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機理闡釋及經驗證據【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0 屆)</b></p><p>  我國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機理闡釋及經驗證據 </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2、 國際經濟與貿易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目 錄</b&

3、gt;</p><p><b>  摘要 </b></p><p><b>  關鍵詞</b></p><p><b>  Abstract</b></p><p><b>  Key words</b></p><p>  1 引

4、言 …………………………………………………………………………………………2</p><p>  2 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的理論分析 ……………………………………………………3</p><p>  2.1我國金融發(fā)展狀況和國際貿易發(fā)展狀況 ………………………………………………3</p><p>  2.1.1我國金融發(fā)展狀況 … ……………………………

5、………………………………3</p><p>  2.1.2我國國際貿易發(fā)展狀況 ……………………………………………………………4</p><p>  2.2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影響的理論分析 …………………………………………………6</p><p>  2.2.1金融服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6</p><p&

6、gt;  2.2.2金融發(fā)展影響國際貿易結構 ……………………………………………………7</p><p>  2.2.3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 …………………………………………………9</p><p>  3我國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的實證分析 ………………………………………………9</p><p>  3.1指標的選取和數據處理 ………………………

7、………………………………………9</p><p>  3.2實證分析…………………………………………………………………………………11</p><p>  4.結論 …………………………………………………………………………………………14</p><p>  參考文獻…………………………………………………………………………………………15</p>&

8、lt;p>  致謝………………………………………………………………………………………………15</p><p>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金融發(fā)展和國際貿易成為了經濟發(fā)展的主流話題。而金融發(fā)展和國際貿易之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迅猛發(fā)展,同時金融體制也得到改革,金融部門得到長足發(fā)展。本文從理論上分析了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主要包括金融服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金融發(fā)展對

9、國際貿易結構的影響和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同時本文也選取了我國1993年到2009年的經濟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證明我國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具有影響。</p><p>  關鍵詞:金融發(fā)展;對外貿易;影響機理;非線性回歸分析</p><p>  Abstract:During the progr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inancial develo

10、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have became the main stream top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at's more, financial developmen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 Since China puts reform and open into pr

11、actice, external trade has a booming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financial system has been improved.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ffects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ory. Including financial servic</p&g

12、t;<p>  Key words: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trade, impact mechanism,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p><p><b>  1.引言</b></p><p>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進程中,國際貿易全球化和金融發(fā)展成為了大部分

13、國家經濟發(fā)展的主流話題。同時,國際貿易和金融也是國民經濟活動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金融發(fā)展理論指出,金融發(fā)展可以動員儲蓄和最優(yōu)化稀缺資金的配置,從而促進一國經濟發(fā)展。國際貿易理論也指出,開放可以使一國充分發(fā)揮比較優(yōu)勢,促進其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福利水平。但是長期以來,國際貿易理論和金融發(fā)展理論都將大量注意力集中在國際貿易對經濟增長和金融發(fā)展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的研究上,很少有系統(tǒng)的理論文獻研究國際貿易與金

14、融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直到近年來,才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將目光集中到這一方面來。從目前已有的相關文獻可以看出,一國的國際貿易發(fā)展與金融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p><p>  自從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fā)展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我國的進出口總額從1978年的206.4億美元上升到了2009年的22075.4億美元,自2004年我國進出口貿易額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后,我國貿易額穩(wěn)居

15、世界第三位。2009年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達到了44%以上(進出口總額/國內生產總值)。與此同時,我國的金融部門也得到了迅速發(fā)展,金融改革成效顯著,金融規(guī)模迅速擴大,金融制度日趨完善。作為經濟活動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貿易和金融對推動我國的經濟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國際貿易和金融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對促進我國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國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p><p>  2.我國

16、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的理論分析</p><p>  2.1我國金融發(fā)展狀況和國際貿易發(fā)展狀況</p><p>  2.1.1我國金融發(fā)展現(xiàn)狀</p><p>  在介紹我國金融發(fā)展狀況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金融發(fā)展”。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以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 格利和E.S.肖,羅納德·麥金農等為代表的一批經濟

17、學家先后出版了以研究經濟發(fā)展與金融發(fā)展為主要內容的專著,從而創(chuàng)立了金融發(fā)展理論。但是早期的金融發(fā)展理論具有局限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金融發(fā)展理論得到不斷的發(fā)展和充實。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有些學者用“金融是一個國家或是一個經濟體系的戰(zhàn)略資源”的觀點來界定“金融發(fā)展”。他們認為,在金融體系內部,各有機組成部分在經濟體系內在需求或外在壓力的推動下,不斷優(yōu)化完善,實現(xiàn)金融對經濟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p><p>

