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黑木耳標準現(xiàn)狀研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我國黑木耳標準現(xiàn)狀研究</p><p>  摘要:對我國現(xiàn)行的黑木耳標準進行整理分析,并對不同標準的理化指標、重金屬指標、農(nóng)藥殘留等要求進行比較研究,為提高黑木耳的品質和食用安全性提供參考。 </p><p>  關鍵詞:黑木耳;標準;研究 </p><p><b>  中圖分類號:TB </b></p>&

2、lt;p><b>  文獻標識碼:A </b></p><p>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3018502 </p><p>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又名黑菜、木耳、云耳,木耳目,木耳科,是我國珍貴的藥食兼用膠質真菌,主要分布于黑龍江、吉林、福建、湖北、湖南、貴州、云南、廣西、四川等地。黑木耳色澤黑褐,質地柔軟,

3、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有“素中之葷”、“素中之王”的美譽,具有明目養(yǎng)胃、活血補血、補氣益肺、潤腸解毒等功能。黑木耳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糖類、纖維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元素,其鐵含量為食用菌中最高,是一種經(jīng)濟價值很高的食用菌。 </p><p>  近年來,我國食用菌產(chǎn)業(yè)發(fā)展迅速,是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中發(fā)展最快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已成為繼糧、棉、油、菜、果之后的第六大種植產(chǎn)業(yè),是很多縣域經(jīng)濟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國家、農(nóng)業(yè)部、林業(yè)部及一

4、些地區(qū)對食用菌的生產(chǎn)、品質、檢驗、貯存加工、包裝、流通等方面制定了相關標準。本文對我國黑木耳的現(xiàn)行標準進行整理分析,對不同的標準要求進行比較研究,以期為黑木耳品質的提升提供參考。 </p><p>  1黑木耳的相關標準 </p><p>  表1黑木耳的相關標準 </p><p>  編號標準名稱主要內容 </p><p>  1GB 19

5、169-2003 </p><p>  黑木耳菌種規(guī)定了黑木耳菌種的術語和定義、質量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及標簽、標志、包裝、貯運等,適用于黑木耳菌種的生產(chǎn)、流通和使用。 </p><p>  2GB/T 6192-2008 </p><p>  黑木耳規(guī)定了黑木耳干制產(chǎn)品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適用于經(jīng)熱風、晾曬、干燥加工的黑木

6、耳干制品。 </p><p>  3GB/T 23395-2009 </p><p>  地理標準產(chǎn)品 盧氏黑木耳規(guī)定了盧氏黑木耳的的術語和定義、地理標準產(chǎn)品保護范圍、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適用于盧氏黑木耳。 </p><p>  4LY/T 1649-2005 </p><p>  保鮮黑木耳規(guī)定了保鮮黑木耳的技

7、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適用于以干品黑木耳為原料加工生產(chǎn)的保鮮黑木耳。 </p><p>  5LY/T 1207-2007 </p><p>  黑木耳塊規(guī)定了黑木耳塊的術語和定義、要求、抽樣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適用于以黑木耳干品為原料壓縮制成的黑木耳塊。 </p><p>  6NY/T 1838-2010 <

8、;/p><p>  黑木耳等級規(guī)格規(guī)定了黑木耳等級規(guī)格的術語和定義、要求、包裝和標識,適用于黑木耳干品。 </p><p>  7DB 22/T 1787-2013 </p><p>  地理標準產(chǎn)品黃松甸黑木耳規(guī)定了黃松甸黑木耳地理標準產(chǎn)品的的術語和定義、保護地域范圍及自然條件、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適用于黃松甸黑木耳。 </p

9、><p>  8DB 13/T 1048-2009 </p><p>  無公害全日光露地黑木耳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規(guī)定了無公害全日光露地黑木耳的產(chǎn)地環(huán)境、栽培基質、栽培技術管理、包裝、運輸和貯存,適用于河北省中北部區(qū)域范圍內無公害全日光露地黑木耳生產(chǎn)。 </p><p>  9DB 33/T 798-2010 </p><p>  桑枝黑木耳生產(chǎn)技術規(guī)

10、程規(guī)定桑枝黑木耳的術語和定義、產(chǎn)地環(huán)境、品種選擇、原料、菌棒制作培養(yǎng)、出耳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適用于桑枝黑木耳露地栽培。 </p><p>  10DB 510800/T016-2010 </p><p>  黑木耳段木密植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規(guī)定了黑木耳段木密植生產(chǎn)的產(chǎn)地環(huán)境質量要求、良種選育、栽培管理技術和采收、加工、包裝、貯藏,適用于廣元市行政區(qū)域無公害黑木耳段木密植生產(chǎn)。 </p

