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開題報告</b></p><p><b> 國際經濟與貿易</b></p><p> 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p><p><b>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b><
2、/p><p> 區(qū)域經濟合作與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兩大主要趨勢。從世界范圍來看,國家也是一種特殊的區(qū)域。通過加強國家這個大區(qū)域之間的經貿聯系,建立各種優(yōu)惠的經貿安排,尋求更廣的經濟發(fā)展空間,已經成為世界上多數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政策選擇。就目前存在的區(qū)域經濟合作關系而言,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類型:自由貿易區(qū)、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自由貿易區(qū)成員的合作僅限于取消相互貿易的關稅,各自仍然維持對非成員的關稅
3、和貿易措施,因此是上述類型中被采用最多的模式。目前世界上影響比較大的自由貿易區(qū)有北美自由貿易區(qū)、美洲自由貿易區(qū)、中歐自由貿易區(qū)、東盟自由貿易區(qū)、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歐盟與墨西哥自由貿易區(qū)。它們的建立都促進了各國間經貿關系的快速發(fā)展。</p><p> 在黨的第十七屆代表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在報告中專門提出:要實施自由貿易區(qū)戰(zhàn)略。這個提法無論是在黨的文件還是政府的文件里面,都是第一次?,F在中國已與東盟、巴基斯坦
4、、智利、新西蘭、新加坡、秘魯、哥斯達黎加簽署了自由貿易區(qū)協議,并在一定程度上都促進了各國的經貿發(fā)展。中國現在也正與海合會、澳大利亞、冰島、挪威、南部非洲關稅同盟談判建立自由貿易區(qū)。中國正在研究的自由貿易區(qū)有中印、中韓、中日韓、中瑞??梢?,中國對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和發(fā)展是非常積極和重視的。</p><p> 歐盟現在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但中國至今仍未與歐盟任一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qū),這不僅是中國的損失,也是歐盟的
5、損失。在歐盟這些國家中,法國是最早和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中法之間有著特殊的友好關系。 1997 年希拉克總統(tǒng)訪華期間, 中法兩國確立了全面伙伴關系, 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全面伙伴關系的西方國家。2004年, 胡錦濤主席訪法期間,兩國又確立了中法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所以對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p><p>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
6、lt;p><b> 研究的基本內容:</b></p><p><b> 1.緒論</b></p><p><b> 2.自由貿易區(qū)概述</b></p><p> 2.1自由貿易區(qū)的概念</p><p> 2.2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條件</p><
7、p> 2.3 自由貿易區(qū)的優(yōu)點</p><p> 2.4 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作用</p><p> 3.建立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分析 </p><p> 3.1 中法貿易的狀況及趨勢 </p><p> 3.1.1 中法貿易的狀況與發(fā)展</p><p> 3.1.2 中法貿易的貿易結合度指數</
8、p><p> 3.1.3 貿易結合度指數結果分析</p><p> 3.2 中法貿易的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測度 </p><p> 3.2.1 分析方法——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指數)</p><p> 3.2.2 計算結果</p><p> 3.2.3 數據分析</p><p> 3.3
9、中法貿易的貿易專業(yè)化系數 </p><p> 3.3.1分析方法——貿易專業(yè)化系數</p><p><b> 3.3.2計算結果</b></p><p> 3.3.3 數據分析</p><p> 3.4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帶來的福利效應</p><p> 3.4.1 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模型說明
10、</p><p> 3.4.2 數據來源和計算結果</p><p> 3.4.3 福利計算結果解析</p><p> 4. 建立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障礙</p><p><b> 4.1 經濟因素</b></p><p> 4.2 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等的差異</p><
11、p> 4.3 近期中法關系的不和諧</p><p> 4.4 其他方面的障礙</p><p><b> 5. 結論和對策</b></p><p><b>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b></p><p> 本文從自由貿易區(qū)的概述以及建立中法自由貿易的可行性、障礙和結論及對策四方面進行研究
12、。闡述了自由貿易區(qū)的概念、優(yōu)點、作用,通過對中法貿易的貿易結合度指數、互補性指數、競爭性指數以及福利效應的測度和分析來說明建立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并列出了建立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障礙,如經濟因素,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等的差異,近期中法關系的不和諧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歧,由此而得出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政策選擇。</p><p> 三、研究的方法與技術路線:</p><p> 1、通過文獻檢
13、索、圖書資料地查詢,對國內外有關的文獻進行廣泛地閱讀,并對其進行歸納總結,重點研究分析對本論文題本有幫助的參考內容。</p><p> 2、采用定量分析法,如通過貿易結合度指數、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貿易競爭指數的計算來分析中法貿易的依賴性、互補性、競爭性,從而更直觀的來說明建立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p><p> 3、采用定性分析法,通過定性分析,提出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政策選擇。&l