18、  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在3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我國基本上建立了完整的金融業(yè)整體格局,包括中央銀行,銀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保監(jiān)會等機構的建立,這些機構作為國務院下的直屬機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但是政府對其的控制作用還是比較明顯;我國的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為國有控股,在國內信貸市場上處于半壟斷地位,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我國的證券市場目前還沒有完全進入市場化和規(guī)范化的模式

19、,具有較多的限制和不完善的地方。我們從三個方面,分時間段展現(xiàn)了中國金融業(yè)的發(fā)展過程。在銀行業(yè)方面:1979年—1984年,我國改革和建立了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1986年—1988年,相繼成立了城市信用合作社和股份制商業(yè)銀行;1994年,我國建立了三大政策性銀行(中國國家開發(fā)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1998年—2003年,改革國有商業(yè)銀行,集中處理商業(yè)銀行的不良資產;2003年—2006年,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工商

20、銀行這三個商業(yè)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并上市。在金融市場方面:1991年-1992年,相繼成立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深</p><p>  從以上我國金融發(fā)展的過程來看,我國在效仿國際普遍的金融管理制度并結合我國自身國情,使得金融業(yè)更加完善,更加系統(tǒng)化和市場化。近幾年來,我國的金融業(yè)規(guī)模發(fā)展迅速,1994年我國在金融業(yè)所存有的社會金融總資產為77225.63億元人民幣,到2008年達到了1093035億元人

21、民幣,每年平均增長率為21.1%。</p><p>  2.1.2我國國際貿易發(fā)展狀況</p><p>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GDP保持了高速的增長,但是對外貿易發(fā)展更為迅速,對外貿易額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這導致了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不斷提高,對外部世界的依賴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不斷增強。在外貿總量迅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的外貿結構也得到不斷優(yōu)化,尤其是出口商品結構的優(yōu)化。

22、我國出口貿易逐步實現(xiàn)了以初級產品出口為主向以工業(yè)制成品出口為主的轉變。表1、表2和表3直觀地反映了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迅速,對世界貿易的影響不斷加強,進出口商品結構得到優(yōu)化。(以下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p><p>  表1:中國對外貿易絕對量和增量變化統(tǒng)計描述 (單位:億美元)</p><p>  表2:中國對外貿易額及其在世界貿易中

23、所占的比重和位次 (單位:億美元)</p><p>  表3:中國進出口商品結構 (單位:億美元)</p><p>  2.2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影響的理論分析</p><p>  2.2.1金融服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p><p>  在國民經濟

24、部門劃分中,金融和貿易屬于不同的部門,但是他們存在著相互交叉的融合關系。金融服務貿易也是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貿易包括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而金融服務貿易則是國際服務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來,金融服務業(yè)發(fā)展迅速,金融服務貿易額不斷增加,在國際貿易中占的比重逐漸增大。1997年我國的金融服務貿易額為130.3億元,在我國進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為0.48%,到了2005年我國的金融服務貿易額增長到了659.7億元,在進出口

25、總額中所占的比重為0.56%。因此,金融發(fā)展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促進國際貿易的發(fā)展。</p><p>  相對于國內貿易而言,國際貿易面對更為復雜的交易環(huán)境,因而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隨著國際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貿易產品種類和貿易方式等多樣化,國際貿易活動變得越來越復雜,國際市場狀況、國際競爭環(huán)境、賣方資信狀況和國家政策等方面的不確定性,使國際貿易面臨著商業(yè)風險、宏觀經濟上的風險、匯率風險、信用風險、運輸風險、

26、政治和環(huán)境變化風險等。而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包括國際貿易融資工具、出口信用保險、國家提供的出口信用擔保等,可以滿足國際貿易中不同層面的金融需求,有效的規(guī)避或者減少貿易中的風險,提高貿易效率。</p><p>  在國際貿易中,從貿易合同的簽訂到最終收到買家貨款之間往往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間隔,然而資金的流動性對一個企業(yè)的生產經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對國際貿易活動進行融資有助于增強出口商的資金流動性,提高其國際競爭力。

