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以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珠母小核果螺(Drupella margariticola)為研究對象,對保護區(qū)核果螺的種類和分布進行調查研究,并對優(yōu)勢種珠母小核果螺的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進行了系統(tǒng)的形態(tài)觀察和組織學研究,旨在了解珠母小核果螺的形態(tài)結構、性腺發(fā)育規(guī)律和攝食消化機制。同時開展了珠母小核果螺的攝食率、消化率和捕食行為的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核果螺種類及其優(yōu)勢種
對三亞珊瑚
2、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核果螺進行周年采樣調查,研究保護區(qū)核果螺的自然分布和主要種類。結果表明: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有珠母小核果螺、黃斑核果螺、環(huán)珠小核果螺、筐核果螺、粒核果螺、暗唇核果螺和葡萄核果螺,共7種,優(yōu)勢種為珠母小核果螺。珠母小核果螺殼高12.92~31.74mm,平均26.17±4.31mm,殼寬8.10~18.46mm,平均15.34±2.48mm,螺體質量0.36~5.30g,平均螺體質量2.99±1.14g。珠母小核
3、果螺雌性和雄性群體之間的殼高、殼寬和螺體質量差異不顯著(P>0.05)。珠母小核果螺的殼高(H)與殼寬(B)間有線性關系,線性方程為:B=0.5533H+0.8673(R2=0.9225,n=300),殼高(H)與螺體質量(W)呈冪函數(shù)關系,回歸方程為:W=0.0002HZ8845(R2=0.948,n=300)。珠母小核果螺的殼高與殼寬、殼高與螺體質量相關系數(shù)R2都在0.9以上,說明殼高與殼寬、殼高與螺體質量之間有密切的相關性。
4、> 2.珠母小核果螺生殖系統(tǒng)與性腺發(fā)育的研究
對珠母小核果螺的生殖系統(tǒng)進行系統(tǒng)解剖觀察,并通過組織學分析性腺發(fā)育規(guī)律。結果表明:珠母小核果螺為雌雄異體,雌性生殖系統(tǒng)主要由卵巢、輸卵管、蛋白腺、纏卵腺、交接囊和陰道組成,雄性生殖系統(tǒng)主要由精巢、儲精囊、前列腺、輸精管和陰莖組成。根據(jù)生殖細胞的大小和形狀將卵巢的發(fā)育分為增殖期、生長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個時期,將精巢的發(fā)育分為增殖期、生長期、成熟排放期和休止期4個時期。卵巢
5、在2014年1月份開始增值,直到3月份還處于增殖期,到3月末期開始進入生長期,經(jīng)3~4個月發(fā)育成熟,繁殖產卵的高峰期在6~8月份,至9月份開始慢慢退化。精巢于2014年2月份開始發(fā)育,5月份就可發(fā)育成熟,比雌性的成熟期略為提早,從總體上來看,精巢發(fā)育的周年變化與卵巢發(fā)育的周年變化基本一致,性腺成熟率從2014年1月開始上升,4月至9月份一直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70%)以上,10月份后則急劇下降。
3.珠母小核果螺消化系統(tǒng)與攝
6、食率和消耗率的研究
本文采用解剖學和組織學方法對珠母小核果螺的消化系統(tǒng)進行觀察和分析。采用室內生態(tài)學方法探討珠母小核果螺對5種食物(斯氏角孔珊瑚、紅稽圓鲹、凡納濱對蝦、馬氏珠母貝和中國槍烏賊)的攝食率和消化率。結果表明:珠母小核果螺的消化系統(tǒng)為由口、吻管、嗉囊、食道、胃、腸、直腸和肛門構成的消化道和由唾液腺、食道腺和肝臟所構成的消化腺組成。吻管內有齒舌,齒舌上有齒3列,每一橫列齒舌均為3枚,對稱排列,其齒式為1·1·1。消化道
7、管壁由粘膜層、粘膜下層、肌層和外膜四層組織組成,粘膜層由單層柱狀纖毛細胞和少量的杯狀細胞組成,粘膜下層主要是結締組織,肌層有環(huán)肌和縱肌兩種類型,環(huán)肌分布在內,縱肌分布在外;外膜較薄。珠母小核果螺對5種食物的日均濕重攝食量由高到低依次為斯氏角孔珊瑚(3.086±1.370g)、中國槍烏賊(1.182±0.226g)、凡納濱對蝦(0.716±0.324g)、馬氏珠母貝(0.615±0.249g)、紅稽圓鲹(0.303±0.453g)。濕重消
8、化率由高到低依次為中國槍烏賊(21.19±4.36%)、斯氏角孔珊瑚(9.12±2.18%)、馬氏珠母貝(7.07±1.98%)、凡納濱對蝦(2.17±0.17%)、紅稽圓鲹(1.88±0.38%)。
4.珠母小核果螺捕食行為的研究
在實驗室條件下,觀察珠母小核果螺的捕食行為和研究其對盾形陀螺珊瑚、稀杯盔形珊瑚、斯氏角孔珊瑚和菲律賓蛤仔的捕食選擇性以及不同數(shù)量的珠母小核果螺對盾形陀螺珊瑚的危害研究。結果表明:珠母小核
9、果螺為肉食性動物,對盾形陀螺珊瑚、稀杯盔形珊瑚、斯氏角孔珊瑚和菲律賓蛤仔均可捕食,且表現(xiàn)出明顯的捕食選擇性,選擇順序依次為菲律賓蛤仔、稀杯盔形珊瑚、盾形陀螺珊瑚和斯氏角孔珊瑚。根據(jù)盾形陀螺珊瑚杯孔上螅體的損壞數(shù)量將珠母小核果螺攝食情況分為三種:不攝食,攝食不明顯,攝食明顯。分別依次放置0、20、40、60、80、100個珠母小核果螺的養(yǎng)殖箱中的攝食情況依次為不攝食、攝食不明顯、攝食不明顯、攝食明顯、攝食明顯、攝食明顯。此結果表明珠母小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香螺生殖生物學研究.pdf
- 婆羅囊螺的生物學研究.pdf
- 鳳丹生物學初步研究.pdf
- 海灣扇貝自交系生物學的初步研究.pdf
- 溪蓀生殖生物學的初步研究.pdf
- 夏枯草傳粉生物學初步研究.pdf
- proBDNF生物學作用的初步探討.pdf
- 黃瓜嫁接初期生物學機理的初步研究.pdf
- 鲇雌魚繁殖生物學的初步研究.pdf
- 14321.舟山沿海單齒螺和銹凹螺生物學特性研究
- 大賴草種子生物學初步研究.pdf
- 細角螺生物學和人工育苗條件研究.pdf
- 紫云英生殖生物學初步研究.pdf
- 習見赤蛙螺生物與生態(tài)學特性的初步研究.pdf
- 福壽螺生物學特性及藥劑毒力測定.pdf
- 瀕危植物羊角槭生殖生物學的初步研究.pdf
- 廣金錢草生殖生物學的初步研究.pdf
- 人類新基因BNIPL生物學功能的初步研究.pdf
- GSTθ在腫瘤中生物學功能的初步研究.pdf
- 人Doppel蛋白生物學功能的初步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