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五四時期的翻譯文學如同新文學一樣在承前啟后的過程中呈現出云水開闊的新局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五四的翻譯文學不僅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門類進入中國現代文學的殿堂,還在文人譯者的翻譯實踐和論爭中開啟了對白話語言規(guī)范和新文學的建設,這一點在白話詩的萌蘗和發(fā)生上體現尤為突出。新文學運動攻克了文言盤踞的最后一個堡壘——詩歌之后,白話新詩和白話譯詩發(fā)展起來。在中西方文化和文學的碰撞和交流下,在翻譯作為一種暴力的催生下,白話取代
2、文言而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和翻譯語言的正宗,詩歌的韻律和形式也逐漸打破傳統(tǒng)詩歌的束縛,朝著現代詩歌的道路發(fā)展。這一切都是中國詩人在結合中西方文學和詩歌要素,打破舊詩格局的基礎上完成的,在這其中,民間歌謠與西洋詩歌就是兩股不容忽視的線索。在“詩體大解放”和白話作文的要求下,有詩人從民歌中找尋民間話語,也有詩人從西洋詩歌中找尋新詩格局,而初期白話詩人劉半農則將二者結合起來,在現代翻譯話語和初期白話新詩的構建上做出了不朽的努力。
劉半農
3、在留學歐洲之際,即以江陰“四句頭山歌”體式創(chuàng)作民歌集《瓦釜集》(1926年出版),并廣泛搜集海外民歌,回國后整理翻譯成《國外民歌譯》第一集(1927年出版)。出于對民間歌謠的喜愛及對本真文學的追求,劉半農從創(chuàng)作方言民歌走向國外民歌譯介,在找尋中外民歌共通點的同時,力圖將其在民歌創(chuàng)作及譯介過程中領悟到的詩歌理論和技巧運用到他的新詩創(chuàng)作和新詩革命中來。在詩歌的語言上,民歌口語化的特點幫助詩人實現了詩歌語言從文言到白話的轉變;在詩歌韻律上,民
4、歌自由的音節(jié)打破了古典詩歌舊韻,重創(chuàng)了新韻;在詩歌體式上,詩人在方言擬民歌、擬擬曲、散文詩、無韻詩上的嘗試實現了“增多詩體”的設想,拓寬了新詩的創(chuàng)作體例。劉半農在打破舊詩體制、建立白話新詩方面做出的這些重要貢獻使得他成為真正從民歌中探尋新詩之路的先驅;但當舊詩體制被打破,新詩格局亟待訂立新標準之時,劉半農卻沒有繼續(xù)追尋新詩的前進道路,從詩歌的意象、內涵、象征手法、藝術形式等方面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索。劉半農創(chuàng)作后期在民歌俗曲單一方向上的研究
5、、對語音學的傾注,以及革命思想上的倒退,一方面限制了詩人自身新詩創(chuàng)作追求的步履,另一方面民歌也因其過于口語化的語言和松散的結構等缺陷無法再為逐漸成熟的新詩提供新鮮的血液,進而演變成為新詩發(fā)展的拘囿。
以往對于劉半農的研究多集中于他在新文學領域的成就,較少有針對劉半農翻譯及民歌方面的系統(tǒng)分析。考慮到劉半農在新詩創(chuàng)作初期的貢獻和翻譯領域的建樹,論文將對劉半農的民歌創(chuàng)作及譯介道路進行系統(tǒng)梳理,進而從翻譯影響研究的角度出發(fā),探索劉
6、半農民歌創(chuàng)作及國外民歌譯介對白話新詩發(fā)生發(fā)展的解放與拘囿。論文第一章將主要考察劉半農對民歌道路的選擇,以五四新文學運動為時代背景,探討詩人在“詩體大解放”過程中的詩歌道路選擇及個人詩歌創(chuàng)作理念;第二章追索劉半農從方言民歌創(chuàng)作到國外民歌翻譯的發(fā)展歷程,從翻譯目的及方法上分析詩人在民歌翻譯上的策略及影響;第三章從詩歌的主題、語言、韻律和體例四個方面分別探討劉半農民歌創(chuàng)作及譯介對初期白話新詩的解放,第四章分析民歌形式、內容、語言的缺陷及其對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解放與拘囿——劉半農民歌創(chuàng)作及譯介對新詩的影響
- 嚴復科學教育思想探析_16196.pdf
- 外國詩歌譯介對中國新詩發(fā)生的影響研究.pdf
- 劉半農新詩理論探析
- 劉半農新詩理論探析_32886.pdf
- 只是尋常新詩與新新詩創(chuàng)作談
- 投身傳統(tǒng):指向現代——對廢名新詩理論與新詩創(chuàng)作的矛盾的分析.pdf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徐志摩、戴望舒新詩創(chuàng)作的影響
- 試論從作品選材到舞臺呈現的藝術轉化--以舞蹈作品《石人與天鵝》為例_16196.pdf
- 從接受美學看翻譯對五四時期新詩創(chuàng)作的影響.pdf
- 淺析田漢早期新詩與歌詞創(chuàng)作.pdf
- 美國詩歌對“五四”新詩的影響.pdf
- 《莽原》時期魯迅的雜文創(chuàng)作與譯介活動.pdf
- 半江瑟瑟半江紅——論源氏物語對梅娘創(chuàng)作的影響
- 半江瑟瑟半江紅——論《源氏物語》對梅娘創(chuàng)作的影響_32948.pdf
- “五四”時期俞平伯新詩與散文創(chuàng)作研究
- 王家新詩歌創(chuàng)作轉型論.pdf
- 江西民歌斑鳩調的演唱技巧與創(chuàng)作特征
- 滲透與守望——電視媒體對那坡壯族民歌的影響.pdf
- 論現代新詩創(chuàng)作中的生存困境主題.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