27、出口貿易融資工具主要包括出口信用證押匯、出口托收押匯、福費廷、國家相關銀行提供優(yōu)惠貸款的出口信貸、打包貸款、出口保理等。</p><p>  出口信用證押匯是指在信用證結算方式下,賣方憑買方銀行開來的信用證將貨物運出后,按照信用證要求制作單據并提交給議付行,銀行依照開證行開來的信用證進行審單,確認無誤后以出口單據為抵押品,向出口商付款,議付行議付后將單據寄給開證行,索回其墊付的資金。這樣一來,出口商可以在運出貨物

28、不久后就能收到貨款,大大縮短了資金回籠時間,同時也降低了交易風險,避免出現(xiàn)進口方收到貨物后不付款的情況。</p><p>  出口托收押匯是指在采用托收結算方式的情況下,出口商在提交單據,委托銀行代向進口商收取款項的同時,要求托收行先預支部分或全部貨款,待托收款項收妥后歸還銀行墊款的融資方式。同樣的,出口托收押匯也能增強資金流動性,但相對于出口信用證押匯來說,這屬于商業(yè)信用,在交易收款方面存在一定的風險。<

29、/p><p>  福費廷又稱為票據包買,是指包買商從出口商那里無追索權的買斷已經承兌的、通常有進口商所在地銀行擔保的遠期匯票或本票,使出口商提前取得現(xiàn)款的一種貿易融資方式。福費廷的特點是包買商買斷票據后,出口商放棄對所出售債權憑證的一切權益,將收取債款的權利、風險和責任轉嫁給包買商,而作為包買商的銀行業(yè)必須放棄對出口商的追索權。福費廷業(yè)務主要提供中長期貿易融資,是一項高風險、高收益的業(yè)務。對于出口商來說,貨物一出手即

30、可立即拿到貨款,占用資金時間短,提高了資金的流動性,規(guī)避了交易風險;節(jié)約了管理費用,不用再承擔資產管理和應收賬款回收的工作及費用;可提前辦理外匯核銷及出口退稅手續(xù);不用承擔遠期收款可能產生的利率、匯率、信用以及國家等方面的風險。總的來說,福費廷業(yè)務提高了出口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規(guī)避了貿易風險。</p><p>  國家相關銀行提供優(yōu)惠貸款的出口信貸有如下特點:1.貸款利率低于國際經融市場利率,提供出口

31、信貸的銀行所損失的利差由出口國政府補貼。也就是說,這實際上是官方資助的政策性貸款。2.出口信貸是出口國為了鼓勵本國商品出口,提高本國商品國際競爭力所資助的貸款,所以這些貸款必須用于購買貸款國的商品。3.一般來說,出口信貸的償還期較長,金額較大,因此會由出口國的國家信貸擔保機構對貸款進行擔保,如果貸款不能收回,則由信貸機構給予補償。由此可見,在出口國政府的幫助下,出口商提高了國際競爭力,擴大了國際市場。</p><p&

32、gt;  貿易融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業(yè)風險,但是卻不能承擔所有的風險。Finger和Schuknecht (1999)指出,在近十幾年中,金融服務帶來的便利尤其是出口信用保險的發(fā)展,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fā)展。金融機構能為整個貿易過程提供各種風險分擔和保險服務,包括商業(yè)風險、匯率風險、政治風險等。出口信用保險是各國政府為了促進本國出口貿易發(fā)展,保障出口商的收匯安全和銀行信貸安全,以國家財政為后盾,為企業(yè)在出口貿易等經濟活動中提供風險保障

33、的一種政策性非營利性的支持措施。通過國家設立的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承包企業(yè)的收回風險、補償企業(yè)的收匯損失,可以保障企業(yè)經營的穩(wěn)定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的對象是出口企業(yè)的應收賬款,承保的風險主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商業(yè)信用風險和政治風險。1988年我國創(chuàng)辦了信用保險制度,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設立出口信用保險部。1994年成立的中國進出口銀行,其業(yè)務也包括了出口信用保險業(yè)務。2001年,國務院批準成立專門的國家信用保險機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20

34、07年,辦理出口信用保險的貿易額占一般貿易總額的7%,而全世界范圍內受到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的貿易占到全球貿易總額的12%。</p><p>  出口信用保險是直接為出口商提供資金和保險,和它不同的是,出口信用擔保并不直接提供資金,它主要是保證為出口商提供融資和信用保險的銀行免收損失,它的作用是可以為出口商獲得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提供便利。在國際貿易中,如果出口商沒有足夠的信用記錄,將很難從銀行獲得貿易融資或者信用保險

