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標志物CEA、CYFRA21-1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判斷和預后中的價值.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
   肺癌是全球范圍內(nèi)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占了所有肺癌的75%-80%,盡管NSCLC的診斷方法在不斷地進步,仍有約50%-70%的NSCLC患者在確診時已經(jīng)處于晚期,從而失去了根治的機會。同時,全身化療是晚期NSCLC的主要治療手段,患者對于化療的反應,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目前,對肺癌化療后效果的檢測,主要根據(jù)影像學上的變化按RECIST標準進行評估,但據(jù)此標準獲得相同療效的患者,其

2、預后及生存期仍存在較大差異;治療過程中盡早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終止無效治療和避免過度治療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積極尋找一種新的判斷療效和疾病預后的方法,就變得十分重要,這勢必會對晚期NSCLC的認識處理,預后評價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血清腫瘤標志物(TM)是腫瘤細胞產(chǎn)生的,反映腫瘤細胞的數(shù)量和增殖活性,理論上其治療前后的變化情況能夠更全面的反映全身的腫瘤負荷,有望在療效和預后判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目的
   據(jù)報道,CEA

3、和CYFRA21-1評價晚期NSCLC療效的敏感性達到89%[4],具有作為絕大多數(shù)晚期NSCLC患者的療效評價工具的條件。本研究選擇治療前CEA和Cyfra21-1至少一項升高的晚期NSCLC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的變化與影像學評價之間的關系,以及兩者與患者無進展生存期(PFS)的相關性,以確定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的變化在療效評價和預后判斷中的獨特作用。
   方法:
   研究對象為初治的晚期非小細胞肺

4、癌(NSCLC)患者共228例,入組基本條件①至少有一項腫瘤標記物升高:CEA>3.4ng/ml或CYFRA21-1>3.3ng/ml②KPS≥60分③經(jīng)細胞學或組織病理學證實為非小細胞肺癌④重要臟器功能基本正常⑤預計生存期大于3個月⑥治療前有影像學可評價病灶。其中男135例,女93例;年齡32-73歲,平均年齡56.6±11.4歲;平均KPS評分82.2±9.7。全部病例均經(jīng)纖維支氣管鏡毛刷、病理活檢、痰細胞學、細針肺穿刺細胞學或鎖骨

5、上淋巴結(jié)穿刺活檢等方法確定其病理類型,其中腺癌139例,鱗癌58例,其他類型31例。按2007年國際抗癌聯(lián)盟制訂的TNM分期標準Ⅲ期26例,Ⅳ期203例。所有病人均以化療為主要治療手段,所有病人均接受三代新藥(長春瑞濱、吉西他濱、紫杉醇、多西紫杉醇)聯(lián)合鉑類的標準一線化療方案,3周為一個療程。初次化療前和化療2個療程后,均晨起抽取靜脈血3mL,室溫下自然凝固后,分離血清。采用ECLIA法測得腫瘤標志物值,其正常高界值分別為CEA:3.4

6、ng/ml、CYFRA21-1:3.3ng/ml。按RECIST標準采用單一最大徑測量靶病灶評價腫瘤客觀療效:已知病灶消失并保持至少4周為完全緩解(CR);腫瘤最大單徑之和減少30%,并保持4周以上為部分緩解(PR);最大單徑之和增加20%或出現(xiàn)新病灶為進展(PD)。其它病灶歸為病情穩(wěn)定(SD),無進展生存期(PFS)為自隨機入組至疾病進展或死亡的時間,PFS通過回顧病人病歷或電話聯(lián)系病人及家屬獲得。分析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的變化與影像學

7、評價之間的關系,以及兩者與患者PFS的相關性,以確定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的變化在療效評價和預后判斷中的獨特作用。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X2檢驗分析客觀療效在各腫瘤標志物變化組中的分布差異。Spearman相關分析等級資料的相關性。中位PFS應用Kaplan-Meier法計算,全部檢驗均為雙側(c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1.按RECIST標準判斷療效,PR40例,SD151

8、例,PD37例。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變化分為D(下降幅度大于30%)、I(升高幅度大于20%)、S(兩者之間)三種情況,CEA下降組(D)90例、穩(wěn)定組(S)49例、升高組(I)66例,CYFRA21-1各組對應值為84例、26例、37例。其中PR病人在CEA、CYFRA21-1下降組分別占68.4%和88.9%,在升高組分別占7.9%和5.6%。PD病人在CEA、CYFRA21-1升高組分別占59.4%和76.2%,而下降組無PD病人。

9、SD病人介于兩者之間。腫瘤標志物變化與客觀療效相關分析表明二者有極顯著性意義(rcea=0.45,腫瘤標志物CEA、CYFRA21-1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判斷和預后中的價值p=0.000;rcyf=0.44,p=0.000)。
   2.以影像學為近期療效評價標準:PR組、SD組及PD組病人中位PFS分別為3.5月、3.5月、1.5月,各組預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述數(shù)據(jù)表明客觀療效不同,患者的預后亦不同。而以治療前后腫瘤標記

10、物變化做為近期療效評價標準:CEA下降、穩(wěn)定和升高組患者的中位PFS分別為4.5月、2.5月、1.5月,CYFRA21-1各組對應的中位PFS分別為4.0月、3.5月、1.5月,標志物變化與PFS的相關性較好(rcea=0.77,rcyf=0.62),而且標志物下降組、穩(wěn)定組、升高組病人的中位PFS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影像學評價為SD的患者共151例,根據(jù)腫瘤標志物變化將SD組分為D、S和I三種情況。CEA的D、S和

11、I三種變化組對應的中位PFS分別為4.5、2和2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YFRA21-1三種變化組對應的平均PFS分別為4.0、4.0和1.5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SD患者CEA、CYFRA21-1下降者(D)的中位PFS(4.5個月和4.0個月)與PR組(3.5個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CEA、CYFRA21-1升高者(I)中位PFS(2.0個月和1.5個月)與PD組(1.5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論:
  

12、 1.晚期NSCLC患者化療后PR組TM血清值下降明顯,PD組上升明顯,SD組介于二者之間,TM變化趨勢與客觀療效一致。說明化療前后TM的變化可以反映化療的效果。
   2.影像學不同療效組及各腫瘤標志物變化組均與PFS顯著相關,后者相關性優(yōu)于前者。并且標志物下降組、穩(wěn)定組及升高組病人的中位PFS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化療前后TM的變化可以區(qū)分患者的預后。
   3.把SD組病人進一步分為CEA或CYFRA21-1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