14、t;/p><p> 四、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p><p> ?。?)2010-2011學年第一學期</p><p> 第14周(2010年12月6日-12月12日):開題論證會。</p><p> 第15周(2010年12月13日-12月19日):對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進行修改。</p><p> ?。?)201
15、0-2011學年第二學期</p><p> 寒假期間:收集資料,修改論文研究框架,撰寫論文。</p><p> 第2周(2011年2月28日):畢業(yè)論文定稿。</p><p> 第10周(2011年4月25日-5月8日):完成畢業(yè)論文手冊,論文傳閱。</p><p> 第13周(2011年5月16日-5月22日):畢業(yè)論文第一輪答辯。
16、</p><p> 第15周(2011年5月30日-6月5日):二辯論文修改。</p><p> 第17周(2011年6月13日-6月17日):第二輪答辯,院答辯委員會評定論文成績。</p><p><b> 主要參考文獻:</b></p><p> [1]Sang-Seung Yi.Free-Trade Are
17、as and Welfare:An Equilibrium Analysi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8(2):336-347.</p><p> [2]Eric W.Bond,Raymond G.Riezman,Constantions Syropoulos.A strategic and welfare theoretic analysis of
18、free trade area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10):1-27.</p><p> [3]張軍.WTO下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條件[J].商業(yè)研究,2004,(03):122-124.</p><p> [4]王學梅.我國自由貿易區(qū)戰(zhàn)略探析[J].現代商業(yè),2008,(12):79.</p><p
19、> [5]易小準.自由貿易區(qū)戰(zhàn)略載入十七大報告意味著什么[J].中外管理,2008,(1):42-43.</p><p> [6]溫汝俊.自由貿易區(qū)的作用與類型——兼談重慶設立保稅區(qū)的有關政策[J].重慶經濟研究,1992,(6):45-47.</p><p> [7]藍莉.中國一韓國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2): 29-33.&l
20、t;/p><p> [8]周茂榮,杜莉,中國與美國貨物貿易互補性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6,(09):45-52.</p><p> [9] 胡俊芳.中日韓自由貿易區(qū)貿易效果的實證分析[D]. 上海: 復旦大學,2005.</p><p> [10]劉艷房,邊征賢.論中法兩國全面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J].職業(yè)時空,2007,(08):4-5.</
21、p><p> [11]馬社.新時期中法經貿關系現狀及發(fā)展前景[J].外交學院學報,2004,(03):45-48.</p><p> [12]鳳翔.中法經濟優(yōu)勢互補分析[J].世界經濟文匯,1999,(03):31-33.</p><p> [13]陳新麗.新時期中法關系前景探究[J].法國研究,2009,(3):22-27.</p><p&g
22、t; [14]周佳星.從當前的時代背景淺析中法關系[J].現代企業(yè)文化,2009,(33):103-104.</p><p> [15]張九童.當代中法關系論略[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0,(3):71-73.</p><p> [16]張絢.從中法經濟貿易關系發(fā)展看未來兩國關系走向[J].現在商業(yè),2009,(23):88-89.</p><p>
23、[17]韓鐵城.深入發(fā)展中法兩國間的經濟貿易關系[J].中國經貿,2007,(07):32-33.</p><p> [18]魏浩.法國對外經濟形勢與中法經貿關系[J].國際經濟合作,2008,(04):82-87.</p><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b> 國際經濟與貿易</b>
24、</p><p> 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p><p><b> 前言</b></p><p> 在黨的第十七屆代表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在報告中專門提出:要實施自由貿易區(qū)戰(zhàn)略。這個提法無論是在黨的文件還是政府的文件里面,都是第一次?,F在中國已與東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蘭、新加坡、秘魯等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區(qū)協議,并在一定程度上都促進了
25、各國的經貿發(fā)展。歐盟現在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但中國至今仍未與歐盟任一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qū),這不僅是中國的損失,也是歐盟的損失。在歐盟這些國家中,法國是最早和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中法之間有著特殊的友好關系。 1997 年希拉克總統(tǒng)訪華期間, 中法兩國確立了全面伙伴關系, 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全面伙伴關系的西方國家。2004年, 胡錦濤主席訪法期間,兩國又確立了中法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所以對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
26、意義。</p><p><b> 國外主要研究成果</b></p><p> Sang-Seung Yi(2000) 運用產業(yè)內貿易線性二次模型,得出自由貿易協定使外部關稅降低,足夠大時還將改善非成員國的貿易情況,且只有在自愿的基礎上私下簽訂對雙方都有利的自由貿易協定,此時自由貿易區(qū)的形成才能是帕累托改進。</p><p> Eric W
27、.Bond,Raymond G.Riezman,Constantions Syropoulos(2004)建造了一個三國模型來分析自由貿易區(qū)的形成怎樣影響最優(yōu)關稅和福利。他們發(fā)現,在其他國家關稅不變的情況下,內部自由貿易的采用導致成員國將他們的外部關稅降至Kemp–Wan水平以下,從而引起其他國家貿易制度的改善和福利的增加。</p><p> 3 國內主要研究成果</p><p>
28、3.1 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條件、優(yōu)點、作用</p><p> 張軍(2004)根據WTO對自由貿易區(qū)的限定提出建立自由貿易區(qū)應滿足三個條件:首先,WTO下的自由貿易區(qū)應該是區(qū)域內全面的自由貿易,而不能僅僅是某些方面的優(yōu)惠,包括對自由貿易涉及的“面”的限定和對自由貿易的“深度”的限定,即就特定貿易部門而言應該取消“實質上所有”的關稅或者其他貿易限制措施;不能采取高于或者嚴于建立自由貿易區(qū)之前的關稅或者其他貿易限制措
29、施;自由貿易區(qū)應該在“合理持續(xù)時間內”建立,并要求列出建立此種自由貿易區(qū)的“計劃和時間表”。王學梅(2008)總結出了自由貿易區(qū)的優(yōu)點:與WTO相比,自由貿易區(qū)開放程度、貿易自由化程度更高,且談判更容易達成一致協議;與其他區(qū)域合作形式相比,自由貿易區(qū)可以避免成員國在貿易和經濟政策協調方面的困難,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貿易轉移效應。易小準(2008)和溫汝?。?992)都提到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本國企業(yè)與其他成員國企業(yè)之間的貿易;
