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科舉考些啥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最難的事,擁有千年傳統(tǒng)的科舉制度必然榜上有名??婆e難,難到即使是今天稍微懂點歷史的中國人也幾乎耳熟能詳:頭懸梁、錐刺股,都不是隨便說說。所謂金榜題名,平步青云,那實在是做夢都盼望的。至于夢想有多遠?戲文里常唱的“十年寒窗苦”,也不過是個“起步價”。如果再“難上加難”一點,評選中國歷代科舉中考試難度最高的一個時代,那答案恐怕是公認的:明清。高福利的明清科舉高福利的明清科舉有關明清科舉制度的種種弊病,后世史家歷來抨擊不斷

2、,這里卻要先說點好話:以科舉考試為取材方式的明清教育制度,是中國古代史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好的教育福利。自古以來,教育就是個費錢的事兒,放在同時代的歐洲國家,基本就是貴族的專利,古代中國的情況,雖然沒有歐洲那么嚴重,但漢唐時期讀書識字的,基本還是以有錢人為主。宋朝開始,科舉錄取大規(guī)模向平民開放,但讀書的花費,對普通家庭而言仍不輕松。相比之下,從明朝開始,上學的成本,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顯然低得多了。從明朝起,官學教育日益發(fā)達,縣里有縣學,

3、州里有州學,府里有府學,官學的工作人員,皆納入國家“公務員”編制,就讀的學子稱為“生員”,不但學費全免,更按成績考核,享受國家財政補貼。這項制度雖然沿襲前朝,但明清官學的數量和覆蓋面,遠比之前歷代大,連西南和西北等少數民族聚居地,也建立了完備的官學教育系統(tǒng),學校“生員”的數量,更是不斷刷新歷史紀錄:以縣學為例,明初的縣學“生員”,只有20人,但之后不斷增加名額,到了明末的時候,全國的“生員”數量竟高達50萬人。清朝建立后,也基本沿用了明

4、朝的官學教育系統(tǒng)。明清學子究竟享受怎樣的教育福利?明初大儒宋濂的名篇《送東陽馬生序》里就可瞅出端倪:在官學里讀書的學子們,一日三餐都由國家供應。各處官學遍地,學子們可以就近入學,不必再像前朝(元朝)那樣,為了讀書離鄉(xiāng)背井,嘗盡辛酸。每個學校都有德才兼?zhèn)涞睦蠋煟瑤椭鷮W生解答各種問題,還有豐富的藏書,可供學生隨時借閱翻讀。宋濂在文章最后還諄諄教誨:這么好的學習條件,如果還不用功讀書,那就太對不起人了。除了優(yōu)厚的福利外,明清教育,還有兩點遠超

5、前代:公平和前途。以公平而言,除了沿襲宋朝科舉公正、面向平民的傳統(tǒng)外,在官學的招生上,更側重公平錄取。明朝的官學,每年都有招生考試,而且相互之間,也是上下層遞的關系。學生想從縣學考到府學,乃至進入當時中國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只能刻苦讀書考試。明朝以前,國子監(jiān)是個管理機構,而自明朝起,它變成了一個完全的教育機構,取代了先前的太學。這樣變化的結果是:明朝以前的太學學生,主要來自貴族和官宦子弟,明朝以后的國子監(jiān),絕大多數學生,都出身平民階層,是

6、一級一級考上來的。檢查,從檢查到進入考場,往往就要耗掉至少兩個小時的時間,比乘飛機前的過安檢麻煩得多。以至于有些考生還沒進考場,就早早癱了。等著好不容易進了考場,考生接下來要面臨的,就是要在昏暗的小黑屋(每個考生都是單間)里,接受連軸轉的車輪戰(zhàn):第一場考四書五經,也就是按照考題寫八股文,總共要寫七篇。第二場考應用文寫作,考生要完成一篇政論文,五篇判詞,外加一篇公文寫作(詔、表、誥三種文體選一種),第三場考策問,也就是時政問答,考生要根據

7、考試所給的材料(包括有歷史材料和時政熱點問題),書寫五篇論文。且不說考題難度如何,考生水平狀態(tài)如何,僅如此大的書寫量,就足夠把人累到七葷八素。綜合上述情況,我們不難做出結論,比起唐宋科舉的“翻山越嶺”來,明清科舉的這道“鴻溝”,還真不是考生們“躍”過來的,而是一步一滴血汗、艱難困苦地“爬”過來的。八股考試的弊病,無論是在明清時代,還是在今天,都有不少抨擊之聲。但實事求是地說,八股文也并非一無是處,就連《儒林外史》的作者,批了一輩子科舉黑

8、暗的清朝文學家吳敬梓都承認:“八股文若做得好,隨你做什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事實也正是如此,八股文在形成過程中,充分吸取了唐宋散文甚至元朝散曲的特色,體式結構嚴整精密,文風凝練犀利。明清時代璀璨的小說戲曲文化,甚至光耀古今的心學思想,也都從中受益匪淺。所以雖然這幾百年里,有關明清科舉“牢籠人才”的詬病頗多,但另一個景象是:在能夠修煉好“八股”這門頂級武功,并成功通過“煉獄”考試,最終金榜題名的學子們中

9、,縱然有不少死讀書的呆子,卻更不乏名垂青史的大人物。諸如王陽明、張居正、孫承宗、曾國藩等明清牛人,都是從“八股”這條恐怖鴻溝里淬煉出來的。高強度的武舉考試高強度的武舉考試無論中榜與否,煉獄般的八股考試,必然是每個考生心中揮之不去的記憶。但要論“煉獄”程度,明清的另一項考試,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武舉考試。八股考試不管多難,總算還是腦力運動。武舉則不同,既要考武藝,也要考寫文章,對于考生來說,可謂雙重折磨。與八股科舉不同,明朝的武舉考試,一

10、直到明中期的弘治年間才真正以制度形式確立下來。和文科一樣,也分為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個環(huán)節(jié),而且還有一條硬標準:必須要考策論,也就是軍事理論考核。明朝的每一輪武科考試,和文科一樣,也是分為三場。第一場考騎射,也就是騎馬射箭,考生需要在靶場縱馬馳騁,在規(guī)定時間內朝三十步(約45米)外的箭靶射出九支箭,至少中靶三箭,才能算及格。接下來考步射,也就是原地射箭,考生要在平地上,朝八十步(約120米)外的箭靶在規(guī)定時間內再射出九支箭,只要有一支箭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