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臨床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通過丹參注射液穴位注射與維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兩種不同治療方法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對比,評價兩種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差異。
  方法:
  采用隨機對照研究方法,將招募符合納入標準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計算機隨機數法納入試驗組(丹參注射液穴位注射組)和對照組(維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組)各35例。兩組的基礎治療均為單純針刺及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面部護理,針刺選穴均采

2、用針灸科常用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局部穴位:百會、印堂、太陽(患側)、陽白(患側)、迎香(患側)、地倉(患側)、頰車(患側)、四白(雙側)、翳風(患側)、合谷(雙側);穴位注射選穴:太陽(患側)、四白(患側)、地倉(患側)、風池(患側),每穴0.2ml。療程:每周針刺+穴位注射行3次治療,1周為1個療程,一共4個療程。分別在初診、第2療程、第4療程、隨訪(療程結束后1月)四個不同的觀察時點,采用整體House—Brackmann評分表、

3、2009年《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臨床評估及療效判定標準方案(修訂案)》中面神經功能總評分表來觀察同組治療前后及兩組組間同一觀察時點的差異,并記錄研究過程中出現的不良事件/反應,所有數據分析均采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包SPSS18.0進行數據管理及分析。定性資料采用構成比及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當樣本含量n<40,理論頻數T<1,選擇Fisher確切概率法)。定量資料采用描述性分析(x±s,中位數);若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及方差齊性,則組間比較

4、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或方差不齊采用秩和檢驗;
  結果:
  1.試驗組(丹參注射液穴位注射組)和對照組(維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組)兩組患者治療前一般基線情況比較,包括兩組患者的性別、病程、病史、年齡、發(fā)病部位及整體House—Brackmann分級、面神經功能總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組內比較:試驗組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隨訪時,有效率分別為70.6%、94.1%

5、、97.1%,痊愈率分別為5.9%、44.1%、61.8%;對照組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隨訪時,有效率分別為79.4%、97.1%、97.1%,痊愈率分別為0%、44.1%、64.7%,兩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患者治療前后面神經功能總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不同觀察時點對比,其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組間比較:試驗組(丹參注射液穴位注射組)和對照組(維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組)組間療程

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根據整體House—Brackmann分級≤Ⅲ級,兩組4個療程結束時痊愈率達94.45%,隨訪時痊愈率達100%;試驗組Ⅴ、Ⅵ級患者隨訪時痊愈率為80%、20%,對照組Ⅴ、Ⅵ級患者隨訪時痊愈率為37.5%、0%。
  結論:
 ?、賰山M療法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均有療效;②兩組療法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療效相仿;③根據不同觀察時點對比,說明隨著治療時間延長,效果更明顯;④根據整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