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脫除和濃縮CO2的膜氣體吸收技術的開發(fā)陸建剛,王連軍(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南京210094)溫室效應是影響地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而溫室氣體CO2的排放量主要來自工業(yè)領域,如火力發(fā)電、石油化工、冶金企業(yè)、醫(yī)藥工業(yè)、食品發(fā)酵領域等。如何減少全球CO2的排放量緩解溫室效應,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研究高效低能耗可行的分離和回收CO2技術有其重要的意義。用來分離和脫除CO2的技術包括各種物理和化學處理方法,如溶劑吸
2、收、變壓吸附、深冷分離和膜分離等。膜接觸器在技術可靠性和經(jīng)濟性方面顯示出突出的優(yōu)勢,被認為具有很大應用潛力的技術之一[1]。膜基氣體吸收(簡稱膜吸收),是膜分離技術與氣體吸收技術相結合的新型分離裝置,通常使用微孔中空纖維膜(氣液膜接觸器)將氣液兩相分開,氣相中的組份(如CO2等)在驅動力作用下,通過膜孔擴散至液相,并被液相吸收,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與傳統(tǒng)氣液吸收裝置(如鼓泡吸收器,填料塔,噴淋塔等)相比,膜接觸器具有傳質(zhì)效率高,能耗低,
3、裝置體積小,操作穩(wěn)定和彈性大等優(yōu)勢,國內(nèi)外研究人員正在開發(fā)利用膜接觸器分離混合氣中酸性氣體(CO2、H2S、SO2、NOx等)。1985年Cussler等人[2]首次利用中空纖維膜接觸器吸收氣體,研究了其傳質(zhì)過程;其后國外在這方面研究十分活躍[3,4];國內(nèi)高校等也開展了相關的研究[5,6]。研究所涉及內(nèi)容包括膜材料及結構形態(tài)、膜組件結構等對傳質(zhì)性能的影響,吸收溶劑的選擇,操作條件對吸收性能的影響等。本文研究了采用N甲基二乙醇胺(MDE
4、A)溶液和添加活化劑AII的MDEA混合溶液作為吸收劑,PP中空纖維膜接觸器分離N2CO2體系,建立了膜接觸器吸收-再生連續(xù)循環(huán)實驗室裝置,研究了操作條件對吸收過程和傳質(zhì)性能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數(shù)學模型預測總傳質(zhì)系數(shù),結合實驗結果對膜接觸器分離N2CO2過程進行了分析,比較了模型計算值和實驗值,得出相關結論。1氣液膜接觸器原理和傳質(zhì)模型1.1膜組件結構及操作形式氣液膜接觸器包括接觸器和溶液兩部分,膜接觸器涉及膜材質(zhì)、膜形態(tài)和膜組件結構
5、。膜接觸器中微孔中空纖維PP是高分子聚合物,按溶劑和膜濕潤性關系分為疏水性膜和親水性膜,在操作過程中疏水膜膜孔充滿氣體(非濕潤模式),見圖2;而親水膜膜孔充滿液體(濕潤模式),見圖3。通常對于氣體吸收,疏水膜阻力小于親水膜。為維持膜兩側壓力平,氣液兩相間操作壓差不能超過膜臨界壓力(即濕潤壓力),臨界壓力可由YoungLaplace方程決定:Pcritical=2γCosθr(1)顯然選擇高疏水性、膜孔較小的膜可獲得較高的臨界操作壓力,能
