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二解表藥、清熱藥藥理實驗技術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各 論,解表藥,清熱藥,瀉下藥,祛風濕藥,芳香化濕藥,利水滲濕藥,理氣藥,溫里藥,消食藥,止血藥,外用藥,活血化瘀藥,化痰止咳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開竅藥,補虛藥,收澀藥,驅(qū)蟲藥,,,,,第一章 解表藥,據(jù)臨床證侯性質(zhì)將表證分為: 表 表寒虛證:發(fā)熱、惡風、自汗、脈浮等寒象 寒 證 表寒實證: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苔薄

2、 白、 脈浮等寒象較明顯者表熱證:發(fā)熱重、惡寒輕、口渴、咽痛、舌紅、脈 浮數(shù)等熱象較明顯者,,第一節(jié) 概述,含義 凡以發(fā)散表邪,解除表證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發(fā)汗解表,,,外感表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急性傳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根據(jù)其藥性和功效不同可分為:,辛溫解表(發(fā)散風寒):麻黃、桂枝、生姜、 麻黃

3、湯、桂枝湯等 辛涼解表(發(fā)散風熱):薄荷、牛蒡子、桑葉、 蟬蛻、銀翹散、 桑菊飲等,,解表藥與功效有關的 藥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1.發(fā)汗作用,2.解熱作用,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6.調(diào)節(jié)免疫作用,4.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5.抗炎作用,二. 解表藥的主要藥理作用,1. 發(fā)汗作用,發(fā)汗,表證,,表邪從汗而解,,惡寒、發(fā)

4、熱等,出汗,辛溫>辛涼多屬于溫熱性發(fā)汗神經(jīng)系統(tǒng)機能狀態(tài)影響發(fā)汗作用機制 (1)直接影響汗腺,增加汗液分泌 (2)促進或改善血液循環(huán) (3)興奮外周α受體,特點:,2. 解熱作用,藥物,不同實驗性發(fā)熱模型動物,程度不同的解熱作用,,,辛涼>辛溫部分藥物使正常動物體溫下降機制(1)發(fā)汗或促進發(fā)汗---散熱↑ (2)腦內(nèi)活性物質(zhì)(cAMP,PGE)→中樞體溫調(diào)節(jié)功能

5、 (3)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特點:,3.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外邪:細菌、病毒、低溫、高溫等,實驗:G+、G-菌、真菌、病毒,注意:體外實驗、粗制劑、臨床效果,4. 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藥物,多種實驗性疼痛模型動物,程度不同的鎮(zhèn)痛作用,,,外周或中樞性,藥物,自主活動↓協(xié)同中樞抑制藥,鎮(zhèn)靜,,,5. 抗炎作用,藥物,多種實驗性炎癥模型,抗炎,,,抑制,6. 調(diào)節(jié)免疫作用,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特異性免疫功能↑ 變態(tài)反應

6、---過敏性疾病,桂枝,麻黃,柴胡,葛根,常用藥物,細辛,,第二節(jié) 常用藥物,麻 黃,來源 麻黃科 草麻黃、中麻黃、木賊麻黃成分 生物堿類 揮發(fā)油、鞣質(zhì),麻黃堿(L-ephedrine),偽麻黃堿(D-pseudo- ephedrine ),,[藥理作用]1. 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1)發(fā)汗,臨床:歷史悠

7、久 表實證 辛溫解表之峻品,實驗研究:,水煎液、水溶性提取物、揮發(fā)油、麻黃堿、L-甲基麻黃堿等,,大鼠或小鼠,,發(fā)汗,口服或注射均有效;作用強;起效快,維持長。,阻礙汗腺導管對Na+的重吸收;興奮汗腺α受體;興奮中樞有關部位。,,,,,特點,機制,發(fā)汗,溫熱條件;藥物配伍;神經(jīng)機能狀態(tài);入藥部位。,,影響因素,(2)平喘,有效成分:麻黃堿、偽麻黃堿、揮發(fā)油,2,3,5,6-四甲基吡嗪萜品烯醇,機制:,直接興奮支氣管平滑肌的

