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灸法在婦產科疾病中的應用,寶安中心醫(yī)院 中醫(yī)康復科溫錢杏,目錄,灸法概述 灸法作用 灸法在婦產科疾病中的應用 灸法在婦產科應用中的常用穴位 灸法的社會、經濟效益,灸法概述—定義,灸,灼燒的意思。灸法是以艾絨為主要燃燒材料,燒灼、熏熨體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夺t(yī)學入門。針灸》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灸法的適應范圍十

2、分廣泛,在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中均有療效,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功效:具有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防病保健的作用。,灸法的分類,,如何操作灸法,懸灸,隔姜灸,溫針灸,艾灸盒,排煙裝置,灸法在婦產科疾病中的應用,月經不調:肝俞、腎俞、次髎、關元、歸來、三陰交、太沖。痛經:氣海、歸來、命門、次髎、秩邊、中都、地機、三陰交、水泉。功能性子宮出血:膈俞、肝俞、脾俞、次髎、血海、隱白、大敦。,絕經期綜合征:

3、腎俞、次髎、關元、足三里、三陰交,有良效。不孕癥:關元、子宮、胞戶、命門、次髎、腎俞、三陰交、地機,長期施灸。子宮脫垂:百會、關元、氣海俞、三陰交。,乳房痛:肩井、足三里、膻中、天宗。乳汁不足:膻中、乳根、中脘、陽池、內關、少澤。乳汁過多:足臨泣、光明、肩井、天宗、脾俞。,妊娠嘔吐:膈俞、上脘、中脘、陽池、內關。胎位不正:產前一個月左右,艾灸至陰穴連續(xù)多次,每次30分鐘,有奇效。近20年來,國內已有數(shù)千例報道。預防

4、小產:隔鹽灸臍心。,習慣性流產:關元、肝俞、脾俞、命門,提前施灸,超過前次流產期。臨產宮縮異常痛:腎俞、次髎、陰陵泉、公孫。難產(滯產):合谷、支溝、三陰交、至陰。胎盤滯留:氣海、合谷、三陰交。,胎死腹中:合谷、三陰交(針)、至陰。產后出血:血海、大敦。白帶多:氣海俞、次髎、大巨、關元、中機、地級、三陰交。宮頸癌:大椎、腎俞、次髎、關元、歸來、筑賓、三陰交,要長期直接施灸。,盆腔炎:中脘、關元、子宮、歸來、八髎穴

5、、足三里、三陰交。除了灸三陰交穴,也可灸腹部壓痛點。宮頸炎:關元,子宮,歸來,三陰交和八髎穴。,灸法在婦科應用中的常用穴位,子宮穴    【取穴】患者臥位,在臍下4寸,旁開3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  【主治】子宮下垂,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不孕癥等。,,,歸來穴 【取穴】歸來穴位于人體的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穴位解

6、剖】在腹直肌外緣,有腹內斜肌,腹橫肌腱膜;外側有腹壁下動、靜脈;布有髂腹下神經。  【主治】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白帶,陰挺,,,至陰穴  【取穴】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0.1寸?!  狙ㄎ唤馄省坑兄罕硠用}及趾跖側固有動脈形成的動脈網;布有趾跖側固有神經及足背外側皮神經?!  局髦巍竣偬ノ徊徽瑴a。 ②頭痛,目痛,鼻塞,鼻衄。,,三陰交  【取穴】在小

7、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這個穴位在摸的時候一般都有一點脹,壓的時候會有痛感?!  狙ㄎ唤馄省科つw--皮下組織---趾長屈肌---脛骨后肌---母(足旁)長屈肌。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后方為脛神經;并有大隱靜脈,脛后動、靜脈。為肝、脾、腎三者經脈交匯處,經常按揉此穴對肝、脾、腎有保健作用?!  局髦巍扛雇矗c鳴,腹脹,泄瀉,便溏,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經閉,不孕,難產,遺精,陽痿,遺尿,疝

8、氣,足痿,癮疹,失眠,神經衰弱,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關元交  【取穴】在臍下3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四指橫放即為三寸)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有十二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深層有十二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局髦巍可俑固弁?,霍亂吐瀉,疝氣,遺精,陽痿,早泄,白濁,尿閉,尿頻,黃白帶下,痛經,中風脫癥,虛癆冷憊,羸瘦無力,眩暈,下

9、消,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足三里  【取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  狙ㄎ唤馄省酷槾虒哟危浩つw--皮下組織--脛骨前肌--趾長伸肌--小腿骨間膜--脛骨后肌。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分布;深層有腓深神經肌支和脛前動脈分布;小腿骨間膜深面有脛神經和脛后動脈經過并分布?!  局髦巍课竿础I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

10、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此穴主治甚廣,為全身強壯要穴之一,能調節(jié)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經典的保健方法。民間即有諺語“艾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之說。《針灸真髓》曰:“三里養(yǎng)先后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背>闹=》啦?,延年益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預防衰老。,,艾灸的社會、經濟效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也已越來越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