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以新疆自育棕色棉品種新彩棉5號和新彩棉13號為受體材料,采用農桿菌介導莖尖轉化法和基因槍轟擊莖尖法,建立了棕色棉莖尖農桿菌介導遺傳轉化技術體系和莖尖基因槍遺傳轉化技術體系。采用以上兩種轉化方法,成功將GhANR基因導入到棕色棉品種中,經(jīng)卡那霉素抗性莖尖篩選、抗性芽誘導生根、PCR和qPCR分子檢測,獲得了新彩棉5號和13號陽性轉基因植株,并得到了T2代轉基因種子,為新疆棕色棉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棕色
2、棉農桿菌介導莖尖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
農桿菌介導莖尖遺傳轉化的最佳轉化條件是:暗培養(yǎng)4d、光照培養(yǎng)2d的無菌苗莖尖,農桿菌菌液 OD600值為0.6~0.8之間,侵染時間10min,共培養(yǎng)48h,然后在 MSB+8g·L-1瓊脂+100/125mg·L-1卡那霉素篩選培養(yǎng)基中篩選25d,再將抗性芽轉繼于1/2MS+1g·L-1活性炭的生根培養(yǎng)基中誘導抗性芽生根,獲得抗性再生植株。通過PCR檢測,1250個新彩棉5號莖尖獲得5株陽
3、性轉基因植株,轉化率為0.4%,1200個新彩棉13號莖尖獲得3株陽性轉基因植株,轉化率為0.25%。
2.棕色棉莖尖基因槍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
最佳的莖尖基因槍遺傳轉化體系為:暗培養(yǎng)4d,光照培養(yǎng)1d的無菌苗莖尖,前滲處理4h;金粉微載體直徑為1μm,質粒濃度為1.0μg·μL-1,轟擊壓力為7.586MPa(1100 psi),轟擊距離為9cm,真空度為0.0946MPa(28 inch Hg)時進行轟擊轉化,轟擊
4、后恢復培養(yǎng)4d。然后在MSB+8g·L-1瓊脂+125mg·L-1卡那霉素篩選培養(yǎng)基中篩選25d。獲得抗性芽后,在1/2MS+1g·L-1活性炭的生根培養(yǎng)基中誘導抗性芽生根,獲得抗性再生植株。通過PCR檢測,5200個新彩棉5號莖尖共獲得16株陽性轉基因植株,轉化率為0.31%。
3. GhANR基因的功能初步分析
利用農桿菌介導莖尖轉化法和基因槍轟擊法獲得新彩棉5號轉基因株系12個和新彩棉13號轉基因株系2個。q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陸地棉遺傳轉化體系建立及色素相關基因功能初步研究.pdf
- 葡萄離體再生體系及遺傳轉化體系的初步建立.pdf
- 麻瘋樹遺傳轉化體系建立的初步研究.pdf
- 光葉薔薇再生體系的建立及遺傳轉化體系的初步研究.pdf
- 地黃高頻再生體系的建立及遺傳轉化體系的初步研究.pdf
- 鹽地堿蓬再生體系及遺傳轉化體系的初步建立.pdf
- 黃瓜遺傳轉化體系的初步研究.pdf
- 半夏重要功能基因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pdf
- 秈稻高效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pdf
- 山定子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pdf
- “輻選01”木薯再生體系的構建及遺傳轉化體系的初步建立.pdf
- 海島棉再生體系的建立及SATI基因遺傳轉化初步研究.pdf
- 一品紅遺傳轉化體系建立的初步研究.pdf
- 玉米原位轉化體系建立及轉化機制初步分析.pdf
- 柑橘酸腐病菌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pdf
- 蝴蝶蘭、文心蘭再生體系的建立及遺傳轉化體系的初步研究.pdf
- 大青楊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及其LbDREB基因的遺傳轉化.pdf
- 農桿菌介導木薯“新選048”遺傳轉化體系的初步建立.pdf
- 海島棉再生體系的建立及遺傳轉化.pdf
- 桑樹高頻再生體系建立與遺傳轉化體系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