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住宅樓施工模板方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高層住宅樓施工模板方案</p><p>  第 1 章 編制依據(jù)</p><p>  1.《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第一版)。</p><p>  2.《簡明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 朱國梁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9第三版)。</p><p>  3.甘肅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的《長城家園1#樓

2、》施工圖紙。</p><p>  4.《模板工程施工工藝操作規(guī)程》 DBJ25-60-95</p><p>  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7-2002  </p><p>  5.總公司《管理程序》文件。</p><p>  第 2 章 工程概況</p><p>  2.1 工程基本情況<

3、/p><p>  長城花園1#樓為點式高層住宅樓。地下兩層,地上31層,裙樓4層。框架剪力墻結構。總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p><p>  現(xiàn)澆砼構件截面尺寸統(tǒng)計如下</p><p><b>  現(xiàn)澆砼構件截面尺寸</b></p><p>  模板:頂板采用2440×1220×10竹膠合板;其它模板均

4、采用1830×915×16中密度鏡面木工板,松木散板25厚。</p><p>  立柱(支撐):采用Ø48鋼管柱,配合采用腕扣式腳手架可調底座和快拆頭;也可采用腕扣式腳手架。立桿只能對接,不得搭接。</p><p>  方木楞:大木楞為100×100,小木楞為100×50。</p><p>  地上部分采用3套模板進

5、行周轉使用。</p><p>  模板整層施工,混凝土整層澆筑。</p><p>  針對本工程特點,綜合各種因素,決定使用以上工藝。其特是a.應用范圍廣。膠合板模板在磚混、框架等結構體系中均可大面積應用,用于現(xiàn)澆混凝土柱梁板的模板制作。b.配模方便。鏡面木工板的面積較大,易于切割,可加工成不同的形狀,便于配制。c.施工質量高。鏡面木工板模板強度較高,不易出現(xiàn)彎曲、變形等問題,拆模后混凝土

6、表面光滑密實,觀感較好。d.施工簡便,易于拼裝。膠合板的重量較輕,與鋼模等其它模板相比,相同面積的模板作業(yè)時間縮短,減輕了勞動強度。e.縮短工期,降低工程造價。膠合板拆裝簡便,配合腕扣式腳手架及整層澆筑工藝能縮短工期約1/3以上,同時由于拆模后混凝土能達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不用抹灰,可直接進行裝修裝飾。f.整層澆筑可有效避免插筋移位的問題,插筋定位易于控制。</p><p>  第 3 章 模板安裝的一般要求&l

7、t;/p><p>  1、安裝模板時,高度在2M及其以上時,應遵守高處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p><p>  2、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搗砼的重量和側壓力及施工中所產生的荷載。</p><p>  3、構造簡單,裝拆方便,并便于鋼筋的綁扎與安裝和砼的澆筑及養(yǎng)護等工藝要求。</p><p>  4、模板接縫應嚴密,不

8、得漏漿。</p><p>  5、遇有惡劣天氣,如降雨、大霧及六級以上大風時,應停止露天的高處作業(yè)。雨停止后,應及時清除模架及地面上的積水。</p><p>  6、樓層高度超過4米及其以上的建筑物安裝模板時,外腳手架應隨同搭設,并滿鋪腳踏板、張掛安全網和防護欄桿。在臨街及交通要道地區(qū),應設警示牌,并設專人監(jiān)護,嚴防傷及行人。</p><p>  7、施工人員上下班

9、應走安全通道,嚴禁攀登模板、支撐桿件等上下,也不得在墻頂獨立梁或在其模板上行走。</p><p>  8、模板的預留孔洞等處,應加蓋或設防護欄桿,防止操作人員或物體墜落傷人。</p><p>  9、不得將模板或支承件支搭在門框上,也不得腳手板支搭在模板或支承件上,應將模板及支承件與腳手架分開。</p><p>  10、在高處支模時,腳手架或工作臺上臨時堆放的模板

10、不宜超過三層,所堆放和施工操作人員的總荷載,不得超過腳手架或工作臺的規(guī)定荷載值。</p><p>  第 4 章 模板安裝</p><p><b>  1、基礎工程模板</b></p><p> ?。?)地面以下支模,應先檢查土壁的穩(wěn)定情況,遇有裂紋及塌方危險時,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方準下人作業(yè)。</p><p>  

11、(2)基槽(坑)離上口邊緣1米內不得堆放模板及支承件。同時上下人時要互相呼應,運下的模板及支承件嚴禁立放在基槽(坑)土壁上。</p><p> ?。?)在地面上支立柱時應墊通長的木板,斜向支撐土壁應加墊板,每層主柱不多于一個接頭,并上下錯開,夾板應牢固。</p><p> ?。?)綁扎鋼筋、灌筑砼等不得站立在模板上操作。</p><p> ?。?)支模后放置時間較長

12、者,澆筑砼前應進行復查,并及時處理開裂、變形等不良情況。</p><p><b>  2、柱模板:</b></p><p> ?。?)柱模板的下端應有空位的基礎和防止模板位移固定措施。</p><p> ?。?)模板及其支撐等的排列布置應按設計圖進行,柱箍或緊固木楞的規(guī)格,間距應按模板設計計算確定。</p><p>  

13、(3)安裝預拼裝大塊模板,應同時安設臨時支撐支穩(wěn),嚴禁將大片模板系于柱子鋼筋上,待四周側板全部就位后,應隨時進行校正,并緊固四個角步,按規(guī)定設柱,箍或緊固木楞,安設支撐永久固定。</p><p> ?。?)安裝預拼裝整體柱模時,應邊就位邊校正邊安設支撐。支撐與地面的傾角不能小于60°。</p><p>  3、獨立梁和整體樓層結構模板:</p><p> 

