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塞那肽質量成人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的療效評價.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本研究通過探討腹型肥胖與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分泌功能的相關性,以期尋找腹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影響因素,同時對艾塞那肽與甘精胰島素治療口服降糖藥物效果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療效及安全性進行評價,然后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統(tǒng)評價艾塞那肽與胰島素治療口服降糖藥物效果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療效及安全性,以期為臨床更好地治療糖尿病及相關并發(fā)癥等相關危險因素的策略提供更多客觀依據,為臨床用藥合理性提供證據。
  方

2、法:第一章收集青大附院內分泌科2015年1月-2015年6月期間住院治療成人T2DM患者200例。滿足以下條件:①年齡多18周歲的成人患者。②2型糖尿病的診斷參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診斷標準(2013年版)。③腹型肥胖標準參照《中國肥胖工作組數據匯總分析》,體質指數(BMI)>25 kg/m2,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根據所有患者腰圍水平將其分為腹型肥胖組和非腹型肥胖組。收集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的主要病史資料,測定患者

3、的身高、體重、腰圍、血壓、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空腹胰島素Fins。應用空腹血糖F B G和空腹胰島素Fins數值,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及分泌指數。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第二章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2015年9月我院內分泌科住院治療的服用口服降糖藥物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滿足第一章條件且經過改變生活習慣及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后效果不佳者(HbAlc>7.5%

4、,空腹血糖>8mm0l/L);按照完全隨機法將入選患者分為艾塞那肽組與甘精胰島素組,所有患者均經改變生活習慣及口服二甲雙胍和磺脲類藥物控制血糖,實驗組前4周每日早晚餐前1h給予艾塞那肽5ug皮下注射,根據情況開始治療后的第5周后調整劑量為每次10wg;對照組應用甘精胰島素10U,1次/d,睡前皮下注射,并根據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調整甘精胰島素的用量,使血糖維持在FPG<7. lramol/L,2hPG<10. Ommol/L,觀察時間為2

5、6周。觀察并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圍、身高、臀圍、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體重、收縮壓(SBP)、舒張壓(DBP)、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脂(TG)等相關指標,計算BMI、胰島素分泌指數(H0MA-B)、胰島素抵抗指數(H0MA-IR)及腰臀比(WHR)等指標,同時記錄患者治療過程中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情況。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資料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第三

6、章根據研究目的制定篩選相關文獻的納入與排除標準;制定檢索策略,通過PubMed數據庫、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the Chinese Biological Medicine Datebase, CBM)、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VIP)檢索所有有關艾塞那肽與甘精胰島素治療口服降糖藥物效果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療效和安全性的文獻,選擇符合納入排除標準,且數據信息完整的隨機對照試驗(R

7、CT)作為研究對象;應用國際常用的Jadad評分方法對納入的試驗進行質量評價;對納入的試驗進行相關數據資料整理與提取;將提取到的各研究數據應用ReviewManager5.1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析結果并提出結論。
  結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腹型肥胖組空腹C肽、空腹胰島素、胰島素分泌指數及胰島素抵抗指數顯著高于非腹型肥胖組(P<0.05)??崭寡?、葡萄糖處置能力在兩組患者中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多因素非條件logist

8、ic回歸分析顯示影響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發(fā)病與BMI、HbAlc,年齡和胰島分泌功能呈正相關,與葡萄糖處置能力和肌酐呈負相關。對于口服降糖藥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①降糖效果:艾塞那肽組與胰島素組FPG與治療前相比均顯著改善,同時胰島素組FPG下降更為顯著。但在HbAlc指標方面,艾塞那肽組與胰島素組效果相當。②胰島功能及胰島素抵抗:艾塞那肽組治療前后HOMA-0顯著升高,但胰島素組治療前后變化差異不明顯。在H0MA-IR指標方面,艾塞那肽組

9、治療前后H0MA-IR顯著降低,而胰島素組治療前后差異不顯著。③兩組控制心血管風險因子比較:在DBP、TG和HDL指標,兩組治療前后差異及兩組間差異不顯著,但 SBP、LDL指標方面,艾塞那肽組治療后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④:體質量:艾塞那肽治療前后體重及B M I均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胰島素組治療前后差異不顯著,但艾塞那肽組治療后體重及BMI顯著低于胰島素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10、0.05)。⑤不良反應:兩組在并發(fā)癥發(fā)生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eta分析共納入11個 RCT,結果顯示:與艾塞那肽相比,在降低空腹血糖方面胰島素效果更明顯[MD=0.35,95%CI:(0.11,0.59),P=0.004];在控制糖化血紅蛋白方面效果方面,艾塞那肽和胰島素效果相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MD=-0.04,95%CI:(-0.20,0.11),P=0.58];與胰島素相比,艾塞那肽降低BMI效果更明顯[MD

11、=-2.77,(95%CI:-3.34,-2.20),P<0.00001];與胰島素相比,艾塞那肽降低胰島素抵抗指數效果更明顯[MD=-1.67,95%CI:(-1.93,-1.41),P<0.00001];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方面,胰島素更容易導致低血糖的發(fā)生,[0R=0.32,95%CI:(0.19,0.54), P<0.0001];而艾塞那肽則更容易導致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fā)生[0R=4.04,95%CI:(2.35,6.93),P<0

12、.00001]。
  結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腹型肥胖患者空腹C肽、空腹胰島素、胰島素分泌指數及胰島素抵抗指數顯著高于非腹型肥胖組。空腹血糖、葡萄糖處置能力在兩組患者中未見明顯差異。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影響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發(fā)病與BMI、HbAlc,年齡和胰島分泌功能呈正相關,與葡萄糖處置能力和肌酐呈負相關。艾塞那肽同甘精胰島素相比,在治療口服降糖藥效果不佳的情況下,艾塞那肽在控制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方面表現(xiàn)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