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奈瑟菌主要外膜蛋白PⅠA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免疫作用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gonorrhoeae,簡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經典性病之一。人類是淋病奈瑟菌唯一的自然宿主,主要通過性接觸而傳播。感染淋病奈瑟菌之后,患者發(fā)生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損害,表現(xiàn)為尿道炎和宮頸炎,以及附睪炎、盆腔炎等并發(fā)癥,女性患者還可由于并發(fā)癥造成不育、宮外孕等嚴重后果。淋病常見,在世界范圍內廣為流行;據(jù)近年來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6200萬新病例發(fā)生,其中以歐美和非洲一些國家

2、尤甚。發(fā)病與病人因素,諸如年齡、性別、種族、受教育程度、性行為方式及免疫力有關,并隨地區(qū)和季節(jié)的不同會有所變化。在美國,淋病發(fā)病率在男性中最高,而在婦女中帶菌最高。美國通過實施淋病控制計劃,已使淋病處于30年來最低水平,遠低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發(fā)病率。我國解放前淋病流行十分嚴重,解放初期淋病占第三位。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淋病基本被消滅。八十年代淋病又重新傳入我國,據(jù)16個城市監(jiān)測,1987年淋病患者為11,115例,1997年發(fā)生淋病

3、224,331例,1999年340,960例,年增長率超過30%,淋病發(fā)病率為20.63/10萬,居性病之首。2000年之后開始下降,淋病患者為285661人,2001年為234,561人,居第二位。 淋病奈瑟菌主要侵犯粘膜,尤其對單層柱狀上皮和移行上皮細胞有很強的親和力,淋病奈瑟菌侵入前尿道或子宮頸后,借助菌毛、外膜蛋白粘附到柱狀上皮細胞表面進行繁殖,之后被柱狀上皮細胞吞飲,進入細胞內大量繁殖,導致細胞損傷裂解。淋病奈瑟菌在逸

4、入粘膜下層,通過內毒素與補體、IgM等協(xié)同作用,誘導中性粒細胞聚集吞噬,引起局部急性炎癥,出現(xiàn)充血、水腫、粘膜糜爛和尿痛,形成典型尿道膿性分泌物。當細菌進入尿道腺體和隱窩后,腺管開口及隱窩被阻塞,潛藏的細菌可引起慢性淋病。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在致病過程及宿主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其外膜蛋白至少有3種,分別稱為外膜蛋白Ⅰ(PⅠ)、外膜蛋白Ⅱ(PⅡ)、和外膜蛋白Ⅲ(PⅢ),其中PⅠ占外膜蛋白的60%以上,在細胞膜上形成孔道,又

5、稱孔洞蛋白Porin(Por)。淋病奈瑟菌血清學分型主要有PⅠA和PⅠB,可使水溶性物質、對細菌代謝有重要作用的物質及某些抗生素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PⅠ作為外膜中的主要成分,因其相對保守的基因序列及相對穩(wěn)定的表達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已經證實純化的PⅠ在真核細胞漿膜脂質雙分子層中形成電壓依賴式離子選擇通道,這與淋病奈瑟菌的致病密切相關。PⅠA的粘附功能需要孔洞處于一個開放狀態(tài),從而提供電壓依賴受體結合部位和/或有效的嵌入宿主上皮細胞表

6、面發(fā)揮離子通道的功能。淋病奈瑟菌外膜中大部分的PⅠ以三聚體形式與PⅢ形成復合物。PⅢ暴露的表面隨著PⅠ表型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可以懷疑在PⅠ介導的粘附過程中是否是PⅢ起了實際作用,vanPutten等利用基因敲除(knockout)方法證實,在無PⅢ的情況下真正起粘附作用的仍然是PⅠA。淋病奈瑟菌的致病機制復雜,粘附是其致病的先決條件。淋病奈瑟菌入機體后首先需粘附于泌尿生殖道上皮細胞表面,然后才能進入機體引起一系列病變。以往只認為菌毛是該

7、菌的粘附結構,但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外膜蛋白在致病菌粘附過程中也是至關重要。鑒于該菌的結構特點及致病特點,本研究選用淋病奈瑟菌PⅠA基因作為靶基因,構建淋病奈瑟菌真核表達載體(pCI-PⅠA),觀察pCI-PⅠA的PⅠA在小鼠肌細胞漿和膜上的表達,研究其在動物體內中所誘導的免疫反應,觀察免疫產物體外抗菌效果。 本研究工作分以下二個部分: 一、淋病奈瑟菌真核表達載體pCI-PⅠA的構建、鑒定和體內表達 1、淋病奈瑟菌真核