14、?。?)安裝獨立梁模板應設操作平層或搭設腳手架,嚴禁操作人員在獨立梁底?;蛑VЪ苌喜僮骰蛏舷峦ㄐ?。</p><p>  (2)樓上下層模板的支柱,應安裝在同一垂直中心線上,在已拆模板的樓面上支模時,必須驗算該樓層結構的負荷能力。</p><p>  (3)模板的支柱間距,橫縱向應按模板設計計算書進行布置。</p><p> ?。?)模板的主柱應選用整料,若不能滿足

15、要求時,支柱的接頭不宜超過2個(包括2個),對接的支撐要用三面固定。</p><p> ?。?)底層模板的支撐,宜先做好地面的墊層再支模,在原地上支模時,應整平夯實(筏板擋墻外回填土),做好排水措施,支柱下端應設通長墊板,并設一對木楔并用鐵釘釘牢固。</p><p> ?。?)在砼樓面上支模時,支柱下端就墊木板,并加設一對木楔用鐵釘釘牢固。</p><p> ?。?

16、)模板的支撐,雙向水平拉撐從地面上來50cm設一道,再隔2米設一道。</p><p><b>  4、其他工程模板:</b></p><p>  (1)安裝圈梁、陽臺、雨篷及挑檐等模板時,其支撐應自成系統(tǒng),應采用斜撐固定在內端的柱?;蛄耗I稀姨艚Y構模板的支柱,上下必須保持在一條豎直的中心線上。</p><p> ?。?)安裝懸挑結構模板應搭設

17、腳手架或懸挑工作臺,并設防護欄桿和安全網。在危險部位作業(yè)時,操作人員應系好安全帶作業(yè)處的下方不得有人通行和停留。</p><p><b>  第 5 章模板拆除</b></p><p>  模板拆除時,砼的強度必須達到一定的要求,如砼沒達到規(guī)定的強度要提前拆模時,必須經過計算(多留砼試塊,拆模前砼試塊經試壓)確認其強度能夠拆模,才能拆除。</p><

18、;p>  1、拆模的順序和方法,應按照模板支撐設計書的規(guī)定進行,或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方法,嚴格遵守從上而下的原則進行拆除。</p><p><b>  2、基礎模板拆除</b></p><p>  (1)拆模板時應將拆下的木楞,模板等,隨拆隨派人運到離基礎較遠的地方(指定地點)進行堆放,以免基坑附近地面受壓造成坑壁塌方。&

19、lt;/p><p> ?。?)拆除的模料上鐵釘應及時撥干凈,以防扎傷人員。</p><p>  3、現(xiàn)澆樓板模板拆除</p><p> ?。?)現(xiàn)澆樓板或框架結構的模板拆除順序:柱箍→柱側?!啄!虐逯С袠嫾豪悖桨迥!簜饶!旱字蜗到y(tǒng)→梁底模。</p><p> ?。?)拆除模板時,要站在安全的地方。</p><

20、;p> ?。?)拆除模板時,嚴禁用撬棍或鐵錘亂砸,對拆下的大塊膠合板要有人接應拿穩(wěn),應妥善傳遞放至地面,嚴禁拋擲。</p><p> ?。?)拆下的支架,模板應及時撥釘,按規(guī)格堆放整齊,工程完成(模板工程)應用吊籃降落(嚴禁模料從高處拋擲),到指定地點堆放。</p><p> ?。?)拆除跨度較大的梁下支柱時,應先從跨中開始,分別向兩端拆除。</p><p>

21、 ?。?)對活動部件必須一次拆除,拆完后方可停歇,如中途停止,必須將動部分固定牢靠,以免發(fā)生事故。</p><p> ?。?)水平拉撐,應道先拆除上拉撐,最后拆除后一道水平拉撐。</p><p>  4、現(xiàn)澆柱子模板拆除</p><p>  (1)拆除要從上到下,模板及支撐不得向地面拋擲。</p><p> ?。?)應輕輕撬動模板,嚴禁錘擊,

22、并應隨拆隨按指定地點堆放。</p><p>  5、多層樓板模板支柱的拆除,當上層樓正灌筑砼時,下層樓板的支柱不得拆除,待砼澆筑完畢7天后拆除下層樓板支柱(但砼強度必須達到設計要求)。</p><p>  6、拆除完的模板嚴禁堆入在外腳手架上。</p><p>  第 6 章模板設計方案</p><p><b>  柱模</b

23、></p><p><b>  柱模側壓力統(tǒng)計</b></p><p>  采用內部振搗,模板最大側壓力按下式計算:</p><p>  F=0.22γc t0β1β2v1/2 F=γcH 取較小值 </p><p>  F—新澆筑砼對模板的最大側壓力(KN/m2);</p><p

24、>  γc— 砼的重力密度(KN/m3);取值24 KN/m3</p><p>  t0 —新澆砼的初凝時間(h),可按實測確定。當缺乏資料時,可才用t=200/(T+15)計算;本工程采用水泥為2.5h.</p><p>  T—砼的溫度(0);夏季300冬季00</p><p>  V—砼的澆灌速度(m/h);取值8米/h</p><p

25、>  H —砼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砼頂面的總高度(m);</p><p>  β1 —外加劑影響系數(shù),不摻加時取1.0;摻具有緩凝作用的外加劑時取1.2;</p><p>  β2 —砼坍落度影響系數(shù),當坍落度小于30㎜時,取0.85;50~90㎜時,取1.0;110~150㎜時,取1.15。</p><p>  依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及本工程各種柱高(H)計算柱模最