30、帶來更多的投資;促進國際間商品的自由流動,起到中轉和中介的作用;促進世界經濟朝著集團化、區(qū)域化方向發(fā)展。</p><p> 3.2 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分析</p><p> 藍莉(2005)在研究中國一韓國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時和和周茂榮、杜莉(2006)在研究中國與美國貨物貿易互補性的實證研究時都采用巴拉薩(Balassa,1965)提出的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指數)來分析兩國
31、貿易的互補性,用貿易競爭指數/貿易專業(yè)化系數來分析兩國貿易的競爭性,從而得出互補性大于競爭性,為兩國建立自由貿易區(qū)提供了決策依據。周茂榮、杜莉(2006)還采用了由經濟學家A.J.Brown(1949)首先提出,其后經過Kiyoshi Kojima(1964)等人的完善和推廣的貿易結合度指數來衡量貿易伙伴間貿易聯系的緊密程度。胡俊芳(2005)還采用模型來計算兩國建立自由貿易區(qū)可以創(chuàng)造的福利。馬社(2004)和]劉艷房、邊征賢(2007
32、)都提出中法存在互補的經貿關系,加強合作有利于雙方的發(fā)展,這也有利于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p><p> 3.3 建立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障礙</p><p> 鳳翔(1999)提出中法在經濟水平和經濟體制上都存在較大差異。陳新麗(2009)也提出中法存在貿易摩擦問題、貿易收支不平衡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周佳星(2009)和張九童(2010)都提出近期中法關系的不和諧,張九童還提出中法兩國
33、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這些都不利于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p><p> 3.4 中法發(fā)展前景的展望</p><p> 張絢(2009)和周佳星(2009)都認為雖然薩科奇當選法國總統(tǒng)后中法關系出現下滑,但從歷史的經驗和中法兩國經濟發(fā)展的需要看,應該對中法關系總的發(fā)展趨勢持樂觀態(tài)度,因為合作和共贏最符合中法兩國人民的利益,符合世界和平發(fā)展的潮流。陳新麗(2009)同時
34、還認為在未來的幾年內,兩國間關系并沒有進入安全期,未來幾年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雙邊關系出現倒退的風險依然存在。韓鐵城(2007)和魏浩(2008)認為在以后的中法關系發(fā)展中應高度重視兩國間的經貿合作,特別是雙方已確定的重點領域的合作;積極鼓勵中小企業(yè)的合作。魏浩還認為中國應該加大在法國的投資力度,應該適當增加從法國的進口,以緩解貿易收支不平衡現象。</p><p><b> 小結</b>&
35、lt;/p><p> 建立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無疑可以為兩國帶來福利,并且兩國一直在政治和經濟領域保持著緊密的合作,但兩國還是存在不少障礙,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雖然目前研究兩國經貿關系及未來發(fā)展前景的文章不少,但關于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的文章卻幾乎無人發(fā)表,可見大多數人對此發(fā)展不抱太大希望或者認為目前時機還不夠成熟。我認為中法兩國是否能建立自由貿易區(qū)與中法兩國今后的政治經濟關系密切相關。如果兩國之間今后的發(fā)展順利
36、迅速,建立自由貿易區(qū)是完全可能的。</p><p><b> 參考文獻:</b></p><p> [1]Sang-Seung Yi.Free-Trade Areas and Welfare:An Equilibrium Analysi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8(2):336-347.</p&g
37、t;<p> [2]Eric W.Bond,Raymond G.Riezman,Constantions Syropoulos.A strategic and welfare theoretic analysis of free trade area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10):1-27.</p><p> [3]張軍.WTO
38、下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條件[J].商業(yè)研究,2004,(03):122-124.</p><p> [4]王學梅.我國自由貿易區(qū)戰(zhàn)略探析[J].現代商業(yè),2008,(12):79.</p><p> [5]易小準.自由貿易區(qū)戰(zhàn)略載入十七大報告意味著什么[J].中外管理,2008,(1):42-43.</p><p> [6]溫汝俊.自由貿易區(qū)的作用與類型——兼談重
39、慶設立保稅區(qū)的有關政策[J].重慶經濟研究,1992,(6):45-47.</p><p> [7]藍莉.中國一韓國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2): 29-33.</p><p> [8]周茂榮,杜莉,中國與美國貨物貿易互補性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6,(09):45-52.</p><p> [9]
40、胡俊芳.中日韓自由貿易區(qū)貿易效果的實證分析[D]. 上海: 復旦大學,2005.</p><p> [10]劉艷房,邊征賢.論中法兩國全面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J].職業(yè)時空,2007,(08):4-5.</p><p> [11]馬社.新時期中法經貿關系現狀及發(fā)展前景[J].外交學院學報,2004,(03):45-48.</p><p> [12]鳳翔.中法經濟優(yōu)
41、勢互補分析[J].世界經濟文匯,1999,(03):31-33.</p><p> [13]陳新麗.新時期中法關系前景探究[J].法國研究,2009,(3):22-27.</p><p> [14]周佳星.從當前的時代背景淺析中法關系[J].現代企業(yè)文化,2009,(33):103-104.</p><p> [15]張九童.當代中法關系論略[J].勝利油田黨
42、校學報,2010,(3):71-73.</p><p> [16]張絢.從中法經濟貿易關系發(fā)展看未來兩國關系走向[J].現在商業(yè),2009,(23):88-89.</p><p> [17]韓鐵城.深入發(fā)展中法兩國間的經濟貿易關系[J].中國經貿,2007,(07):32-33.</p><p> [18]魏浩.法國對外經濟形勢與中法經貿關系[J].國際經濟合
43、作,2008,(04):82-87.</p><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0 屆)</b></p><p> 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p><p><b> 目 錄</b></p><p><
44、;b> 摘要 </b></p><p><b> 關鍵詞</b></p><p><b> Abstract</b></p><p><b> Key words</b></p><p> 11 緒論…………………………………………………………………
