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引起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的重要原因,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充分了解CHB的發(fā)病機制、分析影響疾病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對于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HBV持續(xù)感染與T淋巴細胞耗竭相關,各種抑制性細胞、受體和細胞因子組成的免疫調(diào)控微環(huán)境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髓源性抑制細胞(MDSCs)是一群髓系來源的異質(zhì)細胞,可通過多種機制發(fā)揮免疫抑制功能,但其在CHB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本課
2、題將觀察CHB患者外周血中MDSCs及Treg、Th1、Tc1細胞的頻數(shù)變化規(guī)律,分析MDSCs的表達與其他免疫細胞以及患者臨床指標間的相關關系,并檢測IL-10、TGF-β及IFN-γ的表達水平,探討MDSCs在CHB發(fā)病過程中的臨床意義,以期為CHB的臨床免疫治療提供新的思路與實驗依據(jù)。
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石家莊市第五醫(yī)院就診的CHB患者39例作為病例組,其診斷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
3、治指南(2015年版)》中的診斷標準;并選取同期于石家莊市第五醫(yī)院進行體檢的健康體檢者26例作為對照組,病例組與對照組間年齡、性別均具有可比性。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并采集其外周靜脈血,檢測肝功能、血清HBV DNA水平等臨床指標,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33+CD11b+HLA-DR-MDSCs的比例,進而根據(jù)其CD14與CD15的表達情況,以CD14+CD15-的MDSCs細胞作為單核細胞型MDSCs(M-MDSCs),以CD1
4、4-CD15+的MDSCs細胞作為粒細胞型MDSCs(G-MDSCs),觀察兩種亞型所占百分比。以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其外周血中Treg、Th1、Tc1細胞頻數(shù),以CD4+CD25+Foxp3+細胞為Treg細胞、CD4+IFN-γ+細胞為Th1細胞、CD8+IFN-γ+細胞為Tc1細胞,分別計算其在CD4+或CD8+T細胞中所占比例。采用ELISA法檢測血漿中IL-10、TGF-β及IFN-γ的表達水
5、平。應用SPSS21.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病例組與對照組外周血MDSCs及其亞型、Treg、Th1、Tc1細胞及IL-10、TGF-β等細胞因子的表達有無差異;采用Pearson線性相關分析病例組中MDSCs及其亞型與Treg、Th1、Tc1細胞的水平是否相關,以及外周血MDSCs及其亞型與臨床指標的相關關系。采用多元回歸模型分析CHB患者中MDSCs的主要相關因素。雙側(cè)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6、 1.CHB患者外周血MDSCs的比例明顯高于健康對照者(1.19%vs0.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4.071,P<0.001);與對照組相比,CHB患者MDSCs中G-MDSCs所占比例升高(Z=-2.015, P=0.044),而M-MDSCs無明顯變化(Z=-1.614,P=0.107)。
2.CHB患者外周血Treg細胞比例(3.28%)明顯高于健康對照者(1.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3.065,P
7、=0.002);病例組中Th1、Tc1細胞的比例也稍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根據(jù)CHB患者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療,進一步將病例組分為初治組與經(jīng)治組,初治組與經(jīng)治組的MDSCs、Treg細胞頻數(shù)均明顯高于對照組(MDSCs:初治組vs經(jīng)治組vs對照組:1.20%vs1.20%vs0.33%, H=16.70,P<0.001;Treg細胞:初治組vs經(jīng)治組vs對照組:3.24%vs3.28%vs1.33%
8、,H=9.985,P=0.007),但初治組與經(jīng)治組間MDSCs、Treg細胞的分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三組間MDSCs中兩種亞型所占百分比及Th1、Tc1細胞頻數(shù)分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初治 CHB患者外周血中 MDSCs水平與 Th1細胞呈負相關(r=-0.645,P=0.013),但與Treg或Tc1細胞不具有相關性(P>0.05);MDSCs的兩種亞型:G-MDSCs、M-MDSCs與
9、Treg、Th1、Tc1細胞均不相關(P>0.05)。
5.初治CHB患者外周血MDSCs的百分比與ALT及HBV-DNA水平呈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r分別為0.436與0.542,但與AST、TBIL、DBIL水平無相關關系(P>0.05)。MDSCs的兩種亞型,G-MDSCs、M-MDSCs與ALT、AST、TBIL、DBIL及HBV-DNA水平均不相關(P>0.05);比較HBeAg(+)與HBeAg(-)組間MDSCs及其亞
