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儒學向何處去?這是本文最終所關懷的主題。本文試圖從分析象山“本心論”的角度入手,通過對象山“本心論”的創(chuàng)造性詮釋,系統(tǒng)發(fā)掘并闡發(fā)象山思想中的獨特性。本文針對儒學發(fā)展(尤其是宋明儒學與新儒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批評與分析,認為通過對于象山。本心論”的詮釋,可以思索并開啟儒學發(fā)展的“新視域”,并概述出“新視域”儒學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即所謂“十二綱領”。具體說來,本文認為,象山的“本心論”是他通過對于孟子思想的涵攝與發(fā)揚而形成的,是他整個理
2、論體系的核心理念。本文進一步對于象山“本心論”的基本品格進行了闡發(fā)。對于象山思想中的“心”、“理”關系,前人一般認為可以用“心即理”概括,而本文認為“心即理”不是對象山思想的準確概括。本文創(chuàng)新性的分析出“宇宙整體”與“理”的緊密關系,并且闡釋了“心”、“理”對揚的態(tài)勢并詳細闡述了“心”與“理”的“雙重糾纏”的動態(tài)過程,認為“心”與“理”處于一種動態(tài)的交錯關系中,而前人對于象山本心的詮釋多是站在一個靜態(tài)的角度來看。本文在第三章中運用全新的
3、分析方法,對于象山思想的認識從“本心”進入到“此心”,認為,象山的“此心”概念超越了理論層次,而從個體當下狀態(tài)中切入“本心”?!氨拘摹钡漠斚聽顟B(tài)“此心”充分的體現了象山思想區(qū)別于他家而走入具體條件下的個體的特色,這無疑對今天思索儒學的發(fā)展有相當的啟發(fā)作用。對于本心的“當下”理論品格,本文提出“綿延生成”與“當下即是”進行闡釋,勾勒出了“此心”自我召喚與實現其自身的復雜過程,并深入象山以“艮背”與“行庭”為框架的“無物”、“無我”的終極狀
4、態(tài),認為這是象山德性論的最終理想。在前三章理論積累的基礎上,本文在第四章首先針對牟宗三對儒學“超越性”論斷進行分析與批評,并且針對李澤厚先生和安樂哲先生的分析做出了本文的回應,從而得出“本心”超越性根源并非“純粹道德實體”而仍是來自于“歷史總體”的結論。從而,在這個意義上說,象山樹立了具有重要意義上的“德性個體”概念。因之,象山的“本心論”為今天思索儒學的前景開辟了新的理論視域。在第五章,本文首先對于宋明儒學乃至整個儒學的“內圣外王”理
5、論進行了系統(tǒng)性深入反思,指出傳統(tǒng)儒學自身無法克服“外王悖論”,而儒學與專制政權相聯結的境況也因而一直處于兩難的“困境”中。針對牟宗三為代表的新儒學諸家,本文作了簡要的分析與批評,認為他們仍然處于舊式的思維框架中,其“返本開新”與“良知坎陷”諸說亦必陷于困境。本文揭示出經過創(chuàng)造性詮釋后的象山“本心論”的重要意義,認為象山從當下啟發(fā)個體德性的思路是拋棄傳統(tǒng)儒學窠臼,而走向具體的、個體的儒學新思路的重要理論資源。最后,本文依據“新視域”的理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本心電圖課件
- 堅守本心作文
- 12本心理學類好書教你與自己的心好好相處
- 專升本心理學
- 林清玄 《心的菩提》讀后感——失其本心,快樂何求
- 虛幻日本心:歷史與社會視角下的神道研究.pdf
- 專升本心理學
- 客人住房的基本心理需求
- 專升本心得體會范本
- 專升本心得體會范本
- 7786.虛幻日本心:歷史與社會視角下的神道研究
- 論當代大學生如何堅持夢想保持本心(1)
- 企業(yè)人力資本心理養(yǎng)護與企業(yè)績效的關系研究.pdf
- 臨床科室質量查房范本心理科
- 臨床本心臟標志物與心臟疾病的實驗室診斷
- 高中生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與幸福感的關系.pdf
- 陸象山心學工夫論初探.pdf
- 青少年的睡眠質量及其與基本心理需要、手機依賴的關系.pdf
- 陸象山心學工夫論初探
- 日本心臓血管內視鏡學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