8、表達載體pCI-PⅠA的構建、鑒定 常規(guī)酚-氯仿法提取淋病奈瑟菌捷克標準株基因組DNA,根據(jù)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ⅠA基因序列設計一對攜帶限制性核酸內切酶(EcoRⅠ,SalⅠ)位點的引物,采用PCR方法獲得PⅠA全基因片段,產物經酚:氯仿:異戊醇抽提后以乙醇沉淀純化;純化產物和載體質粒pCI-neo分別經EcoRⅠ,SalⅠ酶切后行凝膠電泳回收目的片段和質粒大片段,經T4連接酶連接;連接產物轉化到感受態(tài)細胞中,經氨芐青霉素抗性、

9、雙酶切和測序篩選出陽性克隆,命名為pCI-PⅠA。 2、淋病奈瑟菌真核表達載體pCI-PⅠA體內表達 6只Balb/c小鼠分成3組,每組2只,分別注射pCI-PⅠA、空白質粒pCI-neo和生理鹽水,100ug/35ul/只,初次免疫后10天同劑量行加強免疫一次。末次免疫4天后處死小鼠,取雙側股四頭肌作石蠟切片。采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pCI-PⅠA在小鼠骨骼肌細胞中的表達。結果發(fā)現(xiàn),pCI-PⅠA在小鼠骨骼肌細胞膜和細胞漿

10、中均獲得PⅠA的表達,表明淋病奈瑟菌主要外膜蛋白(PⅠA)真核表達載體pCI-PⅠA在動物體內表達成功。 二、淋病奈瑟菌真核表達載體pCI-PⅠA接種、免疫效果的觀察 1、pCI-PⅠA的接種 30只Balb/c小鼠隨機分成3組,每組10只,分別注射pCI-PⅠA(100ug/35ul/只)、空白質粒pCI-neo(100ug/35ul/只)和生理鹽水(35ul/只),初次免疫后第3周和第6周各加強免疫一次。分別

11、于第0周(免疫前)、第3、6、8、10、12、16、18周,自小鼠尾靜脈取血,100ul/只,收集血清,第22周白眼眶取血收集血清。采用ELISA方法動態(tài)分析小鼠免疫前后血清特異性IgG抗體水平的變化,以及體外溶菌試驗觀察免疫血清殺菌效果。結果顯示,血清特異性IgG抗體隨著免疫時間的延長,效價逐漸升高,至第10周達到最高值(1:4000),維持到第12周后開始逐漸下降,至第18周降低到最低水平。 2、抗PⅠA抗體體外殺菌效果的觀

12、察 取2張玻片,各滴加免疫血清和生理鹽水,其中生理鹽水為對照組,分別加入活的淋病奈瑟菌,數(shù)分鐘后觀察有無凝集,37℃15min孵育后,繼續(xù)加入新鮮正常小鼠血清(含補體),再孵育30min,反應體系倒入巧克力固體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24~48小時后觀察結果。與陰性對照比較,菌落數(shù)減少25%即定為殺菌效力為“+”;菌落數(shù)減少25~50%即定為殺菌效力為“++”;菌落數(shù)減少50~75%即定為殺菌效力為“+++”;菌落數(shù)減少75~100%

13、即定為殺菌效力為“++++”;菌落數(shù)減少50%以上為明顯殺菌,即該血清對該淋病奈瑟菌臨床株具有顯著的殺菌作用。 3、T淋巴細胞增殖反應 18只Balb/c小鼠隨機平均分成3組,分別注射pCI-PⅠA(100ug/35ul/只)、空白質粒pCI-neo(100ug/35ul/只)和生理鹽水(35ul/只),每周免疫1次,連續(xù)3周,末次免疫7天后,處死小鼠,取脾制備T淋巴細胞懸液,調整細胞濃度為2×106/ml,取100ul

14、細胞懸液于96孔板中,實驗孔加入10ug純化PⅠA蛋白,對照孔不加PⅠA蛋白,溫箱孵育72小時后,加入MTT,孵育4小時后加入二甲椏砜,測OD57o值,實驗孔OD570值與對照孔OD570值差值代表淋巴細胞增殖能力。實驗證實pCI-PⅠA免疫組小鼠淋巴細胞在體外受到PⅠA蛋白再次刺激后出現(xiàn)的明顯的增殖,與空白質粒pCI-neo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表明pCI-PⅠA能誘導機體T淋巴細胞的特異性反應。 結論:淋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