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論文的研究課題是佛教與魏晉南北朝人的死亡觀。探討了佛教傳入中國后,與傳統(tǒng)文化相互作用,交錯著發(fā)展的軌跡。從而呈現(xiàn)出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的思想和認識發(fā)生的變化及其根源。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整個價值觀動搖、混亂的時期,在這個動蕩的社會中,人們的內心充滿著迷茫、不安、痛苦與思考,同時渴望著心里的寧靜和幸福。希望擺脫痛苦的強烈愿望及其對命運的思考,成了當時社會的共同聲音,傳統(tǒng)的價值觀已無法適應這一新的時代變化。傳統(tǒng)的觀念中,道教把生命當作
2、一個自然過程,以及它的超脫生死,追求終極境界的主張,和儒教的以共同體為中心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都忽視個體人的感受和現(xiàn)實的有限性。而在那個注重個體,關注自身命運的時代,這樣的觀念已失去了說服力。中國傳統(tǒng)“入世”精神是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現(xiàn)實社會,要求人們重視現(xiàn)實的人生。然而,當時的人們就從根本上否定了這種人為賦予的價值意義。更何況,惡劣的社會現(xiàn)實也使人們認識到功名的局限與脆弱。人們深刻地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和人生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又張揚個性,對個體
3、價值的強調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肯定。同時強調人存在的有限性與個體性,二者在表面上似乎是矛盾的,可細細考察,這正是魏晉南北朝的文化情緒的根本、根底。這兩方面的關心自然地在死亡這個問題上得到結合。因此,可以認為死亡問題就是魏晉南北朝人最大的主題,對個人的死亡與痛苦問題就是魏晉南北朝人普遍關切和質疑的問題。佛教關注生死,解釋痛苦的積極態(tài)度,使得它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迎合了此時代的渴望與需求,很快地傳播開來,并廣泛地影響著中國文化。
佛教的教
4、理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死亡問題展開的。佛教沒有輕視人們在死亡問題上感覺到的恐懼和不安,沒有盲目地強調現(xiàn)實生活來安慰人,沒有回避死亡與痛苦的問題。反而它直接提到死亡問題,強調人的有限性、死亡與痛苦的不可回避性。佛教確實肯定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現(xiàn)實,人人都會死亡,只是早晚的區(qū)別,可是佛教的獨特點就在其后的解釋當中。佛教所說的死亡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終結,死亡不過是“有情”眾生從一個輪回階位到另一個輪回階位的轉變。生與死只不過是永遠循環(huán)過程中的片斷。人們
5、都認為現(xiàn)世生活中的自身是一個真正實存的存在,一個一時性的存在。可佛教強調其見解的虛構性。人生不是一時性的,它是永遠流轉的時間當中的暫時的結果,此結果又成為原因,這原因又會生出新結果。人就這樣處于永遠輪回過程中,人的業(yè)就是輪回的主體。
佛教把生命的范圍擴大了。佛教的輪回報應論說明,人死后回落到動物界中,因此,不殺生的教理得到有力的證據(jù)。在此過程中,生命的范圍從人間擴大到所有生命的存在。佛教雖然強調個人的個體性,可是,在另一方面人
6、生的范圍也擴大到全宇宙的存在,這樣,人的個體性就確保普遍性。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那么廣泛地影響到整個中國文化的背景里面,就擺設這種對人生的獨特理解,即強調個人存在的個體性的同時可以把個體性放在普遍性當中。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徒特別強調人的精神、靈魂,認為精神永遠不滅,人的形體雖然會滅盡,而人的精神、靈魂卻流轉輪回過程。其實,這里面存在對早期佛教徒無我論的某種誤解,輪回主體的問題本來就是很復雜的,當時佛教界已經(jīng)出現(xiàn)對此問題的論