35、,因為金融機構提供的這些金融服務大部分屬于商業(yè)行為,而信用擔保則能使這些出口商更容易地獲得貿易融資和信用保險。對于中小企業(yè)來說,出口信用擔保為他們進行出口貿易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p><p>  2.2.2金融發(fā)展影響國際貿易結構</p><p>  傳統(tǒng)的比較優(yōu)勢貿易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產生基礎是生產技術的相對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相對成本的差別,在國際貿易中,每個國家根據“兩利相權取

36、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集中生產并出口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產品,進口不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產品,以期獲得國際貿易利益的最大化,而這種貿易方式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貿易商品結構。但是傳統(tǒng)貿易理論忽略了一個問題,借入資金的成本或規(guī)模之間的差異會對一國的比較優(yōu)勢產生影響,從而影響貿易商品結構。而一國的金融發(fā)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資金借入的成本和規(guī)模。金融系統(tǒng)具有降低風險,優(yōu)化資源配置,動員儲蓄,便利交易,加強監(jiān)督管理等功能,金融發(fā)展水平越高,則金融系統(tǒng)

37、所發(fā)揮的功能作用越大。</p><p>  Kletzer和Bardhan(1987)建立了一個2*2*2模型來說明一國的比較優(yōu)勢是如何依賴金融制度的。在這個模型中,假定兩個國家的技術水平、要素稟賦和消費偏好完全相同,兩個部門分別為最終消費品部門和中間產品(或初級產品)部門,勞動和土地這兩種國內的投入要素同時被用來生產產品,較復雜的制成品比初級產品和中間產品需要更多的信貸用以支付銷售成本和推銷成本。因此,制成品需

38、要更多流動資金。信貸市場允許當期中間投入成本由下一期的收入來償還。這樣,各國信貸優(yōu)勢的差別就會影響該國的比較優(yōu)勢,決定該國出口中間品或最終品。信貸優(yōu)勢差別可表現(xiàn)在該國可獲得的資金成本的差異上,或者表現(xiàn)在該國可獲得的資金數量上。作者分別用了主權風險下的國際信貸市場道德風險模型和主權豁免下的基本貿易模型,說明資金成本的差異或可獲得數量差異。</p><p>  在主權風險下的國際信貸市場道德風險模型中,如果國際信貸市

39、場存在國家貸款風險的話,那么聲譽較差的國家相對于聲譽較好的國家來說,面臨更高的國際信貸市場貸款成本。聲譽較差的國家會使國際市場面臨更高可能的貸款損失,因此要對其收取較高的利率。而聲譽較好的國家則能獲得相對低成本的資金,用于專業(yè)化生產需要更多資金的最終產品,在生產最終產品方面獲得比較優(yōu)勢。由于聲譽較差國家的貸款成本相對來說比較高,因此專門生產需要資金較少的初級產品。在均衡時,信貸市場處于優(yōu)勢的國家將出口最終產品,進口初級產品,而處于劣勢的

40、國家則出口初級產品,進口最終產品。</p><p>  在主權豁免下的基本貿易模型中,由于在不完全信息狀態(tài)下,國內合同執(zhí)行制度之間的國際差異會引起一種比較優(yōu)勢。通常來說,不同國家間的破產法體系也不同。尤其是債權人的權利、企業(yè)股東的權利和資產處置方式在國際上是不同的。各國間關于破產法律制度的不同導致了解決破產法律成本的不同。解決成本越高,說明該國的法律體系對債權人越不利,這時企業(yè)獲得的貸款將會減少。在產品相對價格不

41、變時,如果企業(yè)獲得的貸款減少,則它的產出會下降。這說明,那些需要加多資金的制成品部門在破產法律成本較高的國家不具有比較優(yōu)勢,因而該國只能出口初級產品,進口最終產品,在破產法律成本較低的國家則會出現(xiàn)相反的結果。</p><p>  白當偉(2004)針對以上模型,進行了如下分析:金融發(fā)展水平比較高的國家常常和高償還能力、高聲譽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金融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國家能以較低的利率從國際金融市場上獲得資金。那么,相對