45、………………………………………2</p><p> 2 自由貿易區(qū)概述……………………………………………………………………………………………2</p><p> 2.1自由貿易區(qū)的概念……………………………………………………………………………………2</p><p> 2.2 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條件………………………………………………………………………………3&
46、lt;/p><p> 2.3 自由貿易區(qū)的優(yōu)點……………………………………………………………………………………3</p><p> 2.4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作用………………………………………………………………………………3</p><p> 3 建立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分析………………………………………………………………………4</p><p&
47、gt; 3.1 中法貿易的狀況及趨勢………………………………………………………………………………4</p><p> 3.1.1 中法貿易的狀況與發(fā)展…………………………………………………………………………4</p><p> 3.1.2 中法貿易的貿易結合度指數……………………………………………………………………4</p><p> 3.1.3貿易結合度指
48、數結果分析………………………………………………………………………5</p><p> 3.2 中法貿易的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測度…………………………………………………………………5</p><p> 3.2.1 分析方法——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指數)…………………………………………………5</p><p> 3.2.2 計算結果…………………………………………
49、………………………………………………5</p><p> 3.2.3 數據分析…………………………………………………………………………………………6</p><p> 3.3中法貿易的貿易專業(yè)化系數…………………………………………………………………………7 </p><p> 3.3.1分析方法——貿易專業(yè)化系數………………………………………………………………
50、…7</p><p> 3.3.2計算結果…………………………………………………………………………………………7</p><p> 3.3.3 數據分析…………………………………………………………………………………………8</p><p> 3.4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帶來的福利效應……………………………………………………………………8</p><
51、p> 3.4.1 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模型說明……………………………………………………………………8</p><p> 3.4.2 數據來源和計算結果……………………………………………………………………………9</p><p> 3.4.3 福利計算結果解析………………………………………………………………………………10</p><p> 4 建立中法自由
52、貿易區(qū)的障礙………………………………………………………………………………10</p><p> 4.1 經濟因素……………………………………………………………………………………………10</p><p> 4.2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等的差異…………………………………………………………………………12</p><p> 4.3 近期中法關系的不和諧………………………
53、……………………………………………………12</p><p> 4.4 其他方面的障礙……………………………………………………………………………………13</p><p> 5 結論和建議…………………………………………………………………………………………………13</p><p> 參考文獻…………………………………………………………………………………………
54、……………15</p><p> 致謝……………………………………………………………………………………………………………16</p><p> 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p><p>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比較中法兩國的貿易結合度指數、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貿易專業(yè)化系數,得出中法兩國間的貿易聯系比較松散,產品在比較優(yōu)勢上存在著差異,雖然兩國的產品有一定的互補性
55、,但產業(yè)內貿易大于產業(yè)間貿易,并且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會為兩國帶來凈福利。同時,由于兩國存在著諸多經濟因素障礙、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的差異、近期關系不和諧以及環(huán)境、非洲、戰(zhàn)爭等問題,中法兩國在近期內建立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不大。但是中法兩國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進雙邊貿易的發(fā)展,進而為以后建立自由貿易區(qū)做好準備。</p><p> 關鍵詞:中國;法國;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p><p> Abst
56、ract: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combined index of trade,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and trade specializ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 we obtained that the trade t links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 is loo
57、se, the products have differences in comparative advantage. We also got the result that the two countries’ products have compensation, but intra-industry trade is bigger than inter-industry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
58、. And the Free Trade Area will bring net benefits for th</p><p> Key words: China;France;FTA;feasibility</p><p><b> 1 緒論</b></p><p> 在黨的第十七屆代表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在報告中專門提出:要實施自由
59、貿易區(qū)戰(zhàn)略。這個提法無論是在黨的文件還是政府的文件里面,都是第一次。現在中國已與東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蘭、新加坡、秘魯、哥斯達黎加簽署了自由貿易區(qū)協議,并在一定程度上都促進了各國的經貿發(fā)展。中國現在也正與海合會、澳大利亞、冰島、挪威、南部非洲關稅同盟談判建立自由貿易區(qū)。中國正在研究的自由貿易區(qū)有中印、中韓、中日韓、中瑞??梢?,中國對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和發(fā)展是非常積極和重視的。</p><p> 歐盟現在是中國
