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乙醇攝入對大鼠胃黏膜上皮細胞免疫因子TSLP表達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大鼠胃黏膜上皮氧化應激狀態(tài)的建立及機制。
  研究背景:
  大量飲酒與胃腸道疾病相關,長期適量飲酒對胃腸道的影響尚待研究。
  高濃度乙醇對胃黏膜損害的動物模型較為容易建立,長期適量乙醇攝入對胃黏膜的影響的動物模型鮮有報道。
  Benjiamin Taylor[7]通過系統(tǒng)性回顧研究對于長期適度飲酒對胃腸的作用和影響得出結論:適量的乙醇攝入對于疾病發(fā)展起消極、積極的作用,總得來說適量乙醇攝入不是胃腸

2、疾病發(fā)展的高危因素。Taylor B把適量飲酒定義為每天乙醇攝入約為10-40g/d,據此我們給予Wistar大鼠乙醇15%(V/V)1ml/d灌胃,相對于適量攝入乙醇量。
  流行病學研究[8]表明適量飲酒是肝病、食管腫瘤、胰腺炎的危險因素,但是對于慢性胃炎、膽囊結石卻有積極意義,機制并不明確。人體中95%左右乙醇分解是通過氧化途徑進行,包括乙醇的首過代謝(first-pass metabolism,FPM),微粒體乙醇氧化體系

3、(microsomal ethanol-oxidizing system,MEOS),脂肪酸過氧化氫酶(catalase),乙醛脫氫酶(aldehydede hydrogenase,ALDH)[9]。乙醇首過代謝[10]是指一定量的乙醇攝入后進入系統(tǒng)循環(huán)之前在胃和肝中代謝。Lieber[11]等廣泛的研究了這種現象,他們提出FPM主要發(fā)生在胃組織,胃黏膜乙醇脫氫酶起重要作用。ADH和ALDH途徑是乙醇代謝的主要途徑,ADH介導乙醇氧化,

4、使底物乙醇上的氫轉移到輔酶NAD上,轉化為NADH,產生底物乙醛。乙醛利用輔酶NAD在ALDH作用下轉化為乙酸,產生NADH。乙酸轉化為乙酰輔酶A,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隨著酒精攝入量的增加和蓄積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tǒng)參與乙醇氧化代謝,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隨之產生,包括線粒體在內的細胞膜性系統(tǒng)出現脂質過氧化,

5、細胞進入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OS)狀態(tài)[12],轉錄因子缺氧誘導因子-1a表達增加,從而引起細胞處于乏氧適應狀態(tài),以及新的功能。而免疫功能也會發(fā)生改變,以適應細胞內低氧的環(huán)境。
  1992年,Semenza,Wang首先發(fā)現了HIF1蛋白。HIF1是異源二聚體蛋白,由HIF1-α和HIF1-β組成,在缺氧條件下HIF1α迅速表達。一旦激活,HIF1α加強基因轉錄,包括幾乎所有的參與糖酵解的酶,增強細胞糖酵

6、解能力[13]。HIF1α激活丙酮酸脫氫酶激酶,抑制線粒體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減少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的丙酮酸量。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的丙酮酸減少,減少缺氧狀態(tài)下氧化磷酸化及氧耗量。
  HIF1α參與免疫的調節(jié)。
  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源于細胞上皮的一種淋巴因子,可以直接作用于黏膜中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s,DCs)[14,15]。使后者分泌OX

7、40L促使TH0細胞向TH2細胞極化,形成TH2免疫。
  正常胃黏膜上皮中存在DCs。TSLP是抗炎因子。
  TSLP是否在正常胃黏膜中表達,尚未有研究。
  目的與方法:
  我們研究長期乙醇攝入后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態(tài)變化,胃黏膜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變化及胃黏膜損傷程度,探討胃黏膜上皮細胞在缺氧狀態(tài)下,脂質過氧化與上皮損傷的關系。我們分別用15%、30%、45%不同濃度乙醇灌胃