42、于金融發(fā)展水平較低的國家來說,它在制成品生產方面具有了一定的比較優(yōu)勢。如果金融發(fā)展和一國的法律體系的健全和完善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話,金融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具有更低的破產執(zhí)行成本,那么該國企業(yè)能更容易的獲得信貸資金,從而在制成品生產方面獲得比較優(yōu)勢。這就形成了一種貿易模式:金融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出口制成品,進口初級產品;金融發(fā)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出口初級產品,進口制成品。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金融發(fā)展水平是其比較優(yōu)勢的決定因素之一,對該國的國際貿易結

43、構具有重大影響。</p><p>  但是,Kletzer和Bardhan(1987)模型也具有局限性,他們沒有考慮到金融發(fā)展對規(guī)模經濟的影響。Beck(2002)探求了金融發(fā)展水平和國際貿易結構之間的關系。他認為,金融部門的發(fā)展能提高融通資金給私營部門的能力,幫助他們克服流動性約束,從而使一國能夠利用規(guī)模經濟進行專業(yè)化生產。有較發(fā)達金融體系因而有更高外部融資能力的經濟體也就在表現(xiàn)高度規(guī)模經濟的部門存在比較優(yōu)勢。

44、</p><p>  技術創(chuàng)新和進步對一國的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技術差異也是產生國際貿易的一個原因。而金融水平是影響技術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要因素。Levine&King(1993)認為,良好的金融體系能提高成功創(chuàng)新的概率,從而促進了經濟增長。作為金融制度創(chuàng)新的主要形式,風險投資很在大程度上促進了技術創(chuàng)新,它能夠補充高新拘束研究與開發(fā)投資,也提供了一種激勵,引導社會資本向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投入。因為一旦技術創(chuàng)新成功,

45、創(chuàng)新者和投資者都將得到巨額利潤回報。金融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擁有更為靈活、高效的融資渠道和更低的籌資成本,能為技術進步提供金融支持。一個國家的金融發(fā)展水平越高,則越能夠有效地減少投資中的不確定性,分散風險,引導資金流入更具潛力的部門。對技術創(chuàng)新部門的金融支持力度越強,從技術外溢中獲得效果以及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的動力越強,從而影響一國與其他國家的技術差異,該國將在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上具有比較優(yōu)勢,改善了該國的貿易結構。</p>&l

46、t;p>  2.2.3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p><p>  對外貿易政策是指一國政府根據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和發(fā)展目標而制定的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出口貿易活動的準則。它集中體現(xiàn)為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對進出口貿易所實行的法律、規(guī)章、條例及措施等。一個國家在制定符合自身國情的貿易政策時要參考自身的經濟結構、比較優(yōu)勢、本國的國際競爭力以及當時的全球經濟環(huán)境等條件。在經濟繁榮時期,自由化貿易政策的實施體現(xiàn)了世界各

47、國的共同發(fā)展趨勢。通過擴大對外貿易,各國能提高自身優(yōu)勢產業(yè),促進經濟發(fā)展,各國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也日益密切,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這也是國際貿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然而貿易政策的制定也要考慮本國的比較優(yōu)勢條件,而金融發(fā)展水平就是其中的一個比較優(yōu)勢條件,因此一個國家金融發(fā)展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貿易政策的制定和貿易自由化的實施。如果金融是抑制的,用于投資的資金不夠充裕,則政府會對特定產業(yè)進行資金上的干預或者扶持,這就有可能使一國的比較優(yōu)勢

48、喪失,從而減少出口。此外,低利率政策會減少儲蓄,擴大消費,從而擴大了進口需求,換句話說,金融抑制會抑制出口擴大進口,這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和出口戰(zhàn)略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就會導致該國根據自身狀況實行貿易保護政策來維護本國的經</p><p>  3.我國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的實證分析</p><p>  3.1指標的選取和數據處理</p><p>  本文選用的指

49、標包括金融發(fā)展指標和國際貿易指標。金融發(fā)展指標采用金融相關率(FIR)。這個指標是由美國經濟學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提出的,是指某一日期一國全部金融資產價值與該國經濟活動總量的比值,一般用來衡量經濟金融化程度。由于缺乏我國金融資產總量的數據,選擇了反映我國金融發(fā)展規(guī)模的存貸款額數據,將金融相關率(FIR)定義為存貸款總額/GDP,近似反映我國歷年來的金融發(fā)展水平。國際貿易指標采用對外貿易依存度

