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博物館看非洲雕刻去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走,博物館看非洲雕刻去</p><p>  非洲是世界的中心,是寬廣光明的帝國,若您站在南岸,想象一下向北延伸的大地,非洲這樣的大陸,包羅萬象。非洲大陸,人類祖先的發(fā)源地,這里是孕育無數(shù)生命的大地。非洲族群普遍崇信萬物有靈,他們膜拜的主要對象為自然神、祖先神和至高體。 </p><p>  隨著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

2、館日,并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2013年的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記憶+創(chuàng)造力)=社會變革”。 </p><p>  今天我們能在上海博物館里看到這些非洲中部的雕刻藝術,是因為陳列展館的貢獻,并與保護人類豐富遺產(chǎn)與人類創(chuàng)造力密切相關,人們依賴從博物館收獲非學院教育的快樂。轉而想到這些非洲中部雕刻藝術能來到上海,因藏品材質(zhì)相當脆弱,加上雕刻作品本來是不大適宜長途旅行的,所以能經(jīng)上海博物館

3、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的友好合作,國人得以不出國門就能看到這些異域的部落文明,也是博物館所賦予人們的一種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心靈旅程。 </p><p>  剛果河的藝術鑒賞家 </p><p>  我們的祖國――中國是56個民族組成一體的多民族國家,而在中非地區(qū)的剛果河邊,生存著以講班圖語的支族群。剛果河,是非洲的第二大河,它貫穿綿延無際的中西非大陸,為遠離海岸的非洲內(nèi)陸地區(qū)提供了重要的交通運輸體

4、系,在承運貨品的同時也使各地的文化和藝術得以融合交匯。 </p><p>  一次非比尋常的異域文化之旅,它讓我們見識到就是傳統(tǒng)宗教信仰及藝術文化共性的碰撞,可以說這是非洲的文化復興。 </p><p>  了解到非洲中部雕刻藝術的策展人弗朗索瓦?奈特先生(以下簡稱奈特先生),他是位非常熱愛非洲藝術的收藏者,因為他生活在非洲大地已20余年,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研究非洲的這些雕刻藝術上面,這

5、次,他為我們精心挑選的71件雕刻作品,都由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所收藏并保存。這樣一位有趣的非洲藝術鑒賞家,您能想到他會有一個不平常的生活經(jīng)歷,奈特先生出生于非洲,然而他實際上是一個比利時人,并且曾經(jīng)是一名律師。因為熱愛這些慢慢消失的非洲雕刻,也知曉收藏是一個需要相當經(jīng)濟基礎來維護的工程,所以他放棄了自己律師的職務,開始擔任非洲當?shù)氐纳衤毼幕ぷ?,并深入研究非洲雕刻,讓它們能重新回到非洲居民的視野里,也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p&g

6、t;<p>  心形面具 :召喚神靈的庇護 </p><p>  在剛果河流域及鄰近的奧果韋河以西,生活著眾多講班圖語的族群,還有一些不同的族群擁有許多相近的文化和藝術傳統(tǒng),比如在紀念人生進入新階段的儀式有兒童的成人禮、長者的葬禮,或者標志節(jié)氣轉換、農(nóng)業(yè)周期更替的典禮上都會進行面具表演。除了這些社會習俗外,還有疤痕文身、銼牙和人體彩繪等身體裝飾,這種以自然神靈和祖先形象為主的藝術表現(xiàn)題材。 <

7、/p><p>  面具是在舉行儀式或表演時佩戴,同時搭配用樹葉、植物纖維或織物制成的服飾。表演時一般以吟唱或音樂作為伴奏。而面具舞蹈并不只是一種娛樂,它同時還有教育族人、增強族群凝聚力、驅邪治病或主持正義的作用。人們也相信面具的佩戴者可被祖先、英雄的靈魂、或自然界的神靈附身。 </p><p>  在中非地區(qū)可以發(fā)現(xiàn)各種心形的面具,面具通常是由生活在赤道附近熱帶雨林的部落居民以木頭或象牙為主要