26、大側壓力均為51.52 KN/m2,代入不同系數(shù),可知本工程基本數(shù)據(jù)中最大側壓力與柱高在2.9米~5米范圍內無關,與澆筑溫度無關。僅與砼的重力密度、初凝時間及澆筑速度(每個柱子分段澆筑,每段澆筑高度不得大于2米,每段間隔必須大于30分鐘,且不遲于初凝時間)有關。</p><p><b>  柱模安裝示意圖</b></p><p>  柱箍鋼管與支撐體系豎向連接間距不應

27、大于其步距。示意圖給出了最大截面柱配模尺寸。對于不同斷面的柱,1.05米及其以上寬柱面設3根M14拉桿,0.55米及其以上寬柱面設2根M14拉桿,0.55米以下寬柱面設1根M14拉桿,0.3米及其以下寬柱面不設拉桿。柱模與剪力墻、梁連接處轉角處均應增加100*100方木背愣。任何情況下,背楞間距不得大于240。柱箍由2根架桿并列組成(如圖示),間距不得大于400。由于篇幅有限,只對最大截面1200*1200寬柱面進行驗算,驗算過程如下:

28、</p><p><b>  基本參數(shù):</b></p><p>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的總高度 L=5 m</p><p>  柱截面寬度 B=1200 mm</p><p>  柱截面高度 H=1200 mm</p><p>  面板的厚度 h=16 mm</p>

29、<p>  豎楞方木截面寬度 b=50 mm</p><p>  豎楞方木截面高度 h=100 mm</p><p>  B方向豎楞間距 b1=0.24 m</p><p>  H方向豎楞間距 h1=0.24 m</p><p><b>  柱箍材料 圓形鋼管</b></p><p>

30、;  柱箍圓形鋼管直徑 r=48 mm</p><p>  柱箍圓形鋼管壁厚 e=3.5 mm</p><p>  柱箍間距 b=0.4 m</p><p>  對拉螺栓型號 M14</p><p>  B方向螺栓間距 L1=0.48 m</p><p>  H方向螺栓間距 L2=0.48 m</p>&

31、lt;p>  柱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p><p>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公式為下式中的較小值:</p><p>  其中:γc為混凝土重力密度;24 kN/m3</p><p>  t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t=2.5 小時</p><p>  v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 v=8 m/h</p><p>  β1 外

32、加劑影響系數(shù) β1=1.2</p><p>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shù) β2=1.15</p><p>  H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的總高度 H=5 m</p><p>  F1 新澆混混凝土側壓力 F1=51.52 kN/m2</p><p>  F2 傾倒(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F2 = 4 kN/m2

33、</p><p><b>  柱模板面板計算</b></p><p>  1、B方向柱模板面板的計算</p><p>  面板按照均布荷載下的三跨連續(xù)梁計算</p><p>  (1)、面板荷載計算</p><p>  面板荷載計算值 q=(1.2×51.52+1.4×4)&#

34、215;0.4=26.97 kN/m</p><p>  (2)、面板抗彎強度計算</p><p><b>  面板最大彎矩設計值</b></p><p>  其中:l B方向豎楞方木間距 l=0.24 m</p><p>  q 面板荷載計算值 q=26.97 kN/m</p><p>  經

35、計算得到:M=-0.10×26.97×0.24^2=-0.16 kN.m</p><p><b>  面板強度計算值</b></p><p>  其中: W 面板截面抵抗矩 W = 17.07 mm3</p><p>  M 面板最大彎矩設計值 M = -0.16 kN.m</p><p>  經計算

36、得到:f=0.16×1000000÷(17.07×1000)=9.37 N/mm2</p><p>  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 [f] =15 N/mm2</p><p>  面板強度計算值小于或等于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  (3)、面板抗剪強度計算</p><p><b>  

37、面板最大剪力設計值</b></p><p>  其中: l B方向豎楞方木間距 l=0.24 m</p><p>  q 面板荷載計算值 q=26.97 kN/m</p><p>  經計算得到:Q=0.6×26.97×0.24=3.88 kN</p><p>  面板的抗剪強度設計值:</p>

38、<p>  其中: b 柱箍間距 b=0.4 m</p><p>  h 面板厚度 h=16 mm</p><p>  Q 面板最大剪力設計值 Q=3.88 kN</p><p>  經計算得到:T=3×3.88×1000÷(2×0.4×1000×16)=0.91 N/mm2</p>

39、<p>  抗剪強度設計值 [T] = 1.4 N/mm2</p><p>  面板的抗剪強度小于或等于抗剪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  (4)、面板撓度計算</p><p>  面板荷載標準值q=51.52×0.4=20.61 kN/m</p><p><b>  面板的撓度設計值:<

40、/b></p><p>  其中: l B方向豎楞方木間距 l=0.24 m</p><p>  E 彈性模量 E=5200 N/mm2</p><p>  I 面板截面慣性矩 I=13.65 cm4</p><p>  經計算得到:V=0.677×20.61×(0.24×1000)^4÷(100

41、×5200×13.65×10000)=0.65 mm</p><p>  [v] 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v]=0.24×1000÷250=0.96 mm</p><p>  面板的撓度設計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許撓度,故滿足要求!</p><p>  2、H方向柱模板面板的計算</p><p>