60、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但中國至今仍未與歐盟任一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qū),這不僅是中國的損失,也是歐盟的損失。在歐盟這些國家中,法國是最早和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中法之間有著特殊的友好關系。 1997 年希拉克總統(tǒng)訪華期間, 中法兩國確立了全面伙伴關系, 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全面伙伴關系的西方國家。2004年, 胡錦濤主席訪法期間,兩國又確立了中法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所以對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p&g
61、t;<p><b> 2 自由貿易區(qū)概述</b></p><p> 2.1 自由貿易區(qū)的概念</p><p> 在WTO下,“自由貿易區(qū)”是一個確定的法律概念。它是在GAIT 第24條第8款b項規(guī)定的:“自由貿易區(qū)應理解為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一組關稅領土中,對成員領土之間實質上所有有關產自此類領土產品的貿易取消關稅和其他限制性貿易法規(guī)(如必要,按照第
62、ll條、第l2條、第l3條、第l4條、第l5條、和第2O條允許的關稅和其他限制性貿易法規(guī)除外)?!?lt;/p><p> 美國關稅委員會給自由貿易區(qū)下的定義是:自由貿易區(qū)對用于再出口的商品在豁免關稅方面有別于一般關稅地區(qū)是一個只要進口商品不流入國內市場可免課關稅的獨立封鎖地區(qū)。</p><p> 2.2 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條件</p><p> 根據WTO對自由貿易
63、區(qū)的限定,建立自由貿易區(qū)應滿足一下三個條件:</p><p> 首先,WTO下的自由貿易區(qū)是區(qū)域內全方面的自由貿易,而不是僅僅某些方面的優(yōu)惠。它應當包括對自由貿易所涉及的“面”的限定和對自由貿易所涉及的“深度”的限定,也就是就特定的貿易部門而言,應該取消“實質上所有”的關稅或者其他貿易限制措施,以增加自由貿易帶來的“貿易創(chuàng)造”。根據西方經濟一體化理論可知,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會同時導致貿易創(chuàng)造和貿易轉移兩種現象。貿易
64、創(chuàng)造意味著資源的更優(yōu)化配置,增加了世界福利;而貿易轉移則意味著降低了資源配置的效率,減少了世界福利。如果在某區(qū)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貿易創(chuàng)造大于貿易轉移,那就意味著資源配置效率和凈福利的提高;而如果貿易轉移大于貿易創(chuàng)造,則意味著資源配置上的凈損失。</p><p> 其次,不能采取高于或者嚴于建立自由貿易區(qū)之前的關稅或者其他貿易限制的措施。因為自由貿易區(qū)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實現了區(qū)域內的自由貿易;另一方面又對非成員
65、國造成了貿易歧視。因此為了更好的優(yōu)化資源配置、促進世界福利的增加,在建立自由貿易區(qū)增加對貿易伙伴國往來的同時又必須想辦法盡量減少由此造成的對非成員國的貿易轉移。</p><p> 最后,自由貿易區(qū)應該在“合理持續(xù)時間內”建立,并要求列出建立此種自由貿易區(qū)的“計劃和時間表”。這是做是為了防止有些成員國想要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qū)時間上的拖延來躲避全面自由貿易的責任,因此這一點對能否成功的建立自由貿易區(qū)非常重要。又因為如
66、果要求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國家在極短的時間內一次性完全消除“實質上所有”的貿易限制措施是不可能的,所以這樣要求也有助于自由貿易區(qū)的早日形成。</p><p> 2.3 自由貿易區(qū)的優(yōu)點</p><p> 首先與WTO相比,自由貿易區(qū)在開放程度和貿易自由化程度都更高,且談判更容易達成一致協議。自由貿易區(qū)成員國之間通常提供零關稅待遇,明顯低于WTO的最惠國待遇,所以會為成員國帶來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67、和凈福利的增加。另外,WTO成員眾多,各方利益又都不盡相同,所以多邊談判漫長且不易達成一致協議,多哈回合貿易談判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正因為如此,自由貿易區(qū)的優(yōu)勢就體現出來了,它相對來說成員國少,很多時候就只有兩國國家,因此更容易達成協議。</p><p> 其次與其他區(qū)域合作形式相比,自由貿易區(qū)減少了貿易成員國在貿易和經濟政策協調方面的困難,可以降低貿易轉移效應。因為自由貿易區(qū)在實行內部自由貿易的同時,成員國對
68、外不實行統(tǒng)一的關稅、貿易政策,這樣就可以較大程度地保持同外部世界原有的貿易經濟關系,降低貿易轉移效應。</p><p> 還有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可以改善非成員國的貿易情況和福利。自由貿易協定使外部關稅降低,足夠大時還將改善非成員國的貿易情況,且只有在自愿的基礎上私下簽訂對雙方都有利的自由貿易協定,此時自由貿易區(qū)的形成才能是帕累托改進。在其他國家關稅不變的情況下,內部自由貿易的采用導致成員國將他們的外部關稅降至Ke
69、mp–Wan水平以下,從而引起其他國家貿易制度的改善和福利的增加。</p><p> 2.4 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作用</p><p> 首先可以增加本國企業(yè)與其他成員國企業(yè)之間的貿易。因為自由貿易區(qū)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相比與非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可以得到更多的優(yōu)惠,因此企業(yè)就會更傾向于選擇與成員國做生意,這樣就會促進成員國雙邊貿易的發(fā)展。</p><p> 其次可以刺激
70、投資,有利于吸引外資和內資。自由貿易區(qū)本身就有許多的優(yōu)惠政策和環(huán)境,會吸引外資或內資來此投資辦廠。又由于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在自由貿易區(qū)內從事轉口、保稅、保險、信息等各種服務又會為周邊地區(qū)提供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進而吸引更多的商人來此投資。</p><p> 還有可以促進世界經濟朝著集團化、區(qū)域化方向發(fā)展。自由貿易區(qū)雖然只是打破有限個國家的貿易壁壘,但它為逐漸打破世界各國的貿易壁壘做好了準備條件,有助
71、于促進實現國際商品的自由交換,促進國際分工,提過各國勞動生產率,推動世界經濟向一體化前進。</p><p> 3 建立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分析</p><p> 3.1 中法貿易的現狀及趨勢</p><p> 3.1.1 中法貿易的狀況與發(fā)展</p><p> 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發(fā)表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外交關系,這也使
