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麻櫟(Quercus acutissima Carr.),隸屬于殼斗科(Fagaceae)、櫟屬(Quercus L.),是東亞溫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的優(yōu)勢森林樹種,分布于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多個國家。在中國的東經91°-123°,北緯18°-41°地區(qū)均有分布,跨越多種氣候環(huán)境地帶,和屬間其他物種又存在著雜交現(xiàn)象,因此是研究環(huán)境氣候變化對物種進化影響以及物種遺傳結構和遺傳分化的優(yōu)良材料。本研究在野外實地采樣調查的基礎上,利用單親遺
2、傳的cpDNA標記和雙親遺傳的nSSR標記,探討了分布區(qū)內麻櫟的譜系地理結構和遺傳多樣性,并結合了該物種的當今分布和氣候地質事件,模擬了其在末次盛冰期間可能的生境以及冰后期的擴張。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
(1)葉綠體片段的聯(lián)合分析
利用4個葉綠體DNA片段(編碼區(qū)ycfl和非編碼區(qū)trnD-trnE、psbA-trnH、rps16-trnQ)對麻櫟55個居群502個個體進行了分析。共檢測出26種單倍型,單倍型多樣性Hd
3、=0.7628,核苷酸多樣性π=0.61×10-3,平均核苷酸差異K=1.079。麻櫟的遺傳多樣性略高(HT=0.770),同時具有較小的基因流(Nm=0.12)。麻櫟55個居群不存在譜系地理結構(NST<GST;p<0.05),IBD結果顯示其遺傳距離和地理距離沒有顯著的相關性(r=0.0353;p>0.05)。AMOVA分析顯示遺傳變異主要發(fā)生在居群間(63.25%),居群內的變異較小。失配分析顯示麻櫟近期存在著擴張,擴張時間約為1
4、1.2kyr。NETWORK和貝葉斯分析將麻櫟分為兩個枝系,BEAST計算得出麻櫟近期共同祖先的分化時間約為6.55百萬年前,兩個枝系的分化時間約為4.81百萬年前和3.42百萬年前。單倍型在地理上的分布模式及各居群的遺傳多樣性暗示秦巴山區(qū)、四川盆地、云貴高原和武夷山、天目山地區(qū)為麻櫟潛在的冰期避難所。
(2)核微衛(wèi)星位點的聯(lián)合分析
利用10對nSSR引物對麻櫟33個居群510個個體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麻櫟的遺傳多樣
5、性水平并不高(Na=5.264,Ne=3.504,I=1.218,Ho=0.283,He=0.595,PPL=96.06%)。STRUCTURE結果將麻櫟分為兩組,TESS結果和UPGMA樹也支持這一分組;而Mantel檢驗顯示遺傳距離和地理距離沒有顯著相關性(r=0.138,p>0.05)。Genetix分析顯示麻櫟33個居群發(fā)生了顯著的分化(p<0.05),通過AMOVA分析得出遺傳變異主要來自于居群內(84.26%),居群間的變異
6、較少;依據(jù)STRUCTURE結果分成兩組時,遺傳變異依然主要來自于居群內(82.59%),組間的變異僅為3.95%。F統(tǒng)計也顯示群體間遺傳分化較小(FST=0.203),并且有較大的基因流(Nm=1.353)。BOTTLENECK分析顯示一些居群經歷過瓶頸效應。通過標準化的等位基因豐富度和私有等位基因豐富度分析,發(fā)現(xiàn)秦巴山區(qū)、云貴高原、武夷山和天目山地區(qū)的這些指數(shù)較高,可能為麻櫟的冰期避難所;AIS分析也支持這一推斷。另外通過EDENE
7、TWORK,也發(fā)現(xiàn)避難所之間存在較多的基因流,暗示麻櫟居群間微弱的隔離效應。
(3)生態(tài)位模擬和冰期避難所
葉綠體數(shù)據(jù)和核微衛(wèi)星數(shù)據(jù)都表明麻櫟具有多個避難所,生態(tài)位模擬顯示秦巴山區(qū)和云貴高原地區(qū)可能為麻櫟的冰期避難所。結合這些分析認為麻櫟的潛在避難所位于秦巴山區(qū)和云貴高原地區(qū)。冰期后麻櫟從避難所向四周適合的生境擴張,在中國華中地區(qū),各避難所的居群得到交流,可能存在著二次接觸現(xiàn)象。
(4)保護建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巖風的遺傳多樣性與譜系地理學研究.pdf
- 珙桐種群遺傳多樣性與分子譜系地理學研究.pdf
- 橿子櫟和匙葉櫟的譜系地理結構和群體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灰背櫟遺傳多樣性、遺傳結構及生物地理學研究.pdf
- 蒙古櫟地理種源遺傳多樣性的研究.pdf
- 大眼華鳊遺傳多樣性和親緣地理學研究.pdf
- 中國特有屬植物——馬蹄香(sarumahenryioliv.)的分子譜系地理學與遺傳多樣性研究
- 32801.絞股藍屬遺傳多樣性與親緣地理學研究
- 中國北方野生杜梨的遺傳多樣性和譜系地理研究.pdf
- 麻櫟和栓皮櫟遺傳多樣性的AFLP分析及速生家系選擇.pdf
- 大葉櫟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十齒花譜系地理學和保護遺傳學研究.pdf
- 七筋菇植物遺傳多樣性與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 角倍蚜mtDNA基因序列遺傳多樣性與譜系地理研究.pdf
- 麻楝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朱鹮種群譜系構建及遺傳多樣性研究.pdf
- 孓遺植物珙桐的群體遺傳學和譜系地理學研究.pdf
- 中國沙棘譜系地理學研究.pdf
- 巨龍竹譜系地理學研究.pdf
- 麻瘋樹遺傳多樣性的ISSR和SRAP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