7、爭??墒牵覀円匾暤氖俏簳x南北朝佛教的神不滅論確實影響到當時的整個中國文化,成了魏晉南北朝佛教的特征。對身體與靈魂的這種理解上,佛教又構建了三世輪回說與因果報應說,更積極地解釋個人的死亡與痛苦的問題。在神不滅、三世輪回、因果報應論的前提下,死亡不是一個終結,人的生命一方面會延長到來世。死亡已經(jīng)不是一個可怕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來世的生活由現(xiàn)世的業(yè)來決定的這個事實,同樣現(xiàn)世的生活也是前世業(yè)的結果。這么看來,人們現(xiàn)世遭到的不幸,如夭折、冤枉的
8、死亡、具體的痛苦都是自己前世做的行為、思考的結果。因此,就不用埋怨別人、埋怨社會,既然是自己行為的結果,應該自己承受,那么現(xiàn)在要重視的是感悟這個道理后怎么生活下去的問題,因為來世又是現(xiàn)世業(yè)的結果。佛教的六道輪回說介紹了殘酷的地獄道,報應不可避免的現(xiàn)實。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都提示人死亡以后到地獄,地獄里的種種苦楚,是中國人以前從來沒有想象過的殘酷的場面。死而復生的人們都是強烈強調要積善、信佛。積善、做功德,不僅可以為自己免除墮落地獄,而且
9、就已經(jīng)去世的親人也可以逃脫地獄的苦楚。
關于死后世界的信仰,都與生命延續(xù)有關。在對待死后世界的構想和理解中,儒教注重的是生前而非死后的陰間,對祖先的祭祀,儒教重視的還是生者共同體的維持。于此相比,佛教的死后世界是輪回中受到果報的過程,它是一種時間流轉過程中的一個空間。死后的世界不再是像中國傳統(tǒng)觀念所想的那樣現(xiàn)實生活的延長。傳統(tǒng)觀念對人的理解一直按照家族中心的共同體觀念形成的,因此人行為的結果,如果自己生前還沒有受到其果報,那么
10、其子孫后代來代替的。這對傳統(tǒng)的中國人來說是跟自己受到的沒兩樣。因為他們的觀念當中子孫就是自己生命的延長??墒堑搅宋簳x南北朝,經(jīng)過極端的混亂,價值觀的混沌,思想的開放引起了傳統(tǒng)觀念的動搖。當時人更注重個體,更重視想象力的擴大,魏晉南北朝人的人生觀表現(xiàn)在對個體意義及價值的認識上。佛教的輪回報應說與死后世界觀正符合這時代人們的觀念,佛教強調人不能逃脫自己的思想、行為的結果,這對處于倫理道德的混亂中生活的當時人提供了要遵守倫理道德的理由。就這樣
11、,佛教把個人的死亡、痛苦的問題跟善惡的問題結合了,提出嶄新的倫理觀。通過這個過程,佛教為魏晉南北朝人提供了新的價值觀。
佛教所引起的死亡觀的變化,在宗教禮儀中也呈現(xiàn)出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死亡禮儀基本上是對古禮的繼承,可是當時的薄葬事例中可以找出佛教對人的理解,對死亡的理解引起的變化。佛教徒的火葬、舍身供養(yǎng)的事例更積極地呈現(xiàn)出來佛教獨特的人生觀與死亡觀。
綜上所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以死亡觀為主,并提出了新的價值體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魏晉南北朝時期涼州佛教述論
- 魏晉南北朝佛教造像服飾初探
- 魏晉南北朝佛教文學研究.pdf
- 魏晉南北朝時期涼州佛教述論.pdf
- 魏晉南北朝史
- 魏晉南北朝湖南佛教的傳播和發(fā)展
-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對科學的影響
- 論魏晉南北朝佛教繪畫的傳承與嬗變.pdf
-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音樂特征研究.pdf
-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對科學的影響.pdf
- 魏晉南北朝湖南佛教的傳播和發(fā)展.pdf
- 魏晉南北朝書學觀的流變略論.pdf
- 魏晉南北朝賭博研究
- 魏晉南北朝術數(shù)探析
- 魏晉南北朝卷目錄
- 魏晉南北朝佛教造像服飾初探_1904.pdf
- 魏晉南北朝文論選讀
- 魏晉南北朝兵器研究
-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