72、法國成為最早和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1997 年希拉克總統(tǒng)訪華期間, 中法兩國確立了全面伙伴關系, 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全面伙伴關系的西方國家。2004年, 胡錦濤主席訪法期間,兩國又確立了中法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自建交以來,中法兩國的經貿關系始終保持穩(wěn)步上升、快速發(fā)展的良好勢頭。目前,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在歐盟各國中,法國是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國;中國是法國的第九大貿易伙伴國,在非歐盟成員中排列第一。中法雙邊貿易關系已經成為
73、兩國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詳見表1)。</p><p> 由表1可知,中法雙邊貿易在過去的10年內增長迅速,年均增幅達20.8%.2010年中法雙邊貿易總額達到447.98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了4.75倍。</p><p> 表1 2001年——2010年中國對法國的進出口貿易情況 單位(億美元)</p><p> 數據來源:國家統(tǒng)計數據庫<
74、/p><p> 3.1.2 中法貿易的貿易結合度指數</p><p> 中法雙邊貿易的發(fā)展態(tài)勢可以通過貿易結合度指數得到更直觀的反映。貿易結合度指數(TCD)又稱貿易強度指數(Trade Intensity Index,TII),是由經濟學家A.J.Brown(1949)首先提出,其后經過了Kiyoshi Kojima(1964)等人的完善和推廣,經常被用來衡量貿易伙伴間貿易聯系的緊密程度
75、。它是一國對某一貿易伙伴國的出口占該國出口總額的比重與該貿易伙伴國的進口總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之比,其數值越大,表明兩國在貿易方面的聯系越緊密。常用的計算公式為:</p><p> TCDij =(Xij/Xi)/(Mj/Mw ) (1)</p><p> 式(1)中:TCDij表示i國對j兩國的
76、貿易結合度指數;Xij表示i國對j國的出口額;Xi表示i國的出口總額;Mj表示j國的進口總額;Mw表示世界的進口總額。當TCDij<l時,表明i、j兩國在貿易方面聯系松散;當TCDij>l時,表明i、j兩國在貿易方面聯系緊密。2000——2009年中法貿易結合度指數(詳見表2).</p><p> 表2 2000年——2009年中國與法國的貿易結合度指數</p><p>
77、; 數據來源:根據國家統(tǒng)計數據庫相關數據計算整理得出。</p><p> 3.1.3 貿易結合度指數結果分析</p><p> 由表2中的數據反映出:</p><p> ?。?)中國對法國的貿易結合度指數和法國對中國的貿易結合度指數均小于1,且都小于0.5,這說明中法之間的貿易聯系比較松散,且離緊密聯系的程度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中國對法國的貿易結合度指數雖然從2
78、000年到2009年從0.29上升到0.41,但升幅很小,可見法國在中國貿易伙伴國中的地位雖然有所提升,可并不明顯。而法國對中國的貿易結合度指數基本上在小幅度范圍內波動,可以視為基本保持不變,可見中國在法國貿易伙伴國中的地位仍未有所提高。</p><p> ?。?)從2000年——2009年的貿易結合度指數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法貿易結合度指數的變化不會太大。也就是說,中法之間的貿易聯系在未
79、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突破性發(fā)展。</p><p> 3.2 中法貿易的顯現比較優(yōu)勢指數測度</p><p> 3.2.1 分析方法——顯現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指數)</p><p> 國際貿易理論認為,自由貿易環(huán)境下各國發(fā)生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主要原因是比較優(yōu)勢的差異。影響和決定各國比較優(yōu)勢的因素有資源稟賦差異、技術差異、規(guī)模差異、需求差異和跨國公司經
80、營等。為了考察中國和法國的比較優(yōu)勢情況,本文參照聯合國《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中按1位數統(tǒng)計,將中法貿易商品劃分為十大類,并采用Balassa(1965)提出的“顯示比較優(yōu)勢(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指數和測定方法,計算公式如下:</p><p> RCAij=(Xij/Xi)/(Wj/W)
81、 (2)</p><p> 式(2)中:RCAij表示i國j類產品的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Xij表示i國j類產品的出口額;Xi表示i國所有產品的出口總額;Wj表示世界各國j類產品的出口總額;W表示世界所有產品的出口總額。這種顯性比較優(yōu)勢的計算方法是用某國第i類商品在世界第i類產品出口市場上的份額與該國所有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市場上份額的比例來衡量第i類商品的顯性比較優(yōu)勢。某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
82、的競爭力會隨著RCA指數的上升而增強,當RCAij> 1時,該國在這類產品上的競爭力較強。一般認為,如果RCAij> 1.25,則說明該國在這類商品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如果RCAij >0.8,則說明該國在這類產品上處于比較劣勢。</p><p> 3.2.2 計算結果</p><p> 表3 中國貿易產品的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p><p&g
83、t; 數據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tǒng)計數據庫相關數據計算整理得出。</p><p> 表4 法國貿易產品的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p><p> 數據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tǒng)計數據庫相關數據計算整理得出。</p><p> 3.2.3 數據分析</p><p> 我們采用第3次修訂(Rev3)的《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
84、)中按1位數來劃分商品種類。其中,SITC0-4類屬于初級產品,其它為制成品。制成品中SITC6、SITC8屬于勞動密集型的制成品;SITC5、SITC7屬于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的制成品,9類為未分類的制成品。</p><p> 表3和表4顯示了中國和法國的比較優(yōu)勢所在。從中可以發(fā)現:</p><p> (1)在初級產品方面,法國都比中國有一定的比較優(yōu)勢,特別是法國在SITC0與SITC1
85、上有很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且各項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都有上升的趨勢。而中國在初級產品方面都處于比較劣勢地位,且初級產品的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都還呈下降趨勢。</p><p> ?。?)在勞動密集型的制成品中,中國具有很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雖然法國在SITC6和SITC8類商品上也具有一定的比較優(yōu)勢,但是與中國的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的。</p><p> ?。?)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制成品方