42、  面板按照均布荷載下的三跨連續(xù)梁計算</p><p>  (1)、面板荷載計算</p><p>  面板荷載計算值 q=(1.2×51.52+1.4×4)×0.4=26.97 kN/m</p><p>  (2)、面板抗彎強度計算</p><p><b>  面板最大彎矩設計值</b>&l

43、t;/p><p>  其中: l H方向豎楞方木間距 l=0.24 m</p><p>  q 面板荷載計算值 q=26.97 kN/m</p><p>  經計算得到:M=-0.10×26.97×0.24^2=-0.16 kN.m</p><p><b>  面板強度計算值</b></p>

44、<p>  其中: W 面板截面抵抗矩 W = 17.07 cm3</p><p>  M 面板最大彎矩設計值 M = -0.16 kN.m</p><p>  經計算得到:f=0.16×1000000÷(17.07×1000)=9.37 N/mm2</p><p>  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 [f] =15 N/mm2<

45、/p><p>  面板強度計算值小于或等于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  (3)、面板抗剪強度計算</p><p><b>  面板最大剪力設計值</b></p><p>  其中: l H方向豎楞方木間距 l=0.24 m</p><p>  q 面板荷載計算值 q=26.97

46、 kN/m</p><p>  經計算得到:Q=0.6×26.97×0.24=3.88 kN</p><p>  面板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p><p>  其中 b 柱箍間距 b=0.4 m</p><p>  h 面板厚度 h=16 mm</p><p>  Q 面板最大剪力設計值 Q=3.88

47、 kN</p><p>  經計算得到:T=3×3.88×1000÷(2×0.4×1000×16)=0.91 N/mm2</p><p>  抗剪強度設計值 [T] = 1.4 N/mm2</p><p>  面板的抗剪強度小于或等于抗剪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  

48、(4)、面板撓度計算</p><p>  面板荷載標準值q=51.52×0.4=20.61 kN/m</p><p><b>  面板的撓度設計值</b></p><p>  其中: l H方向豎楞方木間距 l=0.24 m</p><p>  E 面板的彈性模量 E=5200 N/mm2</p>

49、<p>  I 面板截面慣性矩 I=13.65 cm4</p><p>  經計算得到:V=0.677×20.61×(0.24×1000)^4÷(100×5200×13.65×10000)=0.65 mm</p><p>  [v] 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v]=0.24×1000÷250

50、=0.96 mm</p><p>  面板的撓度設計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許撓度,故滿足要求!</p><p><b>  豎楞方木的計算</b></p><p>  豎楞方木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應該按照均布荷載下的三跨連續(xù)梁計算,計算如下</p><p>  1、B方向豎楞方木的計算</p><p&

51、gt;  (1)、方木荷載計算</p><p>  方木荷載計算值:q=(1.2×51.52+1.4×4)×0.24=16.18 kN/m</p><p>  (2)、方木抗彎強度計算</p><p><b>  最大彎矩計算公式:</b></p><p>  其中:l 柱箍的距離 l=0.

52、4 m</p><p>  q 面板荷載計算值 q=16.18 kN/m</p><p>  經計算得到:M=-0.10×16.18×0.4^2=-0.26 kN.m</p><p><b>  豎楞方木強度</b></p><p>  其中: W 方木截面抵抗矩 W = 83.33 cm3</

53、p><p>  M 最大彎矩 M = -0.26 kN.m</p><p>  經計算得到: f=0.26×1000÷83.33=3.12 N/mm2</p><p>  豎楞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7 N/mm2</p><p>  豎楞方木抗彎強度計算值小于豎楞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

54、<p>  (3)、方木抗剪強度計算</p><p>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p><p>  其中: l 柱箍的間距 l=0.4 m</p><p>  q 方木荷載計算值 q=16.18 kN/m</p><p>  經計算得到: Q=0.6×16.18×0.4=3.88 kN</p>

55、<p>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p><p>  其中: b 豎楞方木截面寬度 b=50 mm</p><p>  h 豎楞方木截面高度 h=100 mm</p><p>  Q 最大剪力 Q = 3.88 kN</p><p>  經計算得到:T=3×3.88×1000÷(2×50&#

56、215;100)=1.16 N/mm2</p><p>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T]=1.7 N/mm2</p><p>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小于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  (4)、方木撓度計算</p><p>  豎楞荷載標準值:q=51.52×0.24=12.36 kN/m</p>&

57、lt;p>  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p><p>  其中: l 柱箍的距離 l=0.4 m</p><p>  E 彈性模量 E=10000 N/mm2</p><p>  I 面板截面慣性矩 I=416.67 cm4</p><p>  經計算得到:v=0.677×12.36×(0.4×1000)^

58、4÷(100×10000×416.67×1000)=0.05 mm</p><p>  內楞的最大允許撓度值:[v]=0.4×1000÷250=1.6 mm</p><p>  豎楞方木最大撓度計算值小于豎楞方木最大允許撓度;故滿足要求!</p><p>  2、H方向豎楞方木的計算</p>

59、<p>  (1)、方木荷載計算</p><p>  方木荷載計算值:q=(1.2×51.52+1.4×4)×0.24=16.18 kN/m</p><p>  (2)、方木抗彎強度計算</p><p><b>  最大彎矩計算公式:</b></p><p>  其中:l 柱箍的距

60、離;取l=0.4 m</p><p>  q 面板荷載計算值 q = 16.18 kN/m</p><p>  經計算得到:M=-0.10×16.18×0.4^2=-0.26 kN.m</p><p><b>  豎楞方木強度:</b></p><p>  其中: W 方木截面抵抗矩 W = 83.3