11、><p>  目前,只適用于黑木耳的非企業(yè)標準有10個,包括黑木耳的菌種、等級、生產(chǎn)技術、地理標志產(chǎn)品、衛(wèi)生指標等方面,相關標準見表1。 </p><p>  此外,黑木耳是食用菌的一種,還要符合食用菌的標準以及相關食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例如:NY/T 2375-2013《食用菌生產(chǎn)技術規(guī)范》、NY/T 749-2012《綠色食品 食用菌》、GB 7096-2003《食用菌衛(wèi)生標準》等。不同

12、標準對黑木耳的感官、理化、衛(wèi)生指標的要求有所不同,比較不同的黑木耳標準,能更好的了解黑木耳的標準。 </p><p>  2不同標準對黑木耳規(guī)定的比較 </p><p><b>  2.1品質要求 </b></p><p>  黑木耳的感官和理化指標包括色澤、形態(tài)、耳片厚度、雜質、拳耳、薄耳、流失耳、蟲蛀耳、霉爛耳、氣味、干濕比、水分、灰分、總

13、糖、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等。黑木耳產(chǎn)品有一級、二級、三級之分,每個等級在耳片色澤、形態(tài)、耳片厚度、雜質、拳耳、薄耳上存在一定差異,每個等級均不能存在流失耳、蟲蛀耳、爛霉耳。不同標準對黑木耳品質指標的比較見表2。 </p><p>  表2不同標準對黑木耳品質指標的比較 </p><p>  項目GB/T 6192 </p><p>  -2008GB/T 233

14、95 </p><p>  -2009DB 22/T </p><p>  1787-2013LY/T 1207 </p><p>  -2007LY/T 1649- </p><p><b>  2005 </b></p><p>  干濕比一級≥1∶13 </p><p&g

15、t;  二級、三級≥1∶12一級1∶15以上 </p><p><b>  二級1∶14以上 </b></p><p>  三級1∶13以上一級1∶15以上 </p><p><b>  二級1∶14以上 </b></p><p>  三級、等外1∶13以上 </p><p>

16、;  1∶10以上濕干比 </p><p><b>  一級≥12∶1 </b></p><p><b>  二級≥10∶1 </b></p><p><b>  三級≥8∶1 </b></p><p>  水分/%≤14≤13≤14≤12-   灰分/%≤6.03-6≤4.

17、03.0-6.0≤6.00 </p><p>  總糖/%≥22.0≥22≥22.00≥22.0≥30.00 </p><p>  粗蛋白質/%≥7.0≥9≥10.00≥7.0≥7.00 </p><p>  粗脂肪/%≥0.40≥0.4≥0.4≥0.1≥0.38 </p><p>  粗纖維/%3.0-6.0≥3-≤6.0≤5.00 <

18、;/p><p><b>  2.2重金屬指標 </b></p><p>  由于食用菌富集重金屬能力較強,使得以植物材料為生產(chǎn)原料的食用菌中重金屬含量一般高于糧食和蔬菜等植物性食品,甚至可能高于動物性食品。食用菌可以通過物理吸附和生物富集的方式來富集重金屬,黑木耳中重金屬可能來源于其生長環(huán)境(空氣、水、土壤)、栽培基質等。不同標準中重金屬限量指標的比較見表3。 </

19、p><p>  由表3可知,不同標準對黑木耳中重金屬限量指標要求各有不同,但GB 2762 -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對黑木耳做出了更嚴格的規(guī)定。 </p><p>  表3不同標準對黑木耳黑木耳重金屬限量 </p><p>  指標的比較mg/kg </p><p><b>  指標 </b></p>&

20、lt;p>  標準總砷(以As計)鉛(以Pb計)總汞(以Hg計)鎘(以Cd計) </p><p>  GB/T 6192-2008≤1.0≤2.0≤0.2≤1.0 </p><p>  GB/T 23395-2009按GB 7096 執(zhí)行 </p><p>  DB 22/T 1787-2013不得檢出≤1.0不得檢出≤0.1 </p><

21、p>  LY/T 1207-2007≤1.0≤2.0≤0.2≤1.0 </p><p>  LY/T 1649-005按GB 7096 執(zhí)行 </p><p>  GB 7096-2003≤1.0(干) </p><p>  ≤0.5(鮮)≤2.0(干) </p><p>  ≤1.0(鮮)≤0.2(干) </p><