8、制備胃黏膜上皮氧化狀態(tài)模型,觀察胃黏膜大體及鏡下形態(tài)學變化并評估黏膜損傷指數(lesion index,LI),硫代巴比妥酸法(thiobarbituric acid,TBA)測定胃黏膜內MDA含量,MDA與LI、病理損傷積分的關系。
  結果:
  我們發(fā)現(1)15%乙醇攝入組,3、6、9周后黏膜損傷指數、病理損傷積分、及MDA數量分別與對照組相比,均沒有顯著變化。(P>0.05,n=9)(2)30%、45%組胃黏膜損傷

9、指數與胃黏膜MDA含量呈正相關,隨著乙醇濃度的升高及作用時間的延長,胃黏膜MDA含量增加,胃黏膜損傷程度加重(p<0.01,n=9)。
  結論:
  對于大鼠5ml/kg/d15%v/v乙醇攝入后,大鼠胃黏膜上皮細胞氧化應激狀態(tài)不明顯。
  隨著濃度升高、攝入時間延長,長期乙醇攝入可引起胃黏膜上皮細胞脂質過氧化,細胞整體上處于缺氧狀態(tài)。
  第二部分:氧化應激狀態(tài)下大鼠胃黏膜上皮細胞免疫因子表達的研究。

10、  研究背景:
  細胞內物質代謝與細胞免疫是細胞內兩種不同的功能。乙醇在胃黏膜上皮細胞代謝后是否能夠影響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功能,尚未有研究。
  乙醇與胃黏膜的關系主要集中于損傷與修復的關系。
  長期乙醇攝入經過胃黏膜上皮的首過代謝作用、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tǒng)作用,胃黏膜上皮細胞細胞膜出現脂質過氧化及大量活性氧產生,細胞內固有還原劑NADPH減少,細胞為適應常氧到缺氧環(huán)境的變化,轉錄因子缺氧誘導因子-1alpha(HIF

11、-1α)功能增強,增強細胞缺氧耐受。HIF-1α是1992年發(fā)現的一種重要轉綠因子,HIF-1α的下游靶基因目前有超過200個,參與能量代謝、血管新生、一氧化氮合成、鐵與血紅素代謝以及免疫調節(jié)[27]。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是一種上皮細胞來源的細胞因子,作用于髓樣和淋巴樣樹突細胞,調節(jié)適應性免疫,在起始和促進Th2細胞免疫過程中起重要作用。TSLP與樹突細胞上TSLP

12、R直接作用,通過CD40L促使Th0極化為Th2細胞,形成體液免疫,參與對胞外菌及寄生蟲清除。其激活途徑是獨立于MCHII分子、共刺激分子之外的另一條途徑。TSLP是否在胃黏膜上皮中表達,以及其表達的機制尚未有人研究。我們設想在長期乙醇攝入條件下HIF-1α被激活,其靶基因TSLP表達。豐富黏膜免疫理論,為適量飲酒可以有助于清除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提供理論支持。
  目的:
  1.建

13、立適量飲酒的大鼠動物模型。
  2.大鼠胃胃黏膜上皮能否表達TSLP,以及表達量是否與攝入乙醇量、時間有關系。
  3.轉錄因子HIF-1α是否調控TSLP表達。
  材料與方法:
  選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3只,按照不同濃度分為3組,分別給予生理鹽水、15%、45%乙醇灌胃,8%水合氯醛1ml麻醉后給予取出胃黏膜,用RT-PCR檢查各組HIF-1α、TSLPmRNA相對表達量,免疫組化進行蛋白定位,We

14、sternblot技術測定細胞內HIF-1α、TSLP表達量并進行相關性分析。
  統(tǒng)計方法:
  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
  實驗結果
  生理鹽水組大鼠胃黏膜mRNA水平檢測到HIF-1α,未檢測到TSLP。蛋白質水平未檢測到HIF-1a、TSLP。15%,45%組mRNA水平、蛋白質水平均有HIF-1α、TS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