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漢一個瑞典人對中國學界的重大影響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本漢:一個瑞典人對中國學界的重大影響張楚張楚高國慶高國慶高本漢(BernhardKarlgren,1889—1978年)不僅是19世紀以來瑞典最杰出的學者,也是西方世界最優(yōu)秀的漢學家。高本漢以畢生精力研治中國文化,尤其致力于漢語音韻訓話的探究。他花費數十年時間,根據古代韻書、韻圖和現代漢語方言,以及日本、越南、朝鮮諸國語言中漢語借詞的譯音,重新構擬了以唐代長安方言為基礎的中古漢語語音系統(tǒng)。他的科學方法和思想觀念對同時代中國學者的學術研

2、究產生了重大影響。根據馬悅然的考證,高本漢于1910年2月來到中國,先后在北京、太原等地學習兩年。他操著當地口音,穿著中國普通讀書人的服裝,帶著仆人和一匹馬,訪問了北京和太原周圍的大部分村鎮(zhèn)。他不僅搜集各種方言資料,還寫了一系列關于中國的報道寄回瑞典發(fā)表在《每日新聞》上。這可能是瑞典報紙最早的關于中國社會狀況和人民生活的直接報道。在這兩年當中,高本漢為音韻學研究的課題搜集了24種方言材料(后來增加到33種),這為他后來從事音韻學研究工作

3、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15年初,高本漢回到瑞典,在母校烏普薩拉大學準備他的畢業(yè)論文。5月20日他被授予碩士學位。次日,又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獲得博士學位。其學位論文《中國音韻學研究》成為重新構擬中古漢語語音系統(tǒng)的奠基之作,被漢學界公認為19世紀科學研究漢語語音的第一部宏偉著作。1812年,清代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段玉裁在《答江晉三論韻書》中問江有誥:“能確知所以支脂之分為三之本源乎……仆老耄,倘得聞而死,豈非大幸也?!比欢趯徱舻慕?/p>

4、有誥未能回答段玉裁的問題。在缺乏語音學知識和方言學知識的背景下,漢語音韻學在清儒手里達到頂峰之后,走進了困境。20世紀初,章太炎發(fā)表《國故論衡二十三部音準》,雖然討論了古音的音值,由于沒有音標的輔助,仍然沒有講清楚。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中國的古音學研究一直在考據的范圍內“前修未密,后出轉精”,難以跳出這個困境。正如王力所說,“只有運用西方語言學的重建方法,才能把古音構擬出來?!倍鞣秸Z言學的重建方法正是伴隨著高本漢的《中國音韻學研究

5、》進入中國的?!吨袊繇崒W研究》一書共4卷,898頁。其中1388頁為博士論文。第一卷(1316頁)1915年出版;第二卷(317468頁)1916年出版;第三卷(469700頁)1919年出版;第四卷(701898頁)1926年出版。這一考證與法文單行本第一版(即ArchivesD’etudesientalesVol.15)、中譯本《中國音韻學研究》、法文北京刊行版、周斌武(1987)所表述的各卷發(fā)表時間均一致。在1940年之前,中國

6、學術界譯介高本漢著作的文章和書籍多達50種,與《中國音韻學研究》直接有關的有9種。中譯本《中國音韻學研究》出版后的六年間,僅書評(包括讀后記)就有5篇:魏建功(1941)《中國音韻學研究——一部影響現代中國語文學的著作的譯本讀后記》,重慶《圖書月刊》第1卷6期;高華年(1941)《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校讀記》,重慶《圖書月刊》第1卷78期;羅常培(1941)《介紹高本漢的中國音韻學研究》,重慶《圖書月刊》第1卷78期;周法高(1942)

7、《圖書評介:讀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讀書通訊》第53期;陸志韋(1946)《書評:〈中國音韻學研究〉(高本漢著,趙元任、羅常培、李方桂合譯,民國二十九年商務出版)》。由此足見當時中國學術界對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的關注度。1957年音韻學家趙蔭棠說過這樣一段話:等韻圖的編制,至勞乃宣已走到窮途;宋元等韻的解釋,至黃季剛亦陷入絕境。設若沒有新的血液灌輸進來,恐怕我們中國的音韻學永永遠遠停留在株守和妄作的階段里。幸而我們借著創(chuàng)制注音符

8、號與國語羅馬字的機會,激起來新的趣味,于是近代語音學的知識和比較語言學的方法,以及國際音標的好工具,都從美歐介紹到我們中國。這種介紹,自然對于中國音韻全體都有大的幫助,而等韻學的研究亦因此而開辟新的紀元。在音韻學的新運動之下,有新的貢獻的,是趙元任,錢玄同,林語堂,李方桂,黎劭西,劉半農,高承元,魏建功,羅莘田諸位先生。他們或介紹,或發(fā)明,或補苴,共成音韻學的新園地。所以我們現在敘述起來,很難確定他們各人學說的來源和相互的影響的脈絡。但

9、是,我們從何處敘起呢?我們現在只能以高本漢(B.Karlgren)所研究中國音韻學的結果為起點,然后敘述國內各家之補充與修正。趙蔭棠先生的話不僅道出了20世紀初高本漢學說引入中國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和學術背景,而且道出了高本漢學說之所以能在中國被接受的重要推力。由此,中國音韻學研究出現了新的研究范式——高本漢范式。毫無疑問高本漢范式就是對漢語語音系統(tǒng)的重新構擬這是高氏學術工作的中心內容。他一改中國音韻學家借反切方法照韻圖考證古音的做法,

10、改用注音字母,與反切系統(tǒng)所劃分的韻類相互檢測,同時從現代方言和外國語言借音中查核古音足跡。因為現代各種方言都是從古漢語語音演變分化而來的,通過對現代方言的比較研究,可以找到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有助于重新構擬古漢語語音系統(tǒng)。此外中古時期中國人受印度人拼音學理的影響把那時的字排成許多音韻表這些圖表對古音的研究參考價值極大。后來,中國人和中亞及西亞諸民族交往,外國人用譯音把漢語中的名稱記錄下來,中國人也以漢語語音直譯部分外國的名稱,這些譯音對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