61、3 cm3</p><p>  M 最大彎矩 M = -0.26 kN.m</p><p>  經計算得到:f=0.26×1000÷83.33=3.12 N/mm2</p><p>  豎楞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7 N/mm2</p><p>  豎楞方木抗彎強度計算值小于豎楞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

62、lt;/p><p>  (3)、方木抗剪強度計算</p><p>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p><p>  其中:l 柱箍的間距 l=0.4 m</p><p>  q 方木荷載計算值 q=16.18 kN/m</p><p>  經計算得到: Q=0.6×16.18×0.4=3.88 kN<

63、;/p><p>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p><p>  其中: b 豎楞方木截面寬度 b=50 mm</p><p>  h 豎楞方木截面高度 h=100 mm</p><p>  Q 最大剪力 Q = 3.88 kN</p><p>  經計算得到: T=3×3.88×1000÷(2&

64、#215;50×100)=1.16 N/mm2</p><p>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T]=1.7(N/mm2)</p><p>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小于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  (4)、方木撓度計算</p><p>  豎楞荷載標準值q=51.52×0.24=12.36 kN/m<

65、/p><p>  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p><p>  其中: l 柱箍的距離 l=0.4 m</p><p>  E 彈性模量 E=10000 N/mm2</p><p>  I 面板截面慣性矩 I=416.67 cm4</p><p>  經計算得到:v=0.677×12.36×(0.4

66、15;1000)^4÷(100×10000×416.67×1000)=0.05 mm</p><p>  豎楞的最大允許撓度值:[v]=0.4×1000÷250=1.6 mm</p><p>  豎楞方木最大撓度計算值小于豎楞方木最大允許撓度;故滿足要求!</p><p><b>  柱箍的計算&

67、lt;/b></p><p>  柱箍受豎楞方木傳遞的集中荷載作用,為受彎構件。</p><p>  1、B方向柱箍的計算</p><p><b>  (1)、荷載計算</b></p><p>  豎楞方木傳遞到柱箍的集中荷載:F=(1.2×51.52+1.4×4)×0.4×

68、0.24=6.47(kN)</p><p><b>  (2)、彎矩計算</b></p><p>  柱箍最大彎矩計算公式:</p><p>  其中:l 螺栓間距;取l=0.48 m</p><p>  F 豎楞方木傳遞到柱箍的集中荷載 F = 6.47 kN</p><p>  經計算得到:M

69、=0.175×6.47×0.48=0.54 kN.m</p><p>  柱箍抗彎強度計算值:</p><p>  其中: W 柱箍的凈截面抵抗矩 W=500 cm3</p><p>  M 柱箍最大彎矩 M = 0.54 kN.m</p><p>  經計算得到:f=0.54×100000÷(500&

70、#215;1000)=1.08 N/mm2</p><p>  柱箍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p><p>  計算結果:柱箍抗彎強度計算值小于柱箍抗彎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b>  (3)、撓度計算</b></p><p>  豎楞方木傳遞到柱箍的集中荷載標準值:F= 51

71、.52×0.4×0.24=4.95 kN</p><p><b>  柱箍撓度設計值計算</b></p><p>  其中: I 柱箍的截面慣性矩 I=2500 cm4</p><p>  l 螺栓間距 l=0.48 m</p><p>  E 柱箍的彈性模量 E=206000 N/mm2</p

72、><p>  經計算得到:v=1.146×(4.95×1000×(0.48×1000)^3÷(100×206000×2500×10000))=0 mm</p><p>  柱箍的最大允許撓度值:[v]=0.48×1000÷250=1.92 mm</p><p>  柱箍撓

73、度設計值小于柱箍最大允許撓度;故滿足要求!</p><p>  2、H方向柱箍的計算</p><p><b>  (1)、荷載計算</b></p><p>  豎楞方木傳遞到柱箍的集中荷載:F=(1.2×51.52+1.4×4)×0.4×0.24=6.47 kN</p><p>&

74、lt;b>  (2)、彎矩計算</b></p><p>  柱箍最大彎矩計算公式:</p><p>  柱箍抗彎強度計算值:</p><p>  其中: W 柱箍的凈截面抵抗矩;W=500 cm3</p><p>  M 柱箍最大彎矩 M = 0.54 kN.m</p><p>  經計算得到:f=0

75、.54×100000÷(500×1000)=1.08 N/mm2</p><p>  柱箍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p><p>  柱箍抗彎強度計算值小于柱箍抗彎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b>  (3)、撓度計算</b></p><p>  豎楞

76、方木傳遞到柱箍的集中荷載標準值 F=51.52×0.4×0.24=4.95 kN</p><p><b>  柱箍撓度設計值計算</b></p><p>  其中: I 柱箍的截面慣性矩 I=2500 cm4</p><p>  l 螺栓間距 l=0.48 m</p><p>  E 柱箍的彈性模量

77、E=206000 N/mm2</p><p>  經計算得到:v=4.95×1000×(0.48×1000)^3÷(48×206000×2500×10000)=0 mm</p><p>  柱箍的最大允許撓度值:[v]=0.48×1000÷250=1.92 mm</p><p>

78、;  柱箍撓度設計值小于柱箍最大允許撓度;故滿足要求!</p><p><b>  對拉螺栓的計算</b></p><p>  1、B方向對拉螺栓的計算</p><p>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N=(1.2×51.52+1.4×4)×0.48×0.4=12.95 kN</p><p&g

79、t;  對拉螺栓強度設計值 [N] = 17.8 kN</p><p>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小于對拉螺栓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  2、H方向對拉螺栓的計算</p><p>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N=(1.2×51.52+1.4×4)×0.48×0.4=12.95 kN</p><p&

