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用小鼠復壯鴨源多殺性巴氏桿菌,分別以口服和滴鼻途徑測定其對雛鴨的半數致死量。用100LD<,50>劑量,以口服、滴鼻途徑分別感染雛鴨,于感染后6h、12h、18h和24h取心、肝、肺、腎及胸腺進行組織活菌計數;同時取心、肝、肺、腎、脾、胸腺、法氏囊、腺胃和十二指腸制作病理切片。結果如下: 滴鼻途徑的LD<,50>=1×10<'-4.5>/0.2mL,口服途徑的LD<,50>=1×10<'-2.375>/0.2mL,說明鴨源多殺性
2、巴氏桿菌從滴鼻途徑感染雛鴨時,其致病力明顯高于口服途徑感染。 口服和滴鼻感染后12h,從胸腺、肝、心、肺檢測到生長繁殖的病原菌,18h從口服感染組的腎臟檢出目標菌,24h從滴鼻組的腎臟檢出目標菌??诜腥?2h,胸腺中菌數最高,達5.33×10<'3>,依次是肝、肺、心、腎。滴鼻感染12h,肺中菌數最高,達5.00×10<'3>,依次是胸腺、肝、心、腎。24h均以胸腺菌數最高。表明檢測體內鴨巴氏桿菌抗原或分離病原菌,首選器官是胸
3、腺和肺,其次是肝、心。6-12h是巴氏桿菌在體內的對數生長期,12-24h各臟器內活菌量增加不顯著,體內免疫應答反應開始起作用,對侵入的多殺性巴氏桿菌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殺滅能力,抑制了病原菌的快速生長繁殖。 消化道途徑感染出現病變的最早時間是侵入后6h,呼吸道途徑感染出現病變的時間小于6h??诜緩礁腥倦r鴨后6h,各器官都表現以充血為主要特征的輕微病理變化,6-12h表現以細胞腫脹、開始細胞變性為特征的病理變化。12-18h表現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鴨源多殺性巴氏桿菌分離鑒定及感染雛鴨動態(tài)病理學觀察.pdf
- 大腸桿菌在不同途徑人工感染雛鴨體內的動態(tài)研究.pdf
- 鴨源多殺性巴氏桿菌的分離鑒定和生物學特性.pdf
- 鴨源多殺性巴氏桿菌油乳劑滅活疫苗的制備與應用.pdf
- 達氟沙星在健康與多殺性巴氏桿菌感染鴨的藥動學比較.pdf
- 鴨大腸桿菌與鴨多殺性巴氏桿菌融合菌株DB4免疫原性研究.pdf
- 鴨源多殺性巴氏桿菌的分離鑒定及其CRISPR位點的分布和結構特征.pdf
- 鴨源巴氏桿菌的分離鑒定及致病性研究.pdf
- 雛鴨鴨疫里默氏桿菌病的病理學研究.pdf
- Ghrelin在正常及鴨肝炎病毒感染雛鴨體內分布的動態(tài)觀察.pdf
- 鴨源巴氏桿菌與鴨源沙門氏菌融合菌株的制備及鑒定.pdf
- 鴨疫里默氏桿菌的分離鑒定及對雛鴨致病性觀察.pdf
- 牛多殺性巴氏桿菌研究進展
- 鴨感染鴨疫里氏桿菌肝臟基因差異表達研究.pdf
- 重組多殺性巴氏桿菌細菌幽靈的研究.pdf
- 豬源多殺性巴氏桿菌的分型及其毒力特性研究.pdf
- Ⅰ型鴨肝炎病毒抗體在產蛋鴨和雛鴨體內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pdf
- 鴨圓環(huán)病毒在人工感染雛鴨體內的侵染分布、組織病理學觀察及其致凋亡作用的研究.pdf
- 馬波沙星在多殺性巴氏桿菌感染小鼠體內的藥動-藥效學同步模型研究.pdf
- 鴨疫里默氏桿菌和鴨源致病性大腸桿菌及鴨沙門氏菌的RAPD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