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紫色土是我國特有土壤類型,其中60%以上分布于川中地區(qū)。由于紫色土結構疏松,易于風化,水土流失嚴重,48.8%的紫色土受到土壤侵蝕的危害。川中紫色土區(qū)已是長江泥沙的重要來源。研究一套適合于川中紫色土區(qū)水土流失的精確、定量化模型具有重大實踐意義。 論文以川中紫色土區(qū)為研究對象,以水土流失作為研究內容,以USLE作為研究模型,運用數理統計和地理信息系統的方法,對川中紫色土區(qū)土壤侵蝕和降雨觀測資料進行收集、整理與分析,將USLE模型進
2、行修正并驗證,建立了一套適合紫色土區(qū)的土壤流失預報方程,并計算其土壤侵蝕量,診斷紫色土區(qū)土壤水土流失動態(tài),經驗證所獲得的技術參數與模型科學、合理。本論文所獲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降雨侵蝕力因子 ○1 降雨特征單因子中,降雨量與侵蝕量的相關性最好,其次是降雨動能,最后是雨強。所以可以使用降雨量因子對降雨侵蝕力進行估算。 ○2 PI組合和EI組合與土壤侵蝕量都有顯著的正相關性。其中,EI組合EI30最優(yōu),PI組合
3、PI15最優(yōu),并且PI15稍好于EI30,但差別不明顯。所以紫色土地區(qū)的降雨侵蝕力指標可以選用EI30或PI15組合。但為了和其他研究相比較,建議采用EI30組合。 ○3 建立次降雨侵蝕力與次降雨量之間的回歸關系: 式中,R次是次降雨侵蝕力,單位MJ?mm?hm-2?h-1,P為大于12mm次降雨量,單位mm。 根據以上公式和遂寧40年(1961~2000年)降雨資料,建立年降雨侵蝕力與年降雨量的函數關系:
4、 式中,R年是年降雨侵蝕力,單位MJ?mm?hm-2?h?-1?a-1,P年為年降雨量,單位mm。 并通過建立的公式繪出川中地區(qū)降雨侵蝕力分布圖。 (2)土壤可蝕性因子 ○1 通過觀測小區(qū)資料與文獻資料對諾饃方程和EPIC的K值公式進行修正。諾饃方程修正后的形式為: 式中,M是優(yōu)勢粒徑組成的乘積:(0.002~0.1mm粒徑含量)′(粉粒含量+沙粒含量),OM為土壤有機質含量,s為土壤結構等級,p為土壤
5、滲透性。K是單位降雨侵蝕力產生的土壤侵蝕量,單位為t?h?MJ-1?mm-1。 EPIC中公式修正后的形式為: 式中,SAN是粒徑(0.1~2mm)含量;CLA是粘粒(<0.002mm)含量;SIL是粒徑(0.002~0.1mm)含量;SN1=1-SAN/100;C是有機碳含量。 ○2 結合第二次土壤資料,計算本地區(qū)48種紫色土的K值;使用修正后EPIC的K值公式繪制出川中地區(qū)的土壤可蝕性分布圖。 (3)
6、地形因子 應用GIS技術,比較三個LS因子公式在川中地區(qū)的計算效果。結果發(fā)現,黃炎和的LS公式計算的LS因子值在0~5.52之間,平均值為2.18,土壤侵蝕模數為3.73 t?hm-2?a-1。與該地區(qū)觀測值(3.0~5.8t?hm-2?a-1)較接近,所以黃炎和的LS因子公式適合于川中地區(qū)。 (4)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利用遂寧站(1991~2001)、鹽亭站(1997~2007)徑流小區(qū)觀測數據和文獻中的數據,計
7、算出5個生物措施因子值(B)、11種耕作措施因子值(T)和2種工程措施因子值(E)。 (5)模型應用 應用修正后的模型對川中紫色土區(qū)進行預測,侵蝕模數平均值為3.40t?hm-2?a-1,與前期其不同學者研究成果較吻合。與2000年遙感解譯結果相比,在侵蝕強度和侵蝕空間分布上也極為吻合。但預測結果相對偏小,其主要原因在于遙感解譯的影像資料分辨率低造成的;其次,2000年至今川中地區(qū)水土流失狀況大為改觀也是另外一個原因。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WEPP模型預測參數在紫色土區(qū)的研究.pdf
- 紫色土區(qū)不同入滲測定方法應用研究.pdf
- WEPP模型在紫色土地區(qū)的應用及與USLE的對比研究.pdf
- 微波傳輸線理論在紫色土水分測量中的應用研究.pdf
- WEPP模型在紫色土休閑地的應用及其因子權重分析.pdf
- 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蝕預測模型應用研究.pdf
- 四川盆地丘陵區(qū)紫色土電導率特性研究.pdf
- 紫色土區(qū)玉米季坡耕地片蝕過程研究.pdf
- 紫色土區(qū)農林復合生態(tài)系統效益研究.pdf
- 紫色土區(qū)玉米季坡耕地土壤濺蝕特征研究.pdf
- 滴灌施肥條件下NPK在紫色土中遷移分布規(guī)律研究.pdf
- 紫色土耕地質量變化研究.pdf
- 紫色土表面電荷性質的初步研究.pdf
- 紫色土抗侵蝕性指標研究.pdf
- 重慶紫色土區(qū)坡耕地土壤抗剪強度特征.pdf
- 紫色土典型小流域非點源磷輸出及其模型運用.pdf
- 紫色土細溝侵蝕輸沙能力研究.pdf
- WEPP模型(坡面版)在紫色土區(qū)域高速公路邊坡水土流失中的應用.pdf
- 紫色土區(qū)水力侵蝕對土壤有機碳的影響及SOC預報模型研究.pdf
- 紫色土區(qū)農地生態(tài)草溝截污減沙效益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