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嶺南風物詩研究_1358.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蘇軾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他的文學成就冠蓋宋代,而他豪放曠達的心態(tài)也為后世文人所推崇。蘇軾早年入仕,終其一生,都沒有真正離開過官場。而他的仕途波折起伏,后期更是被貶謫到遠離朝廷的嶺南。面對仕途的不順,蘇軾依舊能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這種曠達的心態(tài)幾乎貫穿他生命的始終,在嶺南時期更是達到了最高的境界。本文著重依據蘇軾貶謫嶺南地區(qū)描寫當地風物的詩歌作品,研究蘇軾貶謫嶺南這一歷史時期心態(tài)的變化歷程。通過此研究,一方面更好地認識蘇軾曠達的心胸和

2、以順處逆的人生哲學,另一方面,進一步了解蘇軾的詩歌中所涉及的嶺南風物。
  本文的前兩章著重論述蘇軾嶺南風物詩的創(chuàng)作情況,分為“風光景色”和“土產風物”兩部分進行研究。為全面地了解蘇軾嶺南詩歌創(chuàng)作的具體情況,筆者根據詩歌內容和注者的分類,搜集并統(tǒng)計蘇軾涉及嶺南風物的詩歌作品,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中國自古就有“借景抒情”的文學傳統(tǒng),在“風光景色”這一部分,筆者從蘇軾所描繪的美妙的湖光山色、亭臺樓閣、綠草鮮花的背后,探索他隱藏其中的純

3、粹的審美體驗、隱晦的避世情懷以及曠達的人生追求,由此來探究蘇軾以順處逆的人生哲學。在“風物土產”部分,蘇軾作為一名北客,面對嶺南盛產的與北方截然不同的土產,他不僅以“新嘗”為喜,還寫下頗多的溢美之詞。甚至在告別山珍海味,終日粗茶淡飯的情況下,仍能品嘗出食物的美味,足見其心胸的寬闊。
  應該注意的是,蘇軾這種曠達的心態(tài)隨著時間和蘇軾的貶謫生活而有所變化?;葜輹r期,蘇軾剛剛經歷烏臺詩案,九死一生,加之貶謫嶺南,仕途受挫,遠離家人,生

4、活困頓,因此蘇軾的心態(tài)并非十分曠達。為了排解心中的憂愁,蘇軾訪名山古寺,與僧道交游,感悟佛法,寫仙釋詩。所以說,蘇軾在惠州的心態(tài)除了曠達,更多的是郁結。而到了儋州之后,無需借助佛道,蘇軾就能撫平內心的憂愁,以一種真正豁達的態(tài)度來面對生活了。蘇軾貶謫儋州時已經六十高齡,政治的失意,北歸的無望,歸家的無期,所有支撐他生命的希望統(tǒng)統(tǒng)離他遠去,此時的蘇軾已然能看開人生的榮辱得失、悲歡離合,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世俗生活中?;貧w到平凡的人生軌道,作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