯著快于高度近視眼,但兩者具有相同的變化幅度。中低度近視眼和高度近視眼在相同的調節(jié)刺激下具有相同的調節(jié)速度和調節(jié)反應量,其調節(jié)反應量在放松狀態(tài)下的恢復速度也一致。在放松調節(jié)的過程中,人眼脈絡膜厚度的恢復速度與調節(jié)反應的恢復速度并不一致。提示調節(jié)過程中脈絡膜厚度變化的速度(持續(xù)時間)可能是影響近視發(fā)生發(fā)展的因素,脈絡膜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