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目的:
對比分析非臨床抑郁癥狀(nCDSs)大學生和健康志愿者的腦灰質含量及腦自發(fā)活動變化特征,探討nCDSs潛在的腦結構及靜息態(tài)腦活動變化機制,旨在尋找可用于nCDSs早期診斷的影像生物學標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經廣州醫(yī)科大學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并經所有受試者知情同意后,首先采用貝克抑郁量表(BDI)對1105名大學生進行抑郁癥狀篩查,經相關入組標準后確定17名符合nCDSs診斷標準的
2、被試作為實驗組。另招募20名年齡、性別與實驗組相匹配的健康大學生志愿者作為對照組。采用3.0TMR對受試者進行3D腦結構像和靜息態(tài)腦功能成像(Rs-fMRI)掃描。分析方法包括:
1、采用基于體素的形態(tài)學(VBM)分析方法比較nCDSs大學生與健康對照組全腦灰質含量的差異。
2、比較分析兩組受試者腦自發(fā)活動局部一致性(ReHo)的差異;并分析nCDSs異常腦區(qū)ReHo值與BDI評分之間的相關性;使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
3、(ROC)分析兩組被試的異常腦區(qū)ReHo值的最佳界值及其靈敏度和特異度;采用Fisher逐步判別分析法確定具有組間特異性差異的腦區(qū)。
3、比較分析兩組受試者腦神經元自發(fā)活動低頻振幅(ALFF)的差異,并分析nCDSs被試異常腦區(qū)的ALFF值與BDI評分之間的相關性。
4、比較分析兩組被試的雙側杏仁核及海馬靜息態(tài)功能連接(rsFC)的差異,并分析nCDSs被試差異腦區(qū)的FC值與BDI評分的相關性。
研究結果:
4、
1、VBM分析:nCDSs被試右側殼核灰質體積小于正常對照組(P<0.01)。
2、ReHo分析:nCDSs被試較對照組ReHo值升高的腦區(qū)為:雙側額下回、雙側顳上回、左側額中回、右側內側及旁扣帶回、右側小腦后葉(P<0.01);nCDSs組較對照組ReHo值降低的腦區(qū)有:左側顳中回、左側額上回、右側角回(P<0.01)。nCDSs組ReHo異常腦區(qū)ReHo值與BDI評分無顯著相關性(P>0.05)。判別分析顯示兩
5、組被試的平均精確度為97.5%,其中左側顳中回、右側顳上回、右側額下回、左側額中回是判別貢獻最大的腦區(qū)。
3、ALFF分析:nCDSs組較對照組ALFF值升高的腦區(qū)為:左側小腦后葉、左側梭回、右側楔葉、左側頂下小葉、右側緣上回、右側楔前葉、左側楔前葉(P<0.01)。nCDSs組ALFF值相對于對照組降低的腦區(qū)為:右側背外側前額葉、右側腹外側前額葉。nCDSs組左側小腦后葉、右側楔前葉及左側楔前葉的ALFF值均與BDI評分呈顯
6、著負相關(P<0.001),右側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的ALFF值與BDI評分呈顯著正相關(P<0.001)。
4、rsFC分析:nCDSs組相對于正常對照組,雙側杏仁核與右側內側眶額葉靜息態(tài)功能連接均增強(P<0.01),右側海馬與右側枕葉舌回、左側楔前葉、左側中央旁小葉、雙側額葉直回及左側小腦后葉功能連接增強(P<0.01),以左側海馬為種子點時雙側額葉直回、左側楔前葉及右側枕葉舌回靜息態(tài)功能連接增強(P<0.01)。nCDSs
7、組雙側海馬及雙側杏仁核靜息態(tài)功能連接的改變與BDI評分無顯著相關性(P>0.05)。
結論:
1、右側殼核灰質體積的縮小可能是nCDSs被試情緒調節(jié)異常的結構基礎。
2、雙側額葉、顳葉、頂葉自發(fā)活動的改變可能是 nCDSs認知加工能力下降的神經生理學基礎;雙側額葉、右側內側及旁扣帶回、左側顳葉梭回及右側楔葉、右側小腦后葉自發(fā)活動異??赡苁欠桥R床抑郁癥負性情緒出現(xiàn)的神經生理學基礎。
3、nCDSs人
8、群聽、視覺網絡、默認網絡及情景記憶網絡已經出現(xiàn)異常,但由于腦區(qū)代償活動的增加而使nCDSs人群精神運動遲緩癥狀及學習記憶功能受損癥狀相對于臨床抑郁患者并不顯著。
4、nCDSs人群雙側杏仁核及海馬靜息態(tài)功能連接出現(xiàn)異常,提示nCDSs被試前額葉下調邊緣系統(tǒng)功能失衡所導致的皮質-邊緣情緒加工及調控異??赡苁瞧浒l(fā)生的神經機制。
5、左側顳中回、右側顳上回、右側額下回、左側額下回的ReHo值及左側小腦后葉、右側楔前葉、左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靜息態(tài)腦功能連接的抑郁癥臨床指標模型研究.pdf
- 首發(fā)抑郁癥患者靜息態(tài)及任務激活態(tài)腦功能磁共振研究.pdf
- 首發(fā)抑郁癥患者及抑郁易感者靜息態(tài)腦功能磁共振的研究.pdf
- 兒童期創(chuàng)傷相關抑郁癥的靜息態(tài)腦功能網絡研究.pdf
- 36678.抑郁癥靜息態(tài)功能腦網絡異常拓撲屬性分析及分類研究
- 抑郁癥靜息態(tài)功能腦網絡的GSK3β基因基礎及分類研究.pdf
- 抑郁癥靜息態(tài)功能連接網絡動態(tài)模式特征的腦磁圖研究.pdf
- 首發(fā)單相抑郁癥患者靜息態(tài)腦注意網絡功能連接的初步研究.pdf
- 自殺未遂青年抑郁癥患者靜息態(tài)腦默認網絡功能磁共振研究.pdf
- 首發(fā)抑郁癥及其一級親屬靜息態(tài)腦功能磁共振研究.pdf
- 原發(fā)性失眠患者腦結構及靜息態(tài)腦功能連接的磁共振研究.pdf
- 成年癲癇患者合并抑郁障礙的臨床研究及基于靜息態(tài)fMRI的腦功能研究.pdf
- 首發(fā)抑郁癥功能磁共振靜息態(tài)腦網絡與5-HTTLPR相關性研究.pdf
- 靜息態(tài)腦功能網絡的構建及社團結構分析研究.pdf
- 5、靜息態(tài)功能腦網絡的分析-nitrc
- 靜息態(tài)fMRI評價神經梅毒腦功能改變.pdf
- 心境障礙患者輕躁狂癥狀的臨床與靜息態(tài)腦功能磁共振研究.pdf
- 靜息態(tài)fMRI在腦功能皮質定位及腦功能重塑中的應用研究.pdf
- 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抑郁及靜息態(tài)腦功能核磁研究.pdf
- 靜息態(tài)功能腦網絡數(shù)學建模方法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