6、維持膜孔充滿氣體而獲得最小膜阻力。對于采用中空纖維管殼式膜接觸器,膜組件結構根據(jù)流體在殼側流動的方式有平行流和錯流結構,見圖1。本實驗采用平行流結構,非濕潤模式,氣相在管側流動,液相在殼側流動。作者簡介:陸建剛,男,博士生,高級工程師,專業(yè):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Email:jglu6161@31.2.2膜傳質(zhì)系數(shù)kM的計算CO2在膜孔中擴散與膜結構形態(tài)及擴散狀態(tài)有關,根據(jù)Fick定律可得出下式:kM=Dgε(δτ)(3)其中擴散系數(shù)〔7〕:
7、1Dg=1DiD+1Dk(4)式中Dk和DiD分別為Knudsen擴散系數(shù)和分子擴散擴散系數(shù)。1.2.3氣相分傳質(zhì)系數(shù)kg的計算對于氣相在管側(纖維內(nèi)腔)作層流形態(tài)流動時,可用下式計算[8]:Shg=kgdiDgD=1.62(diRegScgL)0.33(5)式中DgD為CO2在管側氣相中擴散系數(shù)。1.2.4液相分傳質(zhì)系數(shù)kL的計算液相在殼側分布時,流體動力學狀況比較復雜,這主要是膜組件殼側結構復雜,涉及的影響因素較多,尤其是中空纖維在
8、殼中分布狀況及化學反應狀況等。EHkL中E為化學反應增強因子,H為Henry常數(shù),kL為液相物理傳質(zhì)系數(shù)。在低填裝因子狀況采用下式計算kL值[9]:ShL=kLdeDL=5.85〔de(1φ)L〕ReL0.6ScL0.33(6)液相擴散系數(shù)采用WilkeChang公式計算:DL=(7)6.05.08)(104.7iLVTfM???E的計算依據(jù)文獻[10],反應動力學數(shù)據(jù)來自文獻[11],溶液物性數(shù)據(jù)(如密度,粘度等)實驗室測定。本文模擬
9、了MDEA溶劑的膜吸收過程。2實驗部分2.1活化劑AⅡ的合成和復合溶劑的配制AⅡ為氮雜環(huán)化合物,采用催化合成法合成,粗品經(jīng)精餾獲得AII產(chǎn)品。實驗中MDEA濃度為2.5M;復合溶液中MDEA濃度為2.0M,AⅡ濃度為0.5M,總濃度保持2.5M。2.2實驗裝置及流程實驗裝置及流程見圖5,N2CO2混合氣〔1〕經(jīng)氣體流量計〔2〕進入膜組件〔3〕中,混合氣中CO2通過膜孔擴散至膜另一側,被醇胺溶液吸收,進入液相;吸收后的氣相從膜組件另一端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聚丙烯中空纖維膜吸收法脫除CO2的實驗研究.pdf
- 膜吸收法脫除燃煤煙氣中CO2的試驗研究.pdf
- 膜吸收和化學吸收分離CO2特性的研究.pdf
- 中空纖維膜吸收CO2過程的膜浸潤研究.pdf
- 紅外吸收型CO2氣體濃度測量技術研究.pdf
- 脫除CO-,2-的膜吸收過程研究.pdf
- co2氣體保護焊
- 基于PTFE中空纖維膜的膜吸收法去除CO2的研究.pdf
- 化學吸收法-變壓吸附法脫除沼氣中CO2的實驗研究.pdf
- 尿素溶液吸收法潔凈co2氣體中nox工藝的研究
- 可支撐離子液體膜吸收CO2性能研究.pdf
- 基于PTFE中空纖維膜的真空膜蒸餾技術再生CO2吸收劑的研究.pdf
- CO2膜吸收—膜解吸耦合操作過程的行為研究.pdf
- 鉀基固體吸收劑脫除CO2特性及機理研究.pdf
- 氨水溶液的CO2膜吸收及減壓再生研究.pdf
- 降膜吸收CO2界面現(xiàn)象數(shù)值研究.pdf
- 可支撐離子液體膜吸收CO2的溶解擴散性研究.pdf
- 混合吸收劑膜法分離CO2特性的試驗研究.pdf
- co2氣體保護自動焊接小車
- 基于中空纖維膜分散NaOH溶液吸收CO2的傳質(zhì)強化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