8、原料制成的。面具前額和臉頰構成的心形部分通常被涂成白色――在當?shù)厝搜劾锎黻庨g或祖先所在的靈界的顏色。這種被稱為孟巴(mpemba)的白色顏料是采用從河邊收集的高嶺土碾磨成粉后制作的。 </p><p>  經(jīng)由殖民主義的洗刷、外來宗教的滲透和社會現(xiàn)代化的影響,這些族群的傳統(tǒng)社會格局發(fā)生改變,本該代代相傳的文化傳承受到阻斷,許多古老的藝術表演連同口述歷史在時代的變革中逐漸消亡。但與此同時,新的元素也在不斷融入古老

9、的傳統(tǒng)。 </p><p>  祖先雕像:非洲居民的精神世界 </p><p>  對于生活在中非的很多人而言,祖先崇拜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認為故去的祖先具有神秘的能力和權威,能夠回應他們的召喚并庇護活著的后代。 </p><p>  人們對祖先雕像的重視并不說明雕像本身具有神力。大部分雕像刻畫的并不是特定的某個祖先,而是廣泛意義上的祖先的象征。有些雕像代表了

10、人們概念中某位特定祖先的品性與社會角色,如勇敢的武士、治病的藥醫(yī)、能言善辯的酋長等。 </p><p>  祖先雕像大多用于放置在遺骨匣的頂部充當祖先遺骨的守護者,也有祖先雕像本身就是作遺骨匣使用的。人們通過為雕像涂抹膏油和動物血液來“激活”遺骨匣中的祖先的神力。在班圖語支社群中,遺骨匣中普遍盛放的不僅僅是祖先的骨頭,還可能有祖先的指甲、皮膚、毛發(fā)等。 </p><p>  有些部落因此把

11、杰出先人的遺骨和頭顱精心保存起來,這些先人可能是君王和勇士,也可能是偉大的母親和令人敬畏的女性等。有時候祖先遺骨會被小心存放在樹皮盒子或編織籃中。人們也時常在這種裝有先人遺骨的容器(遺骨匣)頂上放置一尊頭像或全身雕像。還有些部落習慣將祖先墳墓中的遺骨及泥土放在木雕人腹部的孔洞內(nèi)。不過此類雕像并非祖先本人的塑像,而是遺骨的保護神。 </p><p>  中非屬于班圖語支的部族,也有制作祖先雕像的習俗。盡管這些雕像刻

12、畫的是具體的某個人,但被刻畫人物的地位和身份是通過發(fā)型、頭飾、疤痕裝飾及裝飾品來標志和強調(diào)的。祖先雕像是家族延續(xù)性的象征、牽系社群成員的紐帶,同時也承載了部落首領對于權利的訴求。 </p><p>  女性形象:熱帶草原上的尊貴氣質(zhì) </p><p>  大多數(shù)的非洲祖先雕像為男性,因為畢竟擁有顯赫功績、對社群具有巨大貢獻的領導者以男性為主。但這并不排除有大量表現(xiàn)女性祖先的雕刻品存在的事實

13、。大多數(shù)班圖語支部落是我們所說的母系社會,因此奈特先生特地將表現(xiàn)女性祖先的藝術品作了主題性的集中展示。 </p><p>  表達女性在非洲熱帶草原部落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們是統(tǒng)治者、祭司、德高望重的母親,以及具有權威的祖先。在班圖語支部族中,女性的地位之高還體現(xiàn)在整個社會結構以母系血緣為基礎,即通過追溯女性成員的血緣構成家族關系。 </p><p>  由于肩負生養(yǎng)后代的社會職

14、責,女性常被與農(nóng)業(yè)――對生活在熱帶草原上的居民來說舉足輕重的生活方式――聯(lián)系在一起。這些部落對女性祖先形象的刻畫也體現(xiàn)了以生育力強的女性為美為尊的觀念。 </p><p>  現(xiàn)在您還等什么,馬上抓住時間去看一看吧。因為在中國的展期結束后將去往它的下一站:韓國,之后就將回到屬于它的家鄉(xiāng)。 </p><p> ?。ū疚恼蛊肪鶃碜苑▏鴦P布朗利博物館) </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