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假眼小綠葉蟬 Empoasca vitis(Gathe)是我國大陸茶區(qū)分布最廣、為害最重的茶樹害蟲。國內外學者對于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的生理學特性、地理分布和危害損失估計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關于其地理種群分化情況的報道較少。
本研究從我國15個主要產茶省份共50個重點產茶縣采集假眼小綠葉蟬標本,并從日本4個主要茶區(qū)采集大貫小綠葉蟬 Empoasca onukii Matsuda標本,從印度大吉嶺地區(qū)采集茶小綠葉蟬 Empoa
2、sca flavescens Fabricius標本。首次擴增得到假眼小綠葉蟬線粒體全基因序列,并基于CO I和 CO II基因全長序列對中國50個茶園假眼小綠葉蟬種群的遺傳分化情況進行了研究。同時比較了中國、日本、印度小綠葉蟬的同源性。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采用從葉蟬科線粒體基因保守區(qū)域設計引物,逐步分段擴增并拼接的方法。首次得到假眼小綠葉蟬的線粒體全基因組序列,其全長為15154 bp。線粒體基因組基因包括22個tRNA
3、基因、13個蛋白質編碼基因、2個rRNA基因和1個控制區(qū)(A+T富含區(qū)),排列順序與近緣種琉璃葉蟬 Homalodisca vitripennis相似。
2.線粒體 CO I基因全長為1534 bp,共發(fā)現168個變異位點,產生238種單倍型。總群體單倍型多樣性 Hd為0.9505。Tajima’s D檢驗結果說明其在長期進化中符合中性模型,種群數量較為穩(wěn)定??側后w的遺傳分化系數 Gst為0.03328,固定系數 Fst為0.
4、10059,基因流 Nm為4.471,表明種群間存在較充分的基因交流,遺傳差異較小。AMOVA分子變異分析結果表明,假眼小綠葉蟬的遺傳分化主要來自于種群內部。Mantel檢驗顯示各地理種群的遺傳距離與地理距離之間不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3.線粒體 CO II基因全長為679 bp,共發(fā)現80個變異位點,產生138種單倍型??側后w單倍型多樣性 Hd為0.8891。Tajima’s D檢驗說明其在長期進化中符合中性模型,種群數量較為
5、穩(wěn)定??側后w的遺傳分化系數Gst為0.05441,固定系數 Fst為0.07849,基因流 Nm為5.870,表明種群間存在較充分的基因交流,遺傳差異較小。AMOVA分子變異分析結果表明,假眼小綠葉蟬的遺傳分化主要來自于種群內部。Mantel檢驗顯示各地理種群的遺傳距離與地理距離之間不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從茶園假眼小綠葉蟬不同地理種群的遺傳多樣性、種群間的基因流及遺傳分化分析中來看,基于兩個基因得出的結果相互呼應,說明了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同茶園假眼小綠葉蟬及其主要天敵的種群消長動態(tài).pdf
- 基于線粒體基因的不同地理種群大豆蚜遺傳分化研究.pdf
- 植物精油對假眼小綠葉蟬和煙粉虱的生物活性.pdf
- 假眼小綠葉蟬種群動態(tài)及其對不同綠肥的揮發(fā)性物質的行為反應.pdf
- 茶樹-假眼小綠葉蟬-纓小蜂間化學和色彩通訊機理研究.pdf
- 茶樹和薰衣草信息物調控假眼小綠葉蟬及葉蟬三棒纓小蜂行為的功效.pdf
- 茶樹——假眼小綠葉蟬——蜘蛛間化學、物理通訊機制的研究.pdf
- 茶樹假眼小綠葉蟬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研究.pdf
- 外源MeSA誘導茶樹防御假眼小綠葉蟬機理的研究.pdf
- 假眼小綠葉蟬與其卵纓小蜂種群動態(tài)及常用農藥對纓小蜂的毒力測定.pdf
- 有機烏龍茶假眼小綠葉蟬生態(tài)控制技術研究.pdf
- 假眼小綠葉蟬和茶蚜及其天敵草間小黑蛛生態(tài)行為特性的研究.pdf
- 茶樹揮發(fā)物對假眼小綠葉蟬的引誘作用及影響因子研究.pdf
- 柑橘木虱線粒體基因組分析及基于其COI的種群遺傳結構研究.pdf
- 基于嗅覺與視覺的昆蟲宿主定位行為研究——以白紋伊蚊和假眼小綠葉蟬為例
- 小綠葉蟬及其纓小蜂種群動態(tài)和茶樹對葉蟬刺吸的生理反應.pdf
- 假眼小綠葉蟬Empoasca vitis Gothe 防治指標及抗藥性比較研究.pdf
- 假眼小綠葉蟬和茶橙癭螨在不同茶樹品種上的田間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研究.pdf
- 茶樹揮發(fā)性信息素調控假眼小綠葉蟬及葉蟬三棒纓小蜂行為的功效.pdf
- 七種寄主和非寄主植物氣味誘或避假眼小綠葉蟬機理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