22、;p><b>  ≤0.1(鮮) </b></p><p><b>  - </b></p><p>  GB 2762 -2012≤0.5≤1.0≤0.1≤0.5(干)≤0.2(鮮) </p><p>  2.3農(nóng)藥殘留限量指標 </p><p>  農(nóng)藥殘留是威脅食品安全的一個主要問題,在

23、某些情況下使用農(nóng)藥可以提高食用菌的產(chǎn)量,但濫用的農(nóng)藥也會影響食用菌的質量和食用安全。食用菌生產(chǎn)過程的病蟲害主要有:培養(yǎng)基雜菌感染、生長期病害、蟲害、螨害等。GB/T 6192-2008《黑木耳》中規(guī)定了六六六、滴滴涕的限量指標,分別為0.2mg/kg和0.1mg/kg。DB 22/T 1787-2013《地理標準產(chǎn)品黃松甸黑木耳》中規(guī)定多菌靈的限量指標為1.0mg/kg。GB 7096-2003《食用菌衛(wèi)生標準》中規(guī)定了六六六、滴滴涕的

24、限量指標,干食用菌分別為0.2mg/kg和0.1mg/kg,鮮食用菌均為0.1mg/kg。NY/T 749-2012《綠色食品食用菌》中規(guī)定了9項農(nóng)藥殘留限量指標,分別為六六六≤0.05mg/kg、滴滴涕≤0.05mg/kg、毒死蜱≤005mg/kg、樂果≤0.02mg/kg、溴氰菊酯≤0.05mg/kg、氯氰菊酯≤0.05mg/kg、多菌靈≤1mg/kg、敵敵畏≤05mg/kg、百菌清≤2mg/kg。此外,黑木耳中農(nóng)藥殘留還應符合GB

25、 2763-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nóng)藥最大殘留限量》的規(guī)定。 </p><p>  2.4二氧化硫殘留 </p><p>  二氧化硫類物質是食用菌加工過程中常用的漂白劑和防腐劑。二氧化硫類物質通過生成亞硫酸,能使食用菌產(chǎn)品保持鮮艷色澤,防止食用菌褐變,還能抑制微生物繁殖,從而起到防腐作用。少量的二氧化硫對人機體無害,但是過量的二氧化硫則會危害人體健康。DB 22/T 1787-

26、2013《地理標準產(chǎn)品 黃松甸黑木耳》規(guī)定黑木耳的二氧化硫(以SO2計)≤10.0 mg/kg。NY/T 749-2012《綠色食品食用菌》中規(guī)定鮮食用菌的亞硫酸鹽(以SO2計)≤10mg/kg,干品的亞硫酸鹽(以SO2計)≤50mg/kg。GB 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規(guī)定干食用菌的二氧化硫(以SO2計)≤50mg/kg。 </p><p><b>  3結論 <

27、;/b></p><p>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產(chǎn)、出口和消費大國,黑木耳是我國傳統(tǒng)的食用菌。目前,不同黑木耳的標準要求有所不同,缺乏統(tǒng)一的參考標準,而且存在標準重復、內容簡單、技術要素少等問題。建議加大黑木耳的產(chǎn)品標準和衛(wèi)生標準的修訂力度,增加標準的內容和技術要素。建議黑木耳生產(chǎn)過程中選擇優(yōu)良的菌種、安全的生產(chǎn)環(huán)境、嚴格控制栽培基質中重金屬含量、規(guī)范農(nóng)藥及二氧化硫類物質的使用、嚴格控制深加工及流通

28、環(huán)節(jié)等,以提高黑木耳的品質和食用安全性。 </p><p><b>  參考文獻 </b></p><p>  [1]張潤光,刁小琴,關海寧.黑木耳營養(yǎng)保健功能及其產(chǎn)品開發(fā)[J].保鮮與加工,2010,10(1):5456. </p><p>  [2]安東,李新勝,王朝川,等.黑木耳營養(yǎng)保健功能[J].中國果菜,2012,(3):5155.

29、</p><p>  [3]劉雅靜,袁延強,劉秀河,等.黑木耳營養(yǎng)保健研究進展[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0,(10):6669. </p><p>  [4]張丙春,張紅,李慧冬,等.我國食用菌標準現(xiàn)狀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8,29(10):162165. </p><p>  [5]吳素蕊,徐俊,邰麗梅,等.我國食用菌標準現(xiàn)狀分析[J].中國食用菌

30、,2011,30(6):710. </p><p>  [6]劉偉賢,杜冰,馬務迢,等.我國銀耳標準的現(xiàn)狀及研究[J].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2015,(1):5860,64. </p><p>  [7]黎勇,黃建國,袁玲.重慶市主要食用菌的重金屬含量及評價[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8(2):231235. </p><p>  [8]管道平,胡清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