50、,又稱為對外貿易系數,是指一國的進出口總額占該國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對外貿易依存度反映了一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是衡量一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在本文中將對外貿易依存度定義為進出口總額/GDP(用OPEN表示),來反映我國的對外貿易發(fā)展水平。</p><p>  為此選取1993年—2009年我國的GDP、進出口總額、存貸款總額作為基礎數據(表4),計算出金融相關率和對外貿易依存度(表5)。所有

51、數據均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p><p>  表4: 單位:億元(人民幣)</p><p><b>  表5:</b></p><p><b>  3.2實證分析</b></p><p>  回歸分析是

52、較為常用的用來確定兩種或兩種以上變量間關系的一種統(tǒng)計分析方法,而本文選取了金融相關率和對外貿易依存度這兩個變量,其中一個為自變量,一個為因變量,因此進行一元回歸分析。其中自變量x為金融相關率,因變量y為對外貿易依存度。首先根據以上17組數據得出XY散點分布圖。</p><p>  根據以上XY散點分布圖可以看出,x和y之間的關系不能用一條直線近似的表示,因此本文進行一元非線性回歸分析,對照常用的曲線方程及其圖形,

53、我們認為它較符合指數函數圖形,因此設回歸方程為 ?= Aebx(b>0),其中A和b為參數,通過變量置換,我們將非線性回歸轉化為線性回歸。將回歸方程兩邊取對數,得ln?=ln A+bx</p><p>  作變量代換X=x,Y=ln y,</p><p>  且設a=ln A,得?=a+bX</p><p>  根據(xi,yi),(i=1,2,3,……,17

54、)求出對應數據(Xi,Yi), (i=1,2,3,……,17)如下表。</p><p><b>  表6:</b></p><p>  b參數由下列公式求得(n為樣本觀察值的個數): </p><p><b>  a= ?b</b></p><p><b>  b= </b>&

55、lt;/p><p>  為方便計算,我們作以下定義:</p><p>  Sxx=∑(Xi?)2=∑Xi2?</p><p>  Syy=∑(Yi? )2=∑Yi2?</p><p>  Sxy=∑(Xi?)( Yi? )=∑XiYi?</p><p><b>  其中:=, =</b></p&

56、gt;<p>  根據以上公式,可化簡求a、b參數的公式,得</p><p><b>  a=?b</b></p><p><b>  b= </b></p><p>  根據上述公式,我們做出一個一元線性回歸計算表,表7:</p><p><b>  由此可求得:</

57、b></p><p>  ==38.117/17=2.2422</p><p>  ==-13.9838/17=-0.8226</p><p>  Sxx=∑(Xi?)2=∑Xi2?=88.72028-38.1172/17=3.2552</p><p>  Syy=∑(Yi? )2=∑Yi2?=12.57234-(-13.9838)2/

58、17=1.0696</p><p>  Sxy=∑(Xi?)( Yi? )=∑XiYi?=-30.1956-38.117*(-13.9838)/17</p><p><b>  =1.1585</b></p><p><b>  樣本相關系數:</b></p><p>  r=)=1.1585/=0

59、.621</p><p>  n-2=15,查相關系數顯著性檢驗表,r0.05(15)=0.4821,r0.01(15)=0.6055</p><p>  因為︱r︱> r0.01(15)=0.6055</p><p>  所以我們認為,X與Y之間的線性相關關系特別顯著,且r>0,為正線性相關。</p><p>  再求出參數a、

60、b的估計值,得</p><p>  b= =1.1585/3.2552=0.3559</p><p>  a=?b=-0.8226-0.3559*2.2422=-1.6206</p><p>  將參數a、b帶入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得?=-1.6206+0.3559X</p><p>  但是實際觀測到的因變量Yi的值并不完全等于?i,兩者之間

61、存在誤差Yi-?i,如果用ei表示樣本因變量實際觀測值Yi與樣本因變量估計值?i之間的誤差,即</p><p>  ei=Yi-?i,則有:Yi=a+bXi+ei,設其無偏估計量為ɑ2</p><p><b>  ɑ2=</b></p><p><b>  =</b></p><p>  =[12.

