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夏秋茶品質差,滋味苦澀,香氣低沉。本論文根據夏秋茶原料嫩度(單芽、一芽二三葉和單片及對夾葉)采用不同的處理:單芽、單片及對夾葉在空調間攤放;一芽二三葉在非空調間攤放。單芽茶比對照延長攤放時間;一芽二三葉、單片及對夾葉在攤放過程中引入做青工藝,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氣質聯用技術,跟蹤檢測茶葉加工過程中香氣的動態(tài)變化,研究加工過程對茶葉香氣變化的影響,探索夏秋綠茶香氣品質改善的途徑。毛茶制備過程研究結果表明:(1)芽茶(高檔茶):在調溫調濕室
2、內芽葉隨著攤放時間的延長香氣品質愈來愈好,至5.0h時香氣尚清純,品質趨于穩(wěn)定。調溫調濕室攤放12.5h后的原料加工的芽茶其干茶色澤較綠顯毫,香氣具有花香,明顯好于自然攤放7.5h加工的芽茶。香氣成分分析表明,醇類物質在2.5h時顯著下降,由34.68%下降至23.25%,至5.0h時下降至14.93%,但10.0h時有所增加,達到22.99%,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曲線;酯類物質的含量呈現明顯的增加趨勢,尤其是攤放的前5個小時,由11
3、.69%增加至42.71%,至7.5h增加至攤放過程的最高值49.95%;烯烴類和烷烴類呈現明顯下降趨勢;醛類和酮類變化不顯著。(2)一芽二三葉(中檔茶):感官審評結果,處理組與對照組樣品的香氣品質差異顯著,分值相差2到7分,殺青前和殺青后分值相差2分,但毛茶分值相差卻高達7分,主要區(qū)別是處理毛茶高爽,花香顯,對照毛茶無花香,香氣濃度也不高。處理組在攤放過程中香氣變化較大,尤其是在前5個小時,分值差異高達6分,這與搖青工藝關系密切;10
4、.0h時,搖青后經過了5個小時的攤放,由于水解等作用的進行,花香已十分明顯;15.0h時,花香濃郁,并隨攤放時間的延長顯露果香;20.0h時,香氣品質有所下降。香氣成分分析發(fā)現,處理組的香氣類型比對照組顯著高的有酯類、烯烴類和吲哚,顯著低的有烷烴類。吲哚在處理組中的含量高達15.13%,在對照組中痕量或未檢出,表明搖青和適當延長攤放時間對吲哚的形成有利。(3)單片及對夾葉(低檔茶):殺青前、殺青后和毛茶三個階段的樣品,處理組香氣品質均比
5、對照組好,分值相差3到8分。經過曬青和搖青的樣品粗老味減弱,青氣褪去,花香顯現,對照卻沒有花香。不同處理間比較,輕微的搖動比重的搖動更有利于良好香氣的形成。單片及對夾葉以搖90、120、90下組合,空調間(T:20℃左右;RH:70%左右)攤放20小時品質改善較佳。香氣成分分析表明,處理中的酯類、吲哚和橙花叔醇等含量明顯高于對照,這說明曬青和搖青工藝對于這三種物質的形成和積累有積極作用。對夏秋綠毛茶進行烘焙提高香氣的研究結果表明:隨著烘
6、焙時間的延長,除80℃的處理,香氣品質均呈拋物線變化,先趨向改善然后下降。原料經過一段時間的儲藏,帶有日曬味且微陳,烘焙一段時間后,漸露花香,且花香漸趨高爽,而后花香逐漸退去,顯露火工香,尤其是在140℃烘焙4.0h后,有明顯的焦味。感官審評表明:100℃烘焙2.0~3.0h,120℃烘焙1.0~1.5h香氣和滋味改善較佳。香氣成分及組分分析,100℃烘焙,醇類和酮類隨著烘焙時間的延長逐漸增多,脫氫芳樟醇隨時間延長呈現明顯的增加趨勢,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綠茶加工技術
- 綠茶加工技術
- 綠茶飲料加工過程中香氣變化研究.pdf
- 山東綠茶生化品質特征及夏茶加工技術的研究.pdf
- 夏秋綠茶滋味改善的研究.pdf
- 產地與加工過程中綠茶香氣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pdf
- 夏秋綠茶色澤提升技術研究.pdf
- 加工工藝改善夏秋粗老茶香氣與滋味的研究.pdf
- 夏秋綠茶中茶氨酸的提取分離純化及對腸道微生態(tài)的影響.pdf
- 碩士學位論文—夏秋綠茶滋味改善的研究
- 中小葉種夏秋茶后發(fā)酵加工過程中香氣成分研究.pdf
- 香米香氣分析方法及加工過程對香米香氣影響的研究.pdf
- 椰果露酒加工技術及香氣成分的研究.pdf
- 綠茶飲料在貯藏中主要生化成分和香氣成分的變化及其對茶飲料品質的影響.pdf
- 花香綠茶的香氣成分分析.pdf
- 固定化酶技術改善綠茶飲料香氣品質的研究.pdf
- 不同烏龍茶的香氣特征及加工工藝對香氣形成的影響研究.pdf
- 不同干燥技術對綠茶品質影響的研究.pdf
- 栗香綠茶特征香氣成分研究.pdf
- 北方綠茶機械化加工技術規(guī)程-格式審查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