8、β-R →激活CA, cAMP ↑ →松弛 直接興奮支氣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R →減輕黏膜水腫 促進腎上腺素能神經(jīng)末梢和腎上腺髓質(zhì)嗜鉻細胞釋放遞質(zhì)→ 間接擬腎上腺素作用 阻止過敏介質(zhì)(5-HT、His、LTs)釋放,(3)利尿,D-偽麻黃堿 注射>口服,一定劑量范圍 機制(1)擴張腎血管→腎血流量 (2)阻礙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4)解熱、抗炎,揮發(fā)油,多種實驗性發(fā)熱模型動物,解

9、熱,,,多成分 多制劑,多種實驗性炎癥模型動物,抗炎,,,(正常體溫↓),(偽麻黃堿),抑制,抑制,(變態(tài)反應),(5)抗病原微生物,揮發(fā)油 體外:G+、G-球菌及桿菌 體、內(nèi)外:甲型流感病毒,(6)鎮(zhèn)咳、祛痰,2. 其他藥理作用,(1)興奮CNS(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麻黃堿---治療劑量---部位(皮層、皮層下中樞、中腦、延腦),(2)強心、升壓,麻黃堿---腎上腺素受體---心臟、血管,(3)抑制腸平滑肌收縮,(麻黃堿),(4

10、)其他:,抗腎衰 利膽 降血糖(多糖) 鎮(zhèn)痛、鎮(zhèn)靜(揮發(fā)油),[現(xiàn)代應用]感冒 麻黃湯、大青龍湯支氣管哮喘 麻黃堿低血壓狀態(tài) 麻黃堿鼻塞 0.5-1%麻黃堿滴鼻液腎炎 復方,改善全身浮腫,[不良反應]毒性較小,麻黃堿 > 偽麻黃堿中毒表現(xiàn)、使用注意,,桂 枝,[藥理作用]1. 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揮發(fā)油 桂皮

11、醛,擴張血管促發(fā)汗 單用---配伍 解熱、鎮(zhèn)痛 正常小鼠體溫↓ 抗炎、抗過敏 抑制His、PGE(前列腺素),抗氧化 抗病原微生物 G+、G-球菌,病毒 心血管系統(tǒng) 心肌營養(yǎng)血流量↑;抗心肌缺血, 抗心肌損傷;改善微循環(huán)等,,,柴 胡,來源 傘形科 柴胡、狹葉柴胡成分 柴胡皂苷

12、(saikosaponins a、b、c、d) 甾醇(α-spinasterol、stigmasterol) 揮發(fā)油(柴胡醇bupleurmol、丁香酚、己酸等) 脂肪油及多糖等,[藥理作用]1. 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和解表里、疏肝、升陽,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1)解熱,臨床:歷史悠久 半表半里之熱有確切療效,風濕熱、化膿性感

13、染及瘧疾,,間歇熱,實驗研究:,煎劑、注射液、醇浸膏、揮發(fā)油、粗皂苷,(正常體溫↓),多種實驗性發(fā)熱模型動物,解熱,,,抑制,柴胡皂苷、皂苷元A和揮發(fā)油,cAMP,發(fā)熱激活物,單核細胞,EP(內(nèi)生致熱源),下丘腦,體溫調(diào)定點↑,體溫↑,,,,,,,揮發(fā)油,,(-),,揮發(fā)油:用量小,作用強及毒性小,,丁香酚、己酸、γ-十一酸內(nèi)酯、對-甲氧基苯二酮,(2)抗病原微生物,體外:G+、G-球菌及桿菌;鉤端螺旋體 體、內(nèi)外:流感病毒、

14、肝炎病毒、牛痘病毒、單 純皰疹病毒,(3)抗炎,粗皂苷、皂苷、揮發(fā)油,多種急性炎癥動物模型,抑制,,,抗炎,(4)促進免疫功能 柴胡多糖、皂苷,(5)鎮(zhèn)靜、鎮(zhèn)痛、鎮(zhèn)咳,成分:總皂苷、皂苷元 表現(xiàn):,(6)保肝、利膽、降血脂,柴胡,多種原因致實驗性肝損傷動物模型,肝細胞腫脹、變性、壞死↓;轉(zhuǎn)氨酶↓,,,直接保護生物膜、 ↑ACTH,提高機體抵抗能力、↑肝細胞DNA合成,,,柴胡皂苷、柴胡醇、 α-

