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哲學新論——以自我觀為中心的考察.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龔自珍(1792-1841)是中華帝國晚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深處乾嘉諸老凋謝和嘉道學術轉型之間,是傳統(tǒng)學術思想轉型的重要推手,亦是新思想的萌蘗標志。在他身上既有傳統(tǒng)的因襲,又有時代的創(chuàng)造。本文以龔自珍的自我觀為中心,全面地考察了龔自珍的哲學思想,旨在克服現有研究的零碎,按照問題的邏輯進展來重建龔自珍的哲學。
   古典時代向現代轉變的重要標志是自我觀的轉變,古典時代的自我觀是整體論的,現代自我觀則是分化的。自我意識的挺立是進

2、入現代的主要標志之一。在中國歷史上,龔自珍是推動古典自我觀向現代自我觀轉變的重要人物,因此,對其思想的系統(tǒng)研究,對于理解我們的時代及理解我們自身,無疑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傳統(tǒng)哲學中,自我是只作為部分而存在的自我,是整體主義理解之下的自我,它無自性,完全依附于一個整體(天命、天理、自然、神)之下(第一章)。龔自珍第一次把“自我”轉變?yōu)橐粋€哲學概念。
   龔自珍說:“眾人之宰,非道非極,自名日我”,他把自我作為世界第一原理提出,標

3、志著現代“自我”開始醒悟,這是以個性自由為內容的近代人文主義的開端。較之傳統(tǒng)的整體主義的自我觀,龔自珍的自我具有鮮明的現代意識,它是中國現代自我觀念的雛形。龔自珍首先確證了自我是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是世界的第一原理。人不是天命的附庸,而是自然的主人。這在天人之辯上確定了自我的本體地位,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它意味著主客二元對立思維的開始。其次,他肯定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認為創(chuàng)造和實踐是自我價值確證的方式之一。自我意識只有在與其他意識的比較和競

4、爭中才能確證自身,只有在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行動中才能實現自我。龔自珍在力命之爭上肯定人的創(chuàng)造觀念,認為實踐創(chuàng)造是人的意志的外化和體現。第三,相對于理學對人的存理滅欲式的規(guī)定,把人視為純粹理性的符號,龔自珍認為人是一種情緒性的存在,時刻都有自己的情緒、欲望和利益要求,情和感性欲望滿足是自我認同的重要方面。在理欲之辯上龔自珍肯定人作為真實的感性存在,反對把欲望和情欲視為不合理的要求。第四,龔自珍認為自我必須是有個性的、獨立的個體,它不應該被群體和

5、家族的角色所掩蓋。他主張個性自由,他的理想人格具有平民化色彩,是現代理想人格的雛形。(第二章)
   從邏輯上來講,自我的覺醒意味著天人合一思想的解體:自我本體地位的確立意味著人無需再從天命或者歷史中確證自己。就政治而言,龔自珍認為政治應當關注當代本身,不應當以三代模式來規(guī)范當代。龔自珍從當代意識出發(fā),提出了“一代之治即一代之政”的主張,反對傳統(tǒng)的復古政治思潮,反對純粹的德治主義的政治,認為“王道必有陰謀”,主張政治與道德的分離

6、。自我本體地位的確立動搖了天命作為傳統(tǒng)政治合法性基礎的地位,龔自珍主張?zhí)烀c君命分離,確立以人類自身需要為目的的主權意識,“以制作自為統(tǒng)”。以天命為基礎的政治主張的是傳統(tǒng)主義的因循政治,龔自珍則主張通過人的主觀權能和人的理性創(chuàng)造力達到合理的政治。它不再訴諸于傳統(tǒng)權威和習俗,而是主張訴諸于人的理性的籌劃。(第三章)
   自我覺醒之前,“歷史”本身并無意義,其意義依附于神圣化的“自然”中,依附于天經地義(天、命、理)中。換個角度說

7、,歷史的意義在于它是自然的構成要素;人被認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我意識無法顯現;人被自然的必然性所吞沒,不能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人的主體性凸顯之后,“歷史”本身就具有意義,歷史的進程就是人類的發(fā)展進程。人創(chuàng)造歷史,人的創(chuàng)造性賦予歷史以意義,歷史的意義不再是對于“天經地義”的表象,而是自在自為。同時,人從天的必然性的籠罩下解放出來,追求自由。自我覺醒之后,歷史的意義不再源于三代,而是源于當下自我的建構。自我意識的興起,使得人們認識到,每一

8、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不同視角,古代的標準不再是唯一的標準?!耙淮渭匆淮畬W”,從歷史的觀點來看,不同時代的歷史探究必然會注意到不同的面相。每一個時代都具有平等的地位,并不存在所謂的黃金時代。每一個時代都有著自己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不再受命于神圣時代。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面臨的時代問題,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關注的時代焦點,“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第四章)
   龔自珍高揚自我的本體地位,肯定了自我多層次的品格。他反對以天命為道德的本源,主

9、張將自我視為道德的根源。既然天命不足以成為道德的根源,那么就有重估一切價值的必要性。實際上,龔自珍確實有一股推倒重來的勇氣,他否定天命,這意味著傳統(tǒng)的道德主張需要重新加以審視。在明清之際,儒家道德經受著考驗,其原先所具有的活力不再,傳統(tǒng)與活力之間出現緊張。乾嘉考據學者試圖重整儒家的生活世界,主張以禮代理,對理學思想進行撥亂反正,恢復原始儒家精神。在人性說上,清儒多持一元論,反對宋儒對人性的本體論思維,反對宋儒輕視功利和欲望的觀點,主張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