86、面,法國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且都有上升的趨勢。雖然中國在SITC7類產品上的競爭優(yōu)勢在2000——2002年沒有法國大,但相距很近,且在以后幾年中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一直明顯增長,大于法國的競爭優(yōu)勢。這是由于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發(fā)展和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中國在SITC7類商品上的競爭力逐步增強。而中國在SITC5類產品上的競爭優(yōu)勢較弱。</p><p> ?。?)在未分類的制成品中,中法兩國都處于比較劣勢地位,但中國比
87、法國的劣勢地位還有低得多。</p><p>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作為一個特殊的后起發(fā)展中大國,現階段的比較優(yōu)勢呈現出多樣性和綜合性。一方面在勞動密集型制成品上保持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另一方面在部分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制成品上的競爭力逐步增強,初步實現了比較優(yōu)勢的動態(tài)轉移。而法國的比較優(yōu)勢主要集中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制成品上和部分初級產品上。因此總體上說,中法兩國在比較優(yōu)勢上存在差異,特別是在SITC0、SITC
88、1、SITC5和SITC8類產品上,從而可以進一步促進貿易關系的發(fā)展。</p><p> 3.3 中法貿易的貿易專業(yè)化系數</p><p> 以上我們雖然看到中法之間的貿易量在不斷增加,但用貿易結合度指數測度出中法之間的貿易聯系比較松散,而通過顯現比較優(yōu)勢指數又證明了兩國之間存在貿易互補關系。對于到底何為互補關系,并不存在嚴格的定義。一種觀點認為,如果A國的強項是B國的弱項,A國的弱項
89、是B國的強項,那么A、B兩國就處于互補關系①。有的觀點認為,如果一方集中出口的產品與另一方集中進口的產品吻合,兩國的貿易就具有互補性②。但以上這兩種觀點都側重于經濟發(fā)展水平差距顯著的兩個國家在不同產業(yè)之間的垂直互補,即產業(yè)間互補。而貿易互補應該包括產業(yè)間互補和產業(yè)內互補兩個方面。兩個國家通過產業(yè)間貿易達到調劑余缺、取長補短的目的;通過產業(yè)內貿易使貿易雙方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yè)聯系機制,使雙方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那么中法貿易
90、之間的互補性究竟表現為何種性質的互補呢?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法貿易的互性,接下來引入貿易專業(yè)化系數,從產業(yè)間互補和產業(yè)內互補兩個維度加以衡量。</p><p> 3.3.1 分析方法——貿易專業(yè)化系數</p><p> 貿易專業(yè)化系數(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TSC),也稱貿易特化系數,是一個用來判斷一個國家的一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是否具有相對競爭
91、優(yōu)勢的比較簡單的測度工具,其計算公式為:</p><p> TSCi=(Xi-Mi)/(Xi+Mi) (3)</p><p> 式(3)中, TSCi表示中國與法國之間i產品的貿易專業(yè)化系數;Xi表示中國對法國出口i產品的金額;Mi表示中國從法國進口i產品的金額。一般認為,當一0.2
92、5<TSCi<0.25時,表示中國與法國處于產業(yè)內互補狀態(tài);當TSCi>0.8時,表明中國在i產品上具有強競爭力或高比較優(yōu)勢,當TSCi≤ 一0.8時,表明中國在i產品上具有弱競爭力或高比較劣勢。這兩種情況均表明中國與法國處于產業(yè)間互補狀態(tài)。</p><p> 3.3.2 計算結果</p><p> 表5 2000——2009年中法之間的貿易專業(yè)化系數</p
93、><p> 數據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tǒng)計數據庫相關數據計算整理得出。</p><p> 3.3.3 數據分析</p><p> 從表5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p><p> ?。?)中國在SITC8類產品上具有強競爭力或高比較優(yōu)勢。SITC8類產品屬于勞動密集型的制成品,可見中國是法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重要供應者。中國此類產品對法國的出口
94、額占中國對法出口總額的30%至40%左右。</p><p> ?。?)法國在SITC1、SITC2、SITC9類產品上具有強競爭力或高比較優(yōu)勢。但中國從法國進口這幾類產品的總額占中國從法國進口總額的比例很小,只有1%至2%左右。所以對中國而言,法國在這幾類產品上的比較優(yōu)勢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p><p> ?。?)中國與法國在SITC4和SITC7類產品上處于產業(yè)內互補狀態(tài)。特別是SI
95、TC7類產品,無論是對中國還是法國來說,都占從對方國進口或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是兩國貿易量最大且最重要的部分。此外,在SITC5類產品上,中法兩國也表現出產業(yè)內互補狀態(tài)。</p><p>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法兩國在高比較優(yōu)勢方面存在差異,但兩國之間的貿易還是以產業(yè)內貿易為主,產業(yè)間貿易量相對較少。</p><p> 3.4 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帶來的福利效應</p>&l
96、t;p> 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帶來的福利效應重點分析兩國建立自由貿易區(qū)后所帶來的貿易創(chuàng)造效應。</p><p> 3.4.1 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模型說明</p><p> 胡俊芳在研究中日韓自由貿易區(qū)貿易效果的實證分析時曾使用以下模型[9]。模型的假定條件為:(1)從成員國的進口和從非成員國的進口是一種不完全替代關系;(2)從成員國和非成員國的進口與其國內的生產也是一種不完全替代關系;
97、(3)關稅減讓的貿易效應不對收入和匯率產生影響;(4)出口的供給彈性無窮大,關稅變化帶來的效應完全反映在進口價格上;(5)假定該國進口n種商品,每種商品與一個貿易伙伴國相對應。</p><p> 由以上假定可設定一個不變替代彈性的效用函數:</p><p><b> (4)</b></p><p> 其中,U表示效用函數,X1表示j國進口
98、的商品消費量,是參數,0<<1,這是假定各種進口商品的邊際效用為正并不斷下降。</p><p> 又假定兩種進口商品之間的替代彈性為常數,用表示,且=1/(1-) (5)</p><p> 可以從下面的最大化效用函數推導出相應的進口需求:</p><p><b> s.t.</b></p>
99、<p><b> (6)</b></p><p> s.t.表示約束條件,j是商品j 的國內價格,E是進口商品的總支出。對上式取對數,則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可以推導出第j種的進口需求Xj為</p><p><b> (7)</b></p><p> 由于前面假定關稅變化的效應完全傳遞給價格,則貿易創(chuàng)造效應就可