15、菠菜甾醇,,,水浸劑煎劑,實驗動物,,,膽汁↑、固體物質(zhì)↓,(醋炙 黃酮類),,皂苷、皂苷元a,b、柴胡醇、 α-菠菜甾醇 →高脂血癥或高膽固醇癥動物 →↓CHO、TG,2. 其他藥理作用,(1)影響物質(zhì)代謝 柴胡皂苷,(7)興奮內(nèi)臟平滑肌 腸道、子宮 復方,(2)抗輻射 柴胡多糖,(3)影響腎臟,[現(xiàn)代應用]發(fā)熱 注射液、口服

16、液等病毒性肝炎 柴胡注射液、小柴胡湯咳嗽 高脂血癥 注射液流行性腮腺炎 注射液,[不良反應]溶血;中樞抑制;過敏反應,,葛 根,黃酮類化合物 葛根素( β-R 阻斷劑),解肌退熱、除煩止渴,解熱、降血糖、降脂、調(diào)節(jié)內(nèi)臟平滑肌運動,,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擴血管、降血壓、改善循環(huán)改善血液流變性、抗血栓促進記憶,,,凡以清泄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

17、 清熱藥,,,,,第二章 清熱藥,(一)清熱瀉火,“火為熱之極”,清熱瀉火藥主治氣分熱證。表現(xiàn):高熱、煩躁,多見于感染性疾病的明顯期、急性期。 藥理作用:清熱

18、解毒+解熱、鎮(zhèn)靜、抗驚厥。,清熱藥分類的藥理學特點,(二)清熱解毒,熱毒證  溫病初起     瘡癰腫毒     咽喉腫痛     痢疾,,,均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袪邪,抗病原微生物  抗炎性反應  抗內(nèi)毒素  抗過氧化損傷  抗炎性細胞因子,扶正,增強免疫功能  保護細胞器  維護鈣穩(wěn)態(tài)  增強解毒活性,(三)清熱涼血,主治熱入營血。見于急性傳染病的衰竭期,伴有CNS病變及臟腑功能衰竭?! ?、抗菌、抗病毒,

19、抗毒素以消除病因; 2、強心,增加血循環(huán)動力; 3、擴張血管,解除微循環(huán)血管痙攣; 4、調(diào)整凝血與抗凝系統(tǒng)平衡的紊亂而減少出血;  5、鎮(zhèn)靜、解熱以改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四)清熱燥濕,主治濕熱內(nèi)蘊諸證。見于慢性疾病。如肝炎,尿道感染,菌痢。 1、抗菌、抗病毒、抗真菌; 2、降脂、保肝利膽;,,清熱藥與功效有關的 藥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1.抗病原體作用,2.抗毒素作用,3.抗炎作用,6.

20、抗腫瘤作用,4.解熱作用,5.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共同的藥理 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以清熱解毒藥和清熱燥濕藥較強,   其中清熱燥濕藥對真菌有效,*最初的靶點,但并非是主要機制,,1、直接作用  (1)降解內(nèi)毒素(Endotoxin)  A、直接破壞內(nèi)毒素的結(jié)構;  B、保護溶酶體膜。?。?)拮抗外毒素(Exotoxin)2、間接作用――降低細菌的毒力。  (1)抗透明質(zhì)酸酶?!。?)抑制凝固酶的形成,抗毒素,抗

21、炎,抗急性炎癥反應,解熱,(1)擴張血管,促進皮膚散熱;(2)減少致熱源;(3)抑制發(fā)熱介質(zhì)的合成、分泌:(4)改變Na+/Ca2+比值:?,體溫?;?,體溫?。       與解表藥不同之處:       清熱藥退熱一般不伴明顯發(fā)汗。,,多數(shù)清熱藥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某些清熱藥又可抑制異常的免疫反應,對免疫功能的影響,黃 連,黃 芩,牡丹皮,苦 參,常用藥物,牛 黃,穿心蓮,魚腥草,金銀

22、花,大青葉板藍根,青 蒿,梔 子,知 母,,根據(jù)其藥性和功效不同可分為:,清熱瀉火藥:知母、石膏、梔子。清熱燥濕藥:黃芩、黃連、黃柏、苦參、 龍膽草。清熱涼血藥:牡丹皮、赤芍、紫草。清熱解毒藥:金銀花、連翹、大青葉、 板藍根、魚腥草、穿心蓮、 山豆根、青黛、蒲公英、 野菊花、牛黃。清虛熱藥:青蒿、地骨皮、胡黃連、