80、gt;  對拉螺栓強度設計值 [N] = 17.8 kN</p><p>  對拉螺栓所受的拉力小于對拉螺栓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b>  剪力墻</b></p><p>  依據(jù)混凝土澆筑數(shù)據(jù)及本工程各種墻高(H)計算墻模最大側壓力均為51.52 KN/m2,代入不同系數(shù),可知本工程基本數(shù)據(jù)中最大計算側壓力與墻高在2.9

81、米~5米范圍內無關,與澆筑溫度無關。僅與砼的重力密度、初凝時間及澆筑速度(每段墻分層澆筑,每層澆筑高度不得大于2米,每層間隔必須大于30分鐘,不遲于混凝土終凝時間)有關。</p><p>  墻模外楞鋼管與支撐體系豎向連接間距不應大于其步距。。對于不同高度的墻,對拉螺栓水平、豎向間距均為460。地下外墻對拉螺栓加止水環(huán),其余墻模與柱、梁連接處轉角處均應增加100*100方木背愣。任何情況下,背楞間距不得大于240

82、。安裝示意圖及驗算過程如下:</p><p>  剪力墻模板支設示意圖 </p><p>  地下二層外墻模支撐示意圖</p><p><b>  墻模板基本參數(shù)</b></p><p><b>  模板面板材料:木材</b></p><p>  模板面板厚度;h=16 mm

83、</p><p>  內龍骨材料 木楞 支撐根數(shù) n=4 根</p><p>  木楞截面寬度 b=50 mm</p><p>  木楞截面高度 h=100 mm</p><p>  次楞(內龍骨)間距 l=0.24 m</p><p>  外龍骨材料 圓形鋼管</p><p>  支撐根數(shù)

84、n=2 根</p><p>  圓形鋼管直徑 r=48 mm</p><p>  圓形鋼管壁厚 e=3 mm</p><p>  外楞間距 b=0.46 m</p><p>  穿墻螺栓型號 M14</p><p>  間距 B1=0.48 m</p><p><b>  荷載計算&l

85、t;/b></p><p>  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p><p>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計算公式為下式中的較小值:</p><p>  其中:γc 為混凝土重力密度 γc=24 kN/m3</p><p>  t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t=2.5 小時</p&g

86、t;<p>  v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 v=8 m/h</p><p>  β1 外加劑影響系數(shù) β1=1.2</p><p>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shù) β2=1.15</p><p>  H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的總高度 H=5 m</p><p>  經計算得到新澆混混凝土側壓力F1=51.52 k

87、N/m2</p><p>  傾倒(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F2 = 4 kN/m2</p><p><b>  墻模板面板的計算</b></p><p>  面板為受彎構件,按照受均布荷載三跨連續(xù)梁計算,跨度為內楞間距.</p><p><b>  1、面板強度驗算</b></p&g

88、t;<p>  模板所受的荷載計算值:q=1.2×51.52×0.46+1.4×4×0.46=31.02 kN/m</p><p><b>  面板的最大彎矩:</b></p><p>  其中:l 內楞(內龍骨)間距;取l=0.24 m</p><p>  q 作用在模板上荷載計算值 q

89、= 31.02 kN/m</p><p>  經計算得到:M=31.02×0.24^2÷10=0.18 kN.m</p><p><b>  面板強度計算值:</b></p><p>  其中: W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 W = 19.63 cm3</p><p>  M 面板的最大彎距 M = 0.

90、18 kN.m</p><p>  經計算得到:f=0.18×1000000÷(19.63×1000)=9.17 N/mm2</p><p>  面板的強度設計值 [f]=15 N/mm2</p><p>  面板的強度計算值小于面板的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b>  2、撓度計算&

91、lt;/b></p><p>  作用在模板上的荷載標準值:q=51.52×0.46=23.7(kN/m)</p><p><b>  最大撓度計算公式:</b></p><p>  其中: l 內楞間距,l=0.24(m);</p><p>  I 面板的截面慣性矩 I = 15.7 cm4</

92、p><p>  E 面板的彈性模量 E = 10000 N/mm2</p><p>  q 作用在模板上荷載標準值 q = 23.7 kN/m</p><p>  經計算得到:v =0.677×23.7×(0.24×1000)^4÷(100×10000×15.7×10000)=0.34(mm)<

93、/p><p>  [v] 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v]=0.24×1000÷250=0.96(mm).</p><p>  計算結果: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故滿足要求!</p><p><b>  墻模板內楞的計算</b></p><p>  內楞直接承受模板面板傳遞的荷載,按照均

94、布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xù)梁計算。</p><p><b>  1、抗彎強度計算</b></p><p>  作用在內楞的荷載計算值q=(1.2×51.52+1.4×4)×0.24=16.18 kN/m</p><p><b>  內楞的最大彎矩:</b></p><p>

95、  其中: l 外楞間距;取l=0.46 m</p><p>  q 作用在內楞的荷載計算值 q = 16.18 kN/m</p><p>  經計算得到:M=16.18×0.46^2÷10=16.18 kN.m</p><p><b>  內楞強度計算值:</b></p><p>  其中: W 內

96、楞的凈截面抵抗矩 W = 333.33 cm3</p><p>  M 內楞的最大彎距 M = 0.34 kN.m</p><p>  經計算得到:f=0.34÷(333.33×10)=1.02 N/mm2</p><p>  內楞強度設計值 [f]=15 N/mm2</p><p>  內楞強度計算值小于內楞強度設計值