10、型的頻數(shù),發(fā)現(xiàn)HBeAg(+)的CHB初治患者中MDSCs比例[(1.36±0.79)%]高于HBeAg(-)組[(0.82±0.59)%],G-MDSCs與M-MDSCs所占百分比略高于HBeAg(-)組,然而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6.與健康對照者相比,CHB患者外周血中IL-10的水平明顯升高[病例組vs對照組:(7.00 vs5.43)pg/mL],而TGF-β1[病例組vs對照組:(185.6 vs29
11、8.67)pg/mL]與IFN-γ[病例組vs對照組:(31.84 vs47.16) pg/mL]的水平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7.CHB患者外周血中IL-10、TGF-β1、IFN-γ的表達水平與MDSCs及其兩種亞型的頻數(shù)間均無相關關系(P>0.05)。
8.CHB患者外周血中IL-10的表達與ALT、AST、TBIL、DBIL及HBV-DNA水平均呈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r分別為0.487、0
12、.757、0.487、0.486、0.664;然而,TGF-β1及IFN-γ與ALT、AST、TBIL、DBIL及HBV-DNA水平均無相關關系(P>0.05)。
9.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結(jié)果顯示,在初治CHB患者中,HBV-DNA與Th1細胞水平為影響MDSCs表達的主要相關因素(P<0.05)。
結(jié)論:
1.與健康對照者相比,CHB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明顯升高,其中G-MDSCs所占比例升高,而M-M
13、DSCs無明顯變化,Treg細胞所占百分比也明顯升高,而Th1、Tc1細胞的頻數(shù)在兩組間無明顯差異,提示MDSCs與Treg細胞可能共同參與CHB患者的免疫耐受過程,HBV持續(xù)感染可導致免疫抑制性成分水平上調(diào),影響機體的抗病毒應答反應。
2.與健康對照者相比,CHB患者外周血中IL-10的水平明顯升高,且與病情密切相關,提示MDSCs可能通過產(chǎn)生IL-10發(fā)揮免疫抑制作用,促進免疫逃逸,導致慢性化。
3.抗病毒(恩替
14、卡韋)治療后,CHB患者MDSCs水平無明顯改變,提示抗病毒治療可有效抑制病毒復制,改善炎癥癥狀,但對MDSCs表達無影響。
4.CHB患者外周血MDSCs與Th1細胞呈負相關,但與Treg、Tc1細胞無明顯相關關系,提示在慢性乙型肝炎中,MDSCs可能主要通過抑制Th1細胞的功能來發(fā)揮其免疫抑制作用。
5.CHB患者外周血MDSCs的表達與ALT、HBV-DNA水平呈正相關,表明MDSCs參與CHB疾病進展,若靶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RAGE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pdf
- 白細胞介素-10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達及其意義.pdf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細胞介素7的表達及意義.pdf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Th17細胞及相關細胞因子的檢測及其意義.pdf
-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中Notch及炎癥性細胞因子的表達.pdf
- 慢性乙型肝炎肝組織PDGF-BB表達的研究及其意義.pdf
- 慢性乙型肝炎濕證患者外周血TCRVβ基因譜系表達及意義探討.pdf
- CD33+HLA-DR-髓源抑制性細胞在腎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pdf
-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兩群髓源抑制性細胞的特性及臨床意義.pdf
- 乙型肝炎患者肝組織和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內(nèi)HBV DNA定量檢測及其意義.pdf
- 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性細胞的表達及臨床意義.pdf
- Tim-3表達調(diào)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功能的研究.pdf
- 髓源性抑制細胞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特征及相關性研究.pdf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細胞及其表面CXCR3的表達.pdf
- 乙型肝炎患者PBMC穿孔素活性及其意義的探討.pdf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的特征及臨床意義.pdf
- 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hTERT mRNA表達的影響.pdf
- IL-18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pdf
-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及其意義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細胞凋亡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