23、 銀柴胡。,黃 芩,一、 概述,功能與主治,主要成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黃酮類,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 ,癰腫瘡毒,胎動不安。,二、主要藥理作用 1、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1)抗病原體 有效成份:黃芩素、 黃芩苷元作用特點:抗菌譜廣,     對G+、G-都有效,(2)抗炎 有效成份: 黃芩苷元、黃芩素等作用特點:對急性炎癥作用明顯,對免疫性

24、     炎癥對也有抑制作用,對慢性炎     癥作用不明顯。作用機制:抑制炎性介質(zhì)的生成和釋放有關,(2)抗過敏有效成份:黃芩甙、黃芩素作用特點:對I型變態(tài)反應作用顯著,(4)保肝、利膽 有效成份:黃芩素、總黃酮作用特點:黃芩的保肝作用可能與抗     氧自由基損傷有關。,2、其他藥理作用(1)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 (2)抗氧自由基損傷 (3)降壓、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2.其他藥理作用,(1)中樞抑制和肌松

25、(2)抑制血小板聚集(3)降壓、松弛血管平滑肌,,黃 連,一、 概述,功能與主治,主要成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小檗堿 、黃連堿、掌葉防己堿 、藥根堿 等,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癰腫迸瘡;外用可治療濕疹,濕瘡,中耳炎 。,二、主要藥理作用 1、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l)抗病原體有效成份:小檗堿作用特點:1)具有廣譜抗菌作用 2)抗菌強度與炮

26、制、配伍有關,(2)抗細菌毒素、抗腹瀉 有效成份:小檗堿作用特點: 黃連及小聚堿能提高機體     對細菌內(nèi)毒素的耐受能力。,(3)抗炎、解熱有效成份:小檗堿、藥根堿、黃連堿作用特點:小檗堿對急慢性炎癥均有     抑制作用。,(4)抗?jié)?有效成份:小檗堿作用特點:抑制胃酸分泌 、抗幽門螺桿菌,鎮(zhèn)靜催眠 、降血糖 有效成份:小檗堿,2.其他藥理作用,1,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 (1)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

27、作用 ?。?)負性頻率作用 (4)降壓作用?。?) 對缺血心肌的保護,其他:抗腦缺血 、抗血小板聚集 、降血脂,,金銀花,一、 概述,功能與主治,主要成份,清熱解毒,綠原酸類及黃酮類化合物,外感發(fā)熱、瘡癰癤腫熱毒瀉痢,二、主要藥理作用 1、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有效成份:綠原酸、異綠原酸 作用特點:1)廣譜抗菌作用2)與連連翹合用抗菌范圍增加3)對多種病毒有抑制作用,(2)抗內(nèi)毒素銀花

28、提取液對內(nèi)毒素有直接摧毀作用(3)其他 :抗炎 、解熱 、提高免疫功能,2.其他藥理作用,降血脂、抗早孕、利膽、 抗肝損傷、止血,,大青葉與板藍根,一、 概述,功能與主治,主要成份,清熱解毒、涼血消斑,菘藍苷、靛藍 、靛玉紅 色胺酮 、揮發(fā)油,熱毒入血,發(fā)斑神昏,咽喉腫痛,丹毒口瘡等,二、主要藥理作用 1、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有效成份:靛藍、靛玉紅 作用特點:1)大青葉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29、2)板藍根抗病毒作用比較顯著,(2)提高機體免疫功能(3)保肝,2.其他藥理作用,靛玉紅有抗白血病作用,,知 母,一、 概述,功能與主治,主要成份,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甾體皂苷、黃酮類,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二、主要藥理作用 1、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藥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 對常見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對結(jié)核桿菌效價強度較高。(2)解熱 作用慢而持久,3、降血糖

30、有效成分:知母聚糖A、B、C、D     其中B活性最強。作用機制:(1)促進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攝??;(2)減少肝糖原含量。,2.其他藥理作用,(1)改善學習記憶(2)對腎上腺皮質(zhì)及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影響 (3)抗癌,,青 蒿,一、 概述,功能與主治,主要成份,清熱解暑,除蒸,截瘧,青蒿素 、青蒿甲、乙、丙、丁、戊素青蒿酸 、青蒿酸甲酯,暑邪發(fā)熱,陰虛發(fā)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二、主要藥理作用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