97、;故滿足要求!</p><p><b>  2、內楞的撓度計算</b></p><p>  作用在內楞上的荷載標準值q=51.52×0.24=12.36 kN/m</p><p><b>  內楞的最大撓度:</b></p><p>  其中:l 外楞間距 l=0.46 m</p&g

98、t;<p>  E 內楞的彈性模量 E=10000 N/mm2</p><p>  I 內楞的截面慣性矩 I = 1666.67 cm4</p><p>  q 作用在內楞上荷載標準值 q = 12.36 kN/m</p><p>  經計算得到:v=0.677×12.36×(0.46×1000)^4÷(100&

99、#215;10000×1666.67×10000)=0.02 mm</p><p>  內楞的最大允許撓度值:[v]=0.46×1000÷250=1.84 mm</p><p>  內楞的最大撓度小于內楞的最大允許撓度值;故滿足要求!</p><p><b>  墻模板外楞的計算</b></p>

100、;<p>  外楞承受內楞傳遞的荷載,按照集中荷載下的三跨連續(xù)梁計算。</p><p><b>  1、外楞強度計算</b></p><p>  作用在外楞的荷載計算值P=(1.2×51.52+1.4×4)×0.24×0.46=7.44 kN</p><p><b>  外楞的最大

101、彎矩</b></p><p>  其中: l 螺栓間距;取l=0.48 m</p><p>  P 作用在外楞的荷載計算值 P = 7.44 kN</p><p>  經計算得到:M=0.175×7.44×0.48=0.62 kN.m</p><p>  外楞抗彎強度計算值: </p><p

102、>  其中: W 外楞的凈截面抵抗矩 W = 8.99 cm3</p><p>  M 外楞的最大彎距 M = 0.62 kN.m</p><p>  經計算得到f=0.62×1000000÷(8.99×1000)=68.97 N/mm2</p><p>  外楞強度設計值 [f]=205 N/mm2</p>&l

103、t;p>  外楞抗彎強度計算值小于外楞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b>  2、外楞的撓度計算</b></p><p>  作用在外楞的荷載標準值:P=51.52÷1000×0.24×0.46=5.69 kN</p><p>  外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p><p>

104、  其中:l 穿墻螺栓水平間距;取l=0.48 m</p><p>  E 彈性模量;取E=206000 N/mm2</p><p>  P 作用在外楞的荷載標準值 P = 5.69 kN</p><p>  I 截面慣性矩 I = 21.57 cm4</p><p>  經計算得到:V=1.146×5.69×(0.48&

105、#215;1000)^3÷(100×206000×21.57×10000)=0.16 mm</p><p>  外楞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v]=0.48×1000÷250=1.92 mm</p><p>  外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小于外楞的最大允許撓度值;故滿足要求!</p><p><b>  穿墻

106、螺栓的計算</b></p><p>  其中: F1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 F1 = 51.52 kN/m</p><p>  F2 傾倒(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F2 = 4 kN/m</p><p>  B1 穿墻螺栓間距 B1 = 0.48 m</p><p>  b 外楞間距 b = 0.46 m</p>

107、<p>  經過計算: N=(1.2×51.52+1.4×4)×0.48×0.46=14.89 kN</p><p>  穿墻螺栓最大容許拉力值 [N]=17.8 kN</p><p>  穿墻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小于穿墻螺栓的容許拉力值;故滿足要求!</p><p><b>  梁板</b>&

108、lt;/p><p>  根據(jù)層高、樓層荷載狀況不同,步距,立桿橫向、縱向間距應當做相應調整。所有立桿均為對接,不得搭接。立桿采用直徑48鋼管,壁厚3.5。立桿上部使用快拆頭。下部使用可調底座。每個方向斜撐間距不大于6米,以增加桁架整體穩(wěn)定性。</p><p>  綜合梁板計算結果模板腳手架間距如下:</p><p>  負二層:1000*1000,步距1200</

109、p><p>  負一層:1000*1000,步距1500</p><p>  一層以上:1200*1200,步距1500</p><p>  離地300設掃地橫桿。</p><p>  樓板養(yǎng)護支撐采用二次支撐法,間距2000。</p><p><b>  一、梁</b></p><

110、;p>  梁腹對拉螺桿M14,加套管。梁高小于650不加對拉螺栓。螺栓可固定于梁側橫撐上,橫撐個別可以以梁下立桿替代,并加一根短管以山形卡固定。不能替代的在梁側橫撐上打眼加鋼板墊片(100*100)固定。</p><p>  梁模板使用16厚鏡面木工板。</p><p>  梁底支撐方木:梁高900設3根100*100方木;梁高850設3根100*100方木;梁高800設3根100*

111、100方木;梁高750以下設3根100*50方木。順梁長方向。</p><p>  梁底橫撐為直徑48鋼管,壁厚3.5。間距為梁底立桿沿梁長方向間距。梁底橫撐與立桿用雙十字扣件連接。</p><p>  梁下立桿縱距(垂直于梁長):梁高900設4根直徑48鋼管,壁厚3.5;梁高850-500設3根直徑48鋼管,壁厚3.5;梁高450以下設2根直徑48鋼管,壁厚3.5。立桿縱距不得大于1.8

112、倍梁寬。如900高截面取值0.6米。</p><p>  梁下立桿橫距(沿梁長):梁高800-900取1.5米;750-600取值1.8米;550以下取值2.1米。</p><p>  梁側立檔間距不得大于450;橫擋間距不得大于900。</p><p>  驗算只列出了最大截面梁高度(900)和最大梁厚(350)計算過程:</p><p>