62、57234-(-1.6206)*(-13.9838)-0.3559*(-30.1956)]/(17-2)</p><p><b>  =0.0438</b></p><p>  ɑ2的正平方根又叫做回歸估計的標準誤差,ɑ越小,表明實際觀察值與所擬合的樣本回歸線的離差程度越小,計算得ɑ=0.2093,由此表明回歸線具有較好的代表性。</p><p&g

63、t;  將X=x,Y=ln y代入一元線性回歸方程?=-1.6206+0.3559X,得</p><p>  ln ? =-1.6206+0.3559x</p><p>  即:?=e-1.6206+0.3559x=0.1978e0.3559x</p><p>  所以因變量y(對外貿易依存度)關于自變量x(金融相關率)的回歸方程為:</p><

64、p>  ?= 0.1978e0.3559x,根據回歸方程,可畫出如下函數圖象:</p><p><b>  4.結論</b></p><p>  根據以上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金融發(fā)展和我國的國際貿易之間具有正相關性。從對近二十年的數據分析中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金融的發(fā)展確實對我國國際貿易的開放產生了有利的影響,但是最后的函數圖象表明,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的

65、促進作用還不是十分顯著。假設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我國的金融發(fā)展水平將有助于促進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因此我國應繼續(xù)完善金融體系,推進金融深化改革,促進金融業(yè)快速、健康、平穩(wěn)發(fā)展。</p><p>  目前看來,我國的金融業(yè)雖然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且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但是不得不說,我國的金融體系還是存在不足之處,金融體制不夠市場化,受政府過多干涉;信息不夠透明,導致一些金融犯罪;金融機構效率不高,抗風險能力較弱;我國

66、有關金融的法律體系也不夠完善等。但是要想改掉這些不足之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否則會使結果適得其反。這就需要我國政府站在足夠高的高度,擁有長遠的眼光,對事物具有預見性,能把握金融發(fā)展的大概方向和發(fā)展趨勢,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金融改革方案,完善法律體系,推動我國金融健康發(fā)展。作為金融發(fā)展的直接受益者,金融機構也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完善企業(yè)內部制度,加強風險管理,優(yōu)化資金配置,遵守職業(yè)道德,提高企業(yè)的經營效益。要促進

67、我國的金融發(fā)展,就需要社會各部門的共同努力。</p><p><b>  參考文獻</b></p><p>  [1]陳雪梅.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的作用機理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5,15.</p><p>  [2]劉洋.中國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1983年到2008年的數據[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

68、010,4.</p><p>  [3]駱效生,劉武兵.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影響的文獻綜述[J].國際經濟探索,2008,(7).</p><p>  [4]沈能.金融發(fā)展與國際貿易的動態(tài)演進分析——基于中國的經驗數據[J].世界經濟研究,2006,(6).</p><p>  [5]白當偉.金融發(fā)展中的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69、5,6.</p><p>  [6]徐建軍,汪浩瀚.我國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區(qū)域差異——基于跨省面板數據的協(xié)整分析和廣義矩估計[J].國際貿易問題,2008,(4).</p><p>  [7]曲建忠,張戰(zhàn)梅.我國金融發(fā)展與國際貿易的關系——基于1991-2005年數據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8,(1).</p><p>  [8]梁莉.我國貿易

70、開放度與金融發(fā)展關系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5,(7).</p><p>  [9] 徐建軍.中國金融發(fā)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研究[D].寧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1,8.</p><p>  [10]朱彤,郝宏杰,秦麗.中國金融發(fā)展與對外貿易比較優(yōu)勢——一種外部融資支持的視角[J].南開經濟研究,2007,(3).</p><p>  [11]熊德平,徐

71、建軍.中國金融發(fā)展與國際貿易關系研究——基于跨省面板數據的協(xié)整和誤差修正模型檢驗[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7,(9).</p><p>  [12]徐建軍,熊德平,汪浩瀚.中國金融發(fā)展與外貿關系的面板協(xié)整檢驗和因果分析[J].經濟地理,2008,(9).</p><p>  [13]孫兆斌.金融發(fā)展與出口商品結構優(yōu)化[J].國際貿易問題,2004,(9).</p>&

72、lt;p>  [14]王杏濤.金融發(fā)展與國際貿易相關性研究[D].北京物資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5.</p><p>  [15]周立.中國各地區(qū)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1978-2000)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p><p>  [16]梁琪,滕建州.我國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之因果關系研究[J].財貿經濟.2006,(7).</p><p>

73、;  [17]沈能,劉鳳朝,趙建強.財政分權、金融深化與地區(qū)國際貿易發(fā)展[J].財貿研究,2006,(1).</p><p>  [18]嚴寶玉.對外貿易發(fā)展金融支持分析—以北京地區(qū)為例[J].金融研究,2006,(4).</p><p>  [19]Beck.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is there a lin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