100、以表示為</p><p><b> (8)</b></p><p> 其中下標a表示進口國,是進口國的最初關稅,是根據優(yōu)惠貿易安排進行的關稅減讓,表示從a國進口的份額,表示a國從區(qū)內的進口。</p><p><b> 根據等式(7)</b></p><p><b> (9)<
101、/b></p><p> 由于前面設定的效用函數的替代彈性為常數,這里假定國內生產的產品和進口品的替代彈性均為2.2。</p><p> 3.4.2 數據來源和計算結果</p><p> 根據中國海關網站公布的數據,2009年中國的關稅總水平的實際值為9.8%,2009年中法雙邊貿易額達到344.56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法出口214.6億美元,自法進口12
102、9.96億美元。而根據中國駐法國商務處的報告,2009年法國的關稅總水平為3.6%。而且中國2009年的世界進口總額是10059億美元,法國的世界進口總額是5511億美元。</p><p> 根據公式(8),分別代入兩國的關稅水平和2009年的貿易額,可以計算出兩國組建自由貿易區(qū)(即最終關稅降至0)的貿易創(chuàng)造效應。結果得出中國的貿易創(chuàng)造額為24.98億美元,法國為16.29億美元.</p><
103、;p> 中法兩國自由貿易區(qū)的凈福利為剛剛所得的貿易創(chuàng)造額減去關稅損失。中國的關稅損失為中國出口到法國的貿易額乘以出口關稅稅率,把數據代入可得出中國關稅損失是21.03億美元,則中國的貿易凈福利是3.95億美元。同理法國的貿易凈福利是11.61億美元。</p><p><b> 圖一</b></p><p> 中國 法國</p
104、><p> 3.4.3 福利計算結果解析</p><p> 由圖一可以看到,中法兩國的貿易創(chuàng)造效應均為正,這與瓦伊納的關稅同盟理論中的貿易創(chuàng)造效應是相吻合的。而且由于目前中法在一體化之前的關稅保護程度相對較高,貿易量也較大,中法在一體化中可獲得貿易創(chuàng)造效應。這種貿易創(chuàng)造效應是由于用低稅國的低成本替代低效國高成本產品而獲得的。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生產效應,即在區(qū)域內實行自由貿易區(qū)后,區(qū)域內生
105、產效率較高國家的低價格產品會大量涌入生產效率較低的國家,低效果國內的生產者的供給量減少,原來因高關稅保護而存在的高成本生產減少,從而該國的資源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二是消費效應,即由于高效國低價格產品的涌入,低效國的國內價格下降,其消費者也因此得到了消費者剩余。</p><p> 4 建立中法自由貿易區(qū)的障礙</p><p><b> 4.1 經濟因素</b><
106、;/p><p> 在經濟水平上,法國一直保持著經濟強國的地位,中國雖然在開始時不如法國,但經過改革開放以后的迅速發(fā)展,到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法國為世界第五大經濟強國,可見中國現在的經濟實力已經超過法國。但中國的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為第99位,而法國排名為第15位??梢姡蟹▋蓢谌司鵊DP水平上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這并不影響中國在法國心中的強大威脅地位,中國的崛起帶來了國際關系格局的調整。如果
107、說上世紀末西方學術界主導的聲音是唱衰中國,那么21世紀初西方學術界則是另一種景象,各國媒體都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爸袊{論”并從一種預警性的理論逐漸發(fā)展為被西方普遍接受的觀點。隨著中國的工業(yè)、外貿經濟與行為方式對原有結構秩序形成沖擊,特別是隨著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國際局勢發(fā)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和調整。在這個國際體制的轉型期中,西方國家的實力和地位相對下降,對國際事務的控制能力受到削弱,而另一方面,新興大國群體崛起,而且影響不斷擴
108、大,對國際格局的演變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其中以中國為代表的“金磚四國”變現更為突出,中國已經被推到了世界經濟舞臺的中心。西方社會不免有著強烈的威脅感和落寞</p><p> 中法之間還存在許多貿易摩擦問題。如歐盟貿易保護主義對中法貿易產生了負面影響。20世紀8O年代以來,中國每年都是歐盟反傾銷立案和調查的首選對象。近年來,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產品越來越受到歐盟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限制,如反傾銷、知識產權保護、技
109、術壁壘、環(huán)境壁壘以及補貼等貿易保護主義手段逐漸增多,這些都對中國產品進入歐盟及法國市場形成了障礙。</p><p> 自希拉克總統(tǒng)上臺以來,中法雙邊經貿合作雖在不斷發(fā)展,但相對于兩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來說,仍明顯滯后于政治關系,合作的潛力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如雙邊貿易占各自對外貿易的比例還很小,詳見表6。從表6的數據中可以看出,雖然兩國的貿易總額在增長,但占各自對外貿易的比例并無明顯的變化。因此,進一步擴大雙邊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文獻綜述】
- 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畢業(yè)論文】
- 中法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開題報告】
- 中德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分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中英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文獻綜述】
- 中國-印度自由貿易區(qū)建立的可行性分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中英自由貿易區(qū)建立的可行性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中英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分析【開題報告】
- 中德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分析【文獻綜述】
- 中德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分析【畢業(yè)論文】
- 中德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分析【開題報告】
- 中國-印度自由貿易區(qū)建立的可行性分析【畢業(yè)論文】
- 自由貿易區(qū)畢業(yè)論文
- 中英自由貿易區(qū)建立的可行性研究【畢業(yè)論文】
-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分析.pdf
- 建立中國-印度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及障礙因素分析【文獻綜述】
- 中印自由貿易區(qū)建立的可行性及障礙因素分析【開題報告】
- 中日建立自由貿易區(qū)的可行性及障礙分析
- 中澳自由貿易區(qū)談判中的農產品貿易問題【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構建中哈邊境自由貿易區(qū)可行性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