113、<b>  梁模板基本參數(shù)</b></p><p>  梁截面寬度;取B=350(mm);</p><p>  梁截面高度;取H=900(mm);</p><p>  梁側模板厚度;h=16(mm);</p><p>  立檔方木寬度;取b1=50(mm); </p><p>  立檔方木高度;取

114、h1=100(mm);</p><p>  橫撐木截面的寬度;取b3=50(mm); </p><p>  橫撐木截面的高度;取h3=100(mm);</p><p>  梁側橫撐間距;取b=900(mm);</p><p>  立檔間距;取a2=0.45(m);</p><p>  對拉穿墻螺栓型號:M14;<

115、/p><p>  螺栓間距;取L=1.35(m); </p><p>  支架搭設高度;取L=0.8(m);</p><p>  腳手架步距;取h1=2.1(m);</p><p>  立桿縱距(垂直梁長);取al=0.6(m);</p><p>  立桿的橫距(沿梁長);取l=1.5(m);</p><

116、;p>  梁底支撐方木寬度;取b=100(mm);</p><p>  梁底支撐方木高度;取d=100(mm);</p><p>  梁底支撐方木間距;取a2=0.07(m);</p><p>  梁模板荷載標準值計算</p><p>  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

117、p><p>  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計算公式為下式中的較小值:</p><p>  其中:γc 為混凝土重力密度;取24(kN/m3);</p><p>  t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取2.5(小時)</p><p>  V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V=8(m/h);</p><p>  β1 外加劑影響系數(shù);取β1=1.2<

118、;/p><p>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shù)。取β2=1.15</p><p>  H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的總高度;取H=900(mm)</p><p>  經計算得到:F1=21.6(kN/m2)</p><p>  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 F2 = 4 kN/m2</p><p><

119、;b>  梁模板側模計算</b></p><p>  梁側模板按照三跨連續(xù)梁計算,計算簡圖如下:</p><p><b>  1、強度計算</b></p><p>  作用在梁側模板的均布荷載:q=(1.2×21.6+1.4×4)×900=28.37(kN/m)</p><p&

120、gt;<b>  計算的最大彎矩:</b></p><p>  其中:l 取梁側立檔間距,取l=0.45(m)</p><p>  經計算得到:M=-0.10×28.37×0.45^2=-0.57(kN.m)</p><p>  梁側模板的強度計算值:</p><p>  其中: W 截面抵抗矩 W

121、 = 38.4 cm3</p><p>  經計算得到:f=0.57×1000÷38.4=14.84 N/mm2</p><p>  梁側模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f]=15(N/mm2)</p><p>  梁側模板的強度計算值小于梁側模板的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b>  2、抗剪計算<

122、;/b></p><p>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p><p>  其中:l 梁側立檔間距;取l=0.45(m)</p><p>  經計算得到最大剪力Q=0.6×28.37×0.45=7.66(kN)</p><p>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p><p>  其中:b 取梁截面高

123、度;取b=900(mm);</p><p>  h 取梁側面板厚度;取h=16(mm)</p><p>  經計算得到:T=3×(7.66×1000)÷(2×900×16)=0.8(N/mm2)</p><p>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T]=1.5(N/mm2)</p><p>  截面抗剪

124、強度計算值小于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b>  3、撓度計算</b></p><p>  梁均布荷載q=21.6×(900÷1000)=19.44(kN/m)</p><p>  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p><p>  其中: l 立檔間距 l=0.45 m</p

125、><p>  E 面板彈性模量 E=10000 N/mm2</p><p>  I 面板截面的慣性矩 I=30.72 cm4</p><p>  經計算得到:v=0.677×19.44×(0.45×1000)^4÷(100×10000×30.72×10000)=1.76 mm</p>&

126、lt;p>  [v] 梁側模板的允許撓度:[v]=0.45×1000÷250=1.8(mm).</p><p>  梁側模板的撓度計算值小于梁側模板的撓度設計值;故滿足要求!</p><p><b>  梁側立檔計算</b></p><p>  梁側立檔為受面板傳遞荷載作用的受彎構件,按簡支梁計算。</p>

127、<p><b>  1、荷載的計算:</b></p><p>  作用在梁側模板的均布荷載:q= (1.2×21.6+1.4×4)×0.45=14.18(kN/m)</p><p><b>  2、強度計算</b></p><p><b>  最大彎矩計算公式:<

128、/b></p><p>  其中:l 橫撐間距;取l=900(mm)</p><p>  經計算得到:M=14.18×(900÷1000)^2÷8=1.44(kN.m)</p><p><b>  強度計算值:</b></p><p>  其中: W 截面抵抗矩 W = 83.33

129、cm3</p><p>  經計算得到:f=1.44×1000÷83.33=17.28(N/mm2)</p><p>  木材強度設計值;[f]=15(N/mm2)</p><p>  抗彎強度計算值大于木材強度設計值;故不滿足要求!</p><p><b>  3、抗剪計算</b></p>

130、;<p><b>  最大剪力計算公式:</b></p><p>  其中:l 橫撐間距;取l=900(mm)</p><p>  經計算得到:Q=14.18×900÷1000÷2=6.38(kN)</p><p><b>  抗剪強度計算值:</b></p>&

131、lt;p>  其中:b 立檔寬度;取b=50(mm)</p><p>  h 立檔高度;取h=100(mm)</p><p>  經計算得到:T=3×6.38×1000÷(2×50×100)=1.91(N/mm2)</p><p>  抗剪強度設計值;